县级审计机关是国家最基层的审计机关,当前主要面临四大方面的挑战:一是人手少,任务重。县级审计机关一般约20人,审计一线人员也只有10人左右。每年要完成国家审计署、省厅、市州局三级审计机关下达的指令性计划,要完成县政府临时交办的项目,要完成2-3个交叉审计项目,要完成本局计划安排审计项目,要配合纪检监察、检察公安等部门的工作。二是审计人才缺乏,责能不匹配。目前,县级审计队伍里中老年干部比率偏高,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当遇到如绩效审计、计算机审计及资源环境审计等要求较高的审计项目时难以开展。三是中央国务院提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监督全覆盖,国家对审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四是“十三五”时期,国家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如何服务国家治理是审计工作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在此情况下,县级审计机关要克难求进,适应新常态,创新转型是必由之路。
一、审计理念转型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首次将审计工作写进党的全会《决定》,首次将审计监督纳入国家权力制约监督体系;《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从推动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促进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改善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深化改革、促进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推进廉政建设、推动履职尽责等八个方面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近几年来李克强总理在听取审计工作情况汇报后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要求,审计要当好公共资金守护者,促进廉洁政府俭朴政府法治政府建设。要实现审计全覆盖,凡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和项目,都要接受审计监督。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2016年12月29日,审计署召开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以“促发展、推改革、保安全、增绩效”为着力点,明确重点抓好跟踪“三去一降一补”促进政令畅通、聚焦风险防范维护国家安全、紧盯民生改善推动绿色发展等相关方面工作。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情况下,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围绕上述要求,审计应从经济治理、政治治理、社会治理、文化治理和环境治理等层面加强审计监督,提出改革体制、健全机制、完善制度、防范风险的建议,积极服务国家治理。
二、审计模式转型
当前,审计监督全覆盖已成为新常态下的必然要求。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实现审计全覆盖是提高审计监督层次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审计监督全覆盖应是有深度的全覆盖,是有重点的全覆盖,是有步骤的全覆盖,是有成效的全覆盖。面对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艰巨任务,基层审计机关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此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创新审计资源整合方式,以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审计全覆盖为目标。基层审计机关要积极探索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统筹发展新路子。要在国家审计的基础上,加强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注重对社会审计的大胆引入和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审计质量风险控制考评制度,完善采信内部审计成果和社会审计成果的转换机制。在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大审计中,要以国家审计为主导,发挥引领作用;以内部审计为基础,强化自我完善;以社会审计为辅助,相得益彰。从而构建齐抓共审的新格局。
三、审计手段转型
一是加强计算机审计队伍建设。学习借鉴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经验,积极推进传统审计工作向现代审计转型。要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提高审计能力、质量和效率,扩大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基层审计机关应加强数据库建设和应用,建立财政审计数据、经济责任审计数据库、重大投资项目数据库。要建立健全数据定期报送制度,加大数据采集力度,并及时更新。适应大数据审计需要,构建国家审计数据系统和数字化审计平台,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大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积极探索数字化审计方式。探索建立审计实时监督系统,充分运用AO、OA系统功能,加大数据分析力度,积极推进联网审计。
二是加强特色科室建设。首先要优化科室设置,审计人员合理分工,只有分工,才能专业,分工是专业的前提。其次,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分工且有稳定性,才便于结合审计实务开展专业研究,才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积淀经验。专业的提升,课题的突破,来自于审计人员长期的关注、探索和实践。实践出真知,假以时日,自然会产生一大批素质高的审计高手,自然会产生一些专家、行家。各级基层审计部门,若能从实际出发,在审计的各个领域,比如财政预算执行、经济责任、政府投资、农业环保等领域创建一流科股室,刻意造就一大批真正的专家行家,在审计实务中,整合这些力量,合理搭配这些力量,高手云集,形成整体合力,就能产生强大的集约效应,这支审计铁军就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四、审计制度转型
目前我国现行的审计法律法规有《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家审计署、省审计厅及州(市)局也相宜出台了系列的操作指南、规程或办法。基层审计机关应以上述规定为依据,结合各地实际,大力推进制度建设。如制定《审计计划管理办法》、《审计项目审理办法》、《政府投资审计实施办法》、《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实施办法》、《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审计业务质量管理办法》、《审计档案管理制度》、《审计整改管理制度》、《审计结果公告管理制度》等制度和办法,切实规范审计行为。坚持审计计划法定、审计职责权限法定、审计程序法定、审计作业法定、审计标准法定,不断提高审计法治化水平。
五、审计能力转型
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优、能打硬仗的审计铁军。根据总理的要求,基层审计机关应不断创新审计能力体系建设,打造富有战斗力的审计队伍。要着眼审计队伍职业化发展要求,加强审计业务知识培训,逐步提高具备与审计工作相关的会计、财政、金融、法律、计算机、建筑工程和资源环境等专业背景的审计人员比例,增强审计实战能力,逐步形成优势互补、梯次合理的人才队伍。要大力倡导学习研究之风,把学习研究作为终生任务。这就要求基层审计人员,要系统学习研究党和国家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要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系统学习领会李克强总理及国家审计署的指示精神,要系统学习研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要系统学习研究各领域的专业知识,要广泛学习研究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及哲学、历史、科技等各方面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联系实际学,要结合分工的业务学,要针对自已的短板软肋学,要带着思考学。以期学到真知识、真本领,做到内化于能、外化于行,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基层审计人员的整体胜任能力和水平。
唯有创新转型,基层审计机关才能闯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审计新路,更好地发挥基层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