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昌海
河西走廊的历史注定了由汉武帝、张骞、霍去病主笔。沿着古人历经艰险、金戈铁马打造的西域通道,我们来到了河西走廊的第一站乌鞘岭,乌鞘岭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中部,属祁连山脉北支冷龙岭的东南端。为陇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在乌鞘岭,我遇见了当地文化部门的一位老者高老,谈到乌鞘岭的传说时,高老如数家珍: 乌鞘岭,藏语称哈香聂阿,意为和尚岭。南临马牙雪山,西接古浪山峡,岭南有滔滔不息的金强河、有水草丰富的抓喜秀龙草原,岭北有被誉为“金盆养鱼”的安远小盆地。乌鞘岭东西长约17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海拔3562米。我在采访本上飞快的记录着关于乌鞘岭的资料。
自古以来,乌鞘岭是为河西走廊的咽喉,古丝绸之路的要冲。极目远瞧,乌鞘岭西高东低,活像一条巨龙横卧在广袤的天祝大草原上。在乌鞘岭的南部有一座山峰名曰马牙雪山,虽然还不是隆冬季节,却依然是白雪凯凯,冰凌如画,灰暗的浓雾裹住了马牙雪山,像一尊神秘的女神若隐若现。马牙山注定了她的伟岸......在马牙山的脚下,金强河默默的流淌着、衬托着千年为伴的女神。清澈的流水发出哗哗地声响就像藏族姑娘婉转而清脆的歌声。金强河历经千年向西流淌着,突然转了一个弯一头扎进了黄河。成群的牛羊、撒着欢快步伐的骡马悠闲的低头吃草,像是不愿意外人的打扰。不时有远处传来歌谣,那是牧民们随便喊出的一嗓子。我想,这注定就是一个盛产歌手的领地。雷公山位于乌鞘岭的北边,和牛头山并肩而立,像是要展示从古至今乌鞘岭缺了他们不行,有了他们乌鞘岭才会别具一格。古浪峡壁立千仞,关隘天成,独挡了乌鞘岭的西部要塞。有了马牙山、雷公山、牛头山、古浪峡,还有穿行其间的金强河就构筑了乌鞘岭的天然画图。
查阅资料:乌鞘岭东望陇东,西驱河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汉、明长城在乌鞘岭相会,蜿蜒西去。在乌鞘岭东西两边山脚下,分别有两座古城,岭北为安远,岭南为安门。安远古城依岭边地形而建,现存的残墙已成为两米高的土埂,建于汉代。安门古城紧靠汉长城边,向西过河就是金强驿。汉朝时这一带长城之外为羌族居住,在这里设城是为守护长城的军队所设的住所。 站在残留的断壁城墙上,我仿佛领略到了霍去病将军率军出陇西、击匈奴、收河西的那种威武气势和指挥若定大将风度。历经千年的城亘经过风雨侵蚀,多已成为土埂。但仍旧让人不得不佩服我们的祖先的智慧。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首次提到古西戎之地“畜牧为天下饶”。班固所著的《汉书》记载:“地广人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五凉志》记载:“番族依深山而居,不植五谷,唯事畜牧”。乌鞘岭脚下的天祝草原曾出现过“牛羊塞道”的繁荣盛况。可以想象,那时的天祝草原是多么的富饶而让人向往。我想,这应该就是乌鞘岭自古就成了必争的要地的理由吧。
同行的文化部门的退休老干部高老介绍说:今天的天祝草原仍然是甘肃省的主要牧区之一,所产的岔口驿马,成为全国名马之一;天祝的白牦牛,更是名闻全国。
漫步在天祝的大草原上,踏着软软的阜草,领略自然风光、呼吸着略带寒气的空气,感受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想象张骞一定是带着满怀抱负从乌鞘岭出发,饱受苦狱和磨难最终造筑一条至今仍以为宏大的“丝绸之路”。
乌鞘岭在我的河西走廊之行中有了太多的印记,但终归由于时间的短暂和资料的乏匮而记叙不全,权当一次旅行的记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