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 
   首  页   综合概况   领导班子   机构职能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政策信息
  对口支援   物价监管   产业规划   综合调研   五年规划   发改图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规划> 正文
 
巴东县畜牧产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08-10-21 17:38:52

巴东县畜牧产业发展规划

(2007--2011年)

 

责任领导:李洪敏 谭显爱 谭庆山   
专班办公室:余生安   
编制单位:巴东县畜牧产业办公室   
编制日期:二○○七年六月 

巴东县畜牧产业发展规划

  “十五”计划实施以来,我县畜牧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畜牧兽医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又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面对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农村建设的新任务以及实施“产业兴县”战略的新要求,如何做大做强我县畜牧产业,实现畜牧产业由“稳居三分天下”到“抢占半壁江山”的历史性跨越,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客观分析与准确把握我县畜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优势与潜力,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和完善工作措施,对于科学规划、有效指导和突破性发展畜牧产业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一、畜牧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生产发展步伐加快
  “十五”计划以来,全县畜牧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到2006年,全县肉类总产量达到41026吨,禽蛋总产量达到1510吨;实现畜牧业产值4753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7.50%。年饲养生猪86.85万头、山羊12.83万头、大牲畜2.16万头、家禽101.85万只;年出栏生猪43.32万头、山羊6.08万只、大牲畜1510头、家禽50.76万只;年提供商品猪15.59万头、商品羊4.98万只、商品牛0.15万头、商品禽19.28万只、商品蛋695吨。

  (二)规模养殖开始起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商品意识的提高,全县涌现出一批规模经营的养殖企业、专业户和重点户,  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的养殖企业有2户,出栏100头以上的专业户有50户、出栏50头以上的重点户有183户;出栏100只以上的养羊专业户有5户,出栏20只以上的重点户有89户;出笼500只以上养禽专业户10户,出笼50只以上的重点户有116户。

  (三)品种改良初见成效
  以县级品改站为核心、乡镇品改站为依托、村级个体配种站为基础的生猪良种繁殖体系已初步形成。全县现有1个母猪核心群、8个母猪繁殖群和672头本地良种黑母猪、2.95万头生产群母猪和113个生猪人工授精站、4个品种的良种公猪118头。全县普遍采用了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和以二元杂交为主体的杂交猪生产模式,三元杂交猪的比重达到了44%。同时,县内前几年引进过一批南江黄羊和20多只波尔山羊,现存有1个山羊人工授精站和2个种羊纯繁场,山羊杂交改良工作有所进展。

   (四)加工流通突破瓶颈
  国内知名企业江苏雨润集团的恒兴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成功落户巴东,长期困扰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加工流通瓶颈开始突破。该公司第一期生产线(年设计加工能力60万头)于2006年8月正式投产,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县畜产品就近销售困难和就地加工增值的问题,而且为我县及周边地区加快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五)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全县基本建立了畜牧兽医服务 “以钱养事”的新机制,每乡镇派驻的两名防检执法人员全部到位,形成了执法监督协调、运转正常的县乡两级畜牧兽医服务机构,并在疫病防治、品种改良、技术推广等方面为广大养畜户提供了比较可靠的服务保障。全县防疫检疫落实面达到100%,多项技术承包面达到80%,猪、牛、羊、家禽死亡率分别控制到了1.7%、0.1%、2.4%、2.8%以下。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品种改良比较迟缓。
  目前还存在着良种数量不足、种畜年龄老化、母畜比重极低、品改设施陈旧等诸多问题,畜禽品种改良工作仍然明显滞后于生产发展的要求。全县生猪三元杂交普及率不高,劣杂种猪仍然存在,商品猪仍以二元杂交猪为主,商品猪的质量落后于邻近县市的水平3-5年,以致多数商品猪的销售价格比三元杂交猪每斤低0.5—1.0元,每头少收入100—200元。同时,全县山羊良种数量很少、杂交改良工作进展缓慢,大牲畜和家禽品种改良尚未起步。

  (二)生产方式相对落后

  全县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小农经济地位,家庭副业式的经营模式还占很大比重。以致多数养畜户畜禽养殖的周期长、饲养成本高、产品规模小、商品化程度和经济效益都比较低。2006年,全县户平养猪7.23头出栏3.61头、养羊1.07只出栏0.51只、养牛0.18头出栏0.01头、养禽8.48只出笼4.23只;年提供商品畜20.71万头(只)、商品禽19.28万只、商品蛋695吨,商品率分别只有36%、38%和46%。

  (三)内部结构还不合理。从畜牧业内部结构上看,以2006年度分析,全县饲养各种畜禽23.11万个牛单位,其中猪禽18.39万个牛单位,牛羊4.72万个牛单位。在整个畜禽结构中,猪禽所占的比重高达79.58%,而牛羊比重只占20.42%;在整个畜禽产品结构中,猪禽肉占96.89%,牛羊肉才占3.11%;在整个畜牧业产值结构中,猪禽产值占96.88%,牛羊产值仅占3.12%。这种耗粮型畜牧业对粮食生产的依赖性极大,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很差,既与全县草山草坡的资源优势不相称,也与畜产品消费市场的迅速变化不适应。

  (四)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一是缺乏规范化的畜栏禽舍,建有新式栏舍的农户还不足30%;永久性的青贮(氨化)设施、小型实用的饲料加工机具也严重不足。二是缺少必要的防疫检疫、化验诊断、检验监测、科研教学、信息管理等技术装备,县乡两级甚至没有一个化验室,全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就没有开展过动物疫病化验诊断工作。三是畜牧兽医服务机构的工作、生活条件比较差,一些乡镇中心因移民搬迁债务或是历史债务负担大,运转艰难而影响正常工作。

  (五)兽医队伍不够稳定
  我县山大人稀行路难,农户居住多分散,养畜量小品种全,基层畜牧兽医人员服务范围大,工作任务重,工作条件艰苦,但工资收入却比较低;特别是老有所养、非农集体兽医病有所医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以致中老年兽医工作积极性不高,年青人不爱本行,兽医外出打工者有增无减,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已经比较明显。

  三、畜牧产业的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畜牧业法律法规、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按照育龙头、创品牌、建基地、强基础、增效益的思路突破性发展畜牧产业;为实施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产业兴县,科学发展,和谐惠民,全力打造实力巴东、活力巴东、魅力巴东”的发展战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1)面向市场,科学规划的原则。必须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从本地畜牧生产特点、当前市场供求现状和未来市场变化趋势出发,进行科学预测、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组织畜牧业商品生产。
  (2)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的区域、不同畜种及其不同发展水平的差异,进行因地制宜的合理布局,形成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产业布局。

  (3)依靠科技,提高效益的原则。必须坚持依靠科技兴牧,加大畜牧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力度,用新型技术装备、先进实用技术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

  (4)坚持标准,培植品牌的原则。必须按照国家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有关要求,大力推进畜产品标准化 生产,大幅度提升畜产品质量,积极创建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畜牧业精品名牌。

  (5)保护资源,合理开发的原则。必须注重优化畜牧业的资源配置,在对畜牧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的同时,对畜牧业资源实行充分、有效的保护,实现畜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6)维护生态,保护环境的原则。必须坚持把防治和减轻规模养殖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问题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推行生态养殖和健康养殖,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

  四、畜牧产业的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未来五年全县畜牧产业要力争实现“123456”的总体目标,即到2011年,培育壮大恒兴、福源、野三牧业等一批养殖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创建巴东狗头羊、巴东红三叶等两大系列品牌,建立三元猪、杂交羊、土种鸡等三大商品基地,建设畜禽养殖小区、生猪品种改良、草场建设保护、畜牧科技培训等四大基础工程,完善畜禽良种繁育、饲草饲料生产、动物疫病防控、科技推广服务、质量安全监管等五大保障体系,实现在规模化生产、科学化养殖、产业化经营、创精品名牌、保质量安全、增经济效益等六个方面的较大突破,把畜牧业打造成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二)具体目标

  (1)畜牧业生产发展

  计划到2011年,全县饲养生猪135万头、山羊26.9万只、大牲畜4.9万头、家禽150万只(年分别递增11.7%、20%、20%和10.2%);出栏(出笼)生猪70万头、山羊13.6万只、大牲畜3500头、家禽80万只(年分别递增12.7%、20%、20%和12.1%);肉类总产量达到69600吨,禽蛋总产量达到2500吨,年递增速度分别为14.1%和13.4%;畜牧业产值达到7.68亿元,年递增速度为12.8%;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6.5%,比目前提高9.25个百分点。

  (2)畜产品加工营销

  恒兴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所属生猪屠宰加工厂达到预定生产能力,屠宰加工生猪50万头。培植壮大野三关畜禽交易市场,年销售额达0.3亿元;打造畜牧资源和畜禽产品两大系列精品名牌(巴东红三叶、良种猪、巴东羊、土种鸡等畜牧资源系列品牌,恒兴“冷鲜猪肉”、茶店“干烧牛肉”、官渡“羊肉面”、巴东“土鸡火锅”等畜禽产品名牌)。使全县牲畜屠宰加工比重达到80%以上,屠宰加工和畜禽交易量达到120万头(只)以上,实现年加工、流通产值分别为3亿元、1.32亿元, 实现年加工流通增值1亿元 。

  (3)畜牧业科技进步

  一是生猪、山羊良种率提高25个百分点。在现有基础上新建30个生猪人工授精站、2个地方母猪核心群、12个地方母猪繁殖群、增加3万头杂交母猪生产群和50个山羊人工授精站,使三元杂交商品猪由目前的44%提高到80%以上,山羊杂交面由目前的25%提高到75%以上。二是畜牧科技入户率达到95%以上,生猪和山羊的“五良配套技术”(良种、良料、良舍、良法、良医)、饲料加工调制、饲草青贮氨化等先进实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三是畜禽产品优质率提高30个百分点,达到90%以上,畜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达到国家的要求,基本实现畜产品无害化生产。

  (三)年度计划(附一)

  五、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目标考核机制

  把突破性发展畜牧产业作为实施“产业兴县”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纳入经济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运作,严格目标考核,务求抓出实效。成立畜牧产业建设领导小组,专抓畜牧产业、项目和发展,负责畜牧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综合管理、协调监督工作,负责经常研究和解决畜牧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畜牧产业作为目标责任制管理的重点内容,建立和健全严格的目标考核机制,做到领导责任明确、干部任务具体、部门分工协作、各方通力配合,形成大抓大促、做大做强的良好氛围。

  (二)改革完善管理体制,稳定畜牧兽医队伍

   一是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加快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巩固乡镇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果和完善“以钱养事”的新机制的同时,建立健全县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兽医行政执法、动物疫病防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聘请村级动物防疫员、畜牧技术推广员,稳步推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形成机构健全、职能明确、关系顺畅和科学、统一、规范、透明、高效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二是出台动物防疫检疫费征收管理办法,加大征收力度,有关部门根据物价上涨水平对畜牧兽医多项技术承包服务收费标准进行适当调整。三是实行防疫检疫费县级统筹管理模式。按照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和兼顾平衡的的原则,由行业主管部门对全县动物的防疫检疫费实行统筹管理。四是支持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创办经济实体,指导成立社会中介组织和畜牧经济合作组织,鼓励畜牧兽医人员参与社会中介组织和从事畜产品购销经营活动,逐步壮大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的经济实力。五是积极争取相关政策,多方筹集资金,将非农户口兽医的医疗和集体兽医养老等纳入社会保险统筹范围;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和个人先行投保,逐步达到应保尽保。

  (三)落实完善扶持政策,不断增加资金投入

  一是制定落实畜牧生产用地、用材,良种补贴、农具补贴、以及养殖大户的以奖代补的惠农政策;财政、国土资源、畜牧、林业等部门要根据具体情况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二是认真落实金融部门支农的信贷政策。要研究出台具体办法和便民措施,加大对畜牧产业发展的贷款支持力度。农业银行要对畜产品加工、经营流通、规模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养殖专业户实行重点支持与优先贷款;同时,落实好扶贫政策,每年安排足够的扶贫贴息贷款,重点支持农村畜禽养殖农户和畜禽养殖小区建设。三是加大对畜牧业重点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在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入和鼓励农民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基础上,多方争取,激活民间资本等筹资措施,用于畜牧产业;结合整村推进,生态家园建设,每年安排沼气池、栏圈改造计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内外客商民间资本投向畜牧产业,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为畜牧产业发展筹集足够的建设资金。

  (四)调整优化生产布局,切实转变生产方式

  根据目前畜牧业资源特点、生产现状和今后发展的趋势,对龙头企业、商品基地、重点项目进行科学安排与合理布局。一是在信陵镇、官渡口、沿渡河、野三关、水布垭、清太坪等畜禽重点产地扶持一批加工、流通企业,并在全县扶持一大批养殖大户、养殖科技示范户。二是在两江(长江、清江)两线(209、318国道)地区建立优质杂交猪商品基地,在两高(高山、二高山)地区建立优质山羊商品基地,在低山河谷地区建立优质土种鸡商品基地。三是结合退耕还林还草的机遇,大力实施种草饲养牛羊和圈养牛羊,抓好粗饲料的开发,开展饲料青贮、秸杆氨化和农副产品的加工利用,促进草食畜牧业突破性发展。四是培植1万个生猪“1121”生产模式(即一户一栋标准栏圈、饲养1头母猪、年出栏商品猪20头、现金收入1万元)规模养殖户和2000个山羊“1251”生产模式(即一户一栋标准楼式栏圈,饲养20只母羊、年出栏商品羊50只、现金收入1万元)规模养殖户;全面推行“猪——沼——粮(菜、果、药)”养殖模式,提高养殖技术和获得显著经济效益,以推动全县畜牧产业的区域化、规模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五)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大力争创精品名牌

  大力支持畜牧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按“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的原则,一是把巴东恒兴肉类食品有限公司培植成自身实力强、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畜牧加工龙头企业。各级各部门要为其发展壮大服好务,护好航,帮助该企业的生猪屠宰加工按期达到预定生产规模,建设成“四星级”屠宰加工企业;协助抓好生猪的订单生产,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二是大力扶持野三牧业、福源、志鹏、众和、双敏、盛源等养殖、流通企业,充分利用其技术、资金、市场优势,辐射带动周边农民的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养殖;帮助其理顺与农民的利益连接机制,成立畜牧养殖协会;同时,围绕全县的优势资源和特色农产品,大力推进畜产品名牌战略,实行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的紧密结合,打造数量较大、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畜牧资源和畜禽产品两大系列精品名牌,增强我县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一是培育创建以“巴东山羊”、“巴东土鸡”为代表的优质畜产品系列品牌。二是培植争创以巴东红三叶种籽、干草、草粉为主的优质牧草系列品牌,并争取把巴东红三叶申报为国家级原产地保护标志产品。

  (六)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项目建设是畜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载体,突出抓好项目建设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是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的最有效途径。一是要高度重视项目的调查筛选、可研论证和上报争取工作,为畜牧业发展储备和争取更多更好更大的建设项目。二是加强项目管理。实行项目“四制”管理(项目公示制、项目法人制、项目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严格审计监督和质量监理,确保项目资金管理规范、建设质量安全可靠。三是精心组织实施生猪品改、养殖小区、种草养羊、草场建设保护(石漠化)、科技培训及防疫检疫、畜牧养殖基础设施等项目,充分发挥重点建设项目对畜牧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项目具体内容附二)。

  (七)健全五大服务体系,强化产业支撑平台

  1、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一是实施完成好生猪品种改良工程,巩固以“三群一站”为主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积极扩大母猪生产群规模,不断提高生猪品改技术水平和良种繁育质量。二是加快山羊杂交改良步伐,在现有基础上引进一批优良山羊品种,建立50个山羊人工授精站、两个本地山羊纯繁基地(宜昌白山羊、马头山羊)、两个外来良种纯繁基地(南江黄羊、波尔山羊)和200个山羊民间配种站。三是开展本地土种鸡的选种选配工作,建立本地土种鸡繁殖保护区,逐步提高本地土种鸡的生产性能、产品质量与市场价值。

  2、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大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及动物执法队伍建设,依法统一防疫、检疫,切实加强动物常见病、多发病的防部治特别是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同时,要强化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健全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网络,完善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预案,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的应急处置能力。

  3、构建饲草饲料生产体系。一是加强饲料营养与配方的研究,研制提供与本地饲料品种和养殖水平相适应的系列饲料配方。二是大力发展本地小型饲料加工业,加大秸杆、糠饼类饲料的开发利用力度,重点发展蛋白质饲料的研发生产。三是在组织实施草场建设保护工程的同时,全面推行种草养畜工作,大力开展以巴东红三叶为主要品种的“四边地”人工种草活动。四是积极引导农民改变种植业结构,稳步推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

  4、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一是必须深化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特别是要采取得力的政策措施保持乡镇畜牧兽医科技队伍的稳定,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二是扎实开展技术推广,继续推行在农户自愿前提下的多项技术服务承包,加快畜牧兽医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畜牧业科技入户率。三是强化畜牧兽医科技教育和培训,充分利用巴东农广校、职校等现有的培训载体,增设畜牧兽医专业,以提高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和广大养畜农户的整体科技素质。

  5、建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一是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畜牧、工商、商贸、卫生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强化执法监督与管理手段,提高监管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二是依法开展动物防疫、检疫,依法管理兽药、饲料、种畜禽、活畜禽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规范饲料、饲料添加剂及兽药使用,实行养殖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保证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加强畜禽屠宰加工环节的监管。实行屠宰加工、肉品检验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和肉品品质检验制度,规范屠宰加工企业的生产行为,打击私屠乱宰及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八)积极作好风险防范,促进产业稳步发展
  一是建立动物疫病风险保障基金。每年建立与畜牧产业发展规模相应额度的动物疫病风险保障基金,专门用于补偿因动物免疫反应和扑灭动物疫病等原因给养殖农户造成的畜禽死亡损失。二是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开发畜牧保险市场,探索适合山区不同畜种特点的保险制度,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畜牧业保险,增强畜牧产业抵御市场、疫病和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附一:      畜牧产业的年度规划

单位:万头、万只、吨

 

2007年计划

2008年规划

2009年规划

2010年规划

2011年规划

饲养猪

100

103

112

122

135

猪出栏

50

54

59

64

70

饲养羊

13

15.6

18.7

22.4

26.9

羊出栏

6.5

7.8

9.4

113

13.6

饲养牛

2.3

2.8

3.4

4.1

4.9

牛出栏

0.17

0.2

2.24

0.29

0.35

饲养禽

115

123

131

140

150

禽出笼

56

61

67

73

80

肉产量

49500

53900

58700

63900

69600

蛋产量

1800

1953

2120

2300

2500

牧业产值

5.47

5.95

6.48

7

7.68

产值比重

41.13

42.4

43.71

45.06

46.5


附二:      畜牧产业的项目规划

  1、生猪品种改良。计划争取投资500万元,巩固和规范现有生猪人工授精站、母猪核心群、母猪繁殖群、杂交母猪生产群的基础上,兴建30个生猪人工授精站、2个地方母猪核心群、12个地方母猪繁殖群和增加3万头的母猪生产群。

  2、养殖小区示范。计划争取投资200万元,按每个乡镇1-3个小区、每个小区400个规模养殖户的标准,建立由1万个养殖户组成的25个规模养殖小区。

  3、草场石漠化综合治理。计划争取投资500万元,在两高地区改良和保护天然草场5万亩。

  4、种草养羊。计划争取投资150万元,以我县两高地区形成年出栏8万只规模的优质山羊商品生产基地。

  5、万人科技培训。计划争取投资100万元,培训2000名畜牧技术员、乡村防疫员和8000个养殖明白人。

  6、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争取投资250万元,新建一个县级动物检疫监督所、一个县级疫病诊断化验室和12个乡镇简易化验室.


 

主办:巴东县发展和改革局 
联系地址:湖北省巴东县信陵镇西壤坡北京大道156号  邮编:444300 电话: 0718-4331735
承办:巴东县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