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 
   首  页   综合概况   领导班子   机构职能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政策信息
  对口支援   物价监管   产业规划   综合调研   五年规划   发改图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规划> 正文
 
巴东县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08-10-21 17:29:18


巴东县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2007-2011年)

 责任领导:廖正群 谭春魁   
专班办公室:吴以才 宋发明   
编制单位:巴东县物流产业办公室   
编制日期:二○○七年六月 

巴东县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现代物流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是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核心是突出系统整合的理念,对分散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目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物流活动正在从传统的仓储、运输服务提升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融合先进管理理念的现代物流阶段,现代物流业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引导消费,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投资环境好坏、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我县地处中西部连接点,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对于改善投资环境,增强产业吸纳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巩固和提升巴东在全省全州的地位和作用具有深远影响。为促进我县现代物流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现根据《巴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兴县进程的实施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基本条件

  (一)市场需求空间不断增大。巴东拥有人口48.6万,具有广阔的市场容量。近年来,巴东发展势头好,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6年,全县实现现价地区生产总值21.47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较2005年提高0.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2亿元,全县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7.18万人,营业收入达到21.2亿元,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36.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3.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到13.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44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13元,全县初步形成了畜牧、蔬菜、药材、干鲜果、烟叶、茶叶等六大支柱产业和水电、农产品加工、矿产、建材四大工业体系;旅游业发展较快,旅游全年接待游客6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9.7%,其中外宾17万人次。预计到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37.3亿元,年均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11亿元,年均增长9%。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存度的提升和巴东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将给巴东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来强大的需求拉动。

  (二)交通枢纽地位日益明显。 巴东地处“川鄂咽喉、鄂西门户”,东连兴山、秭归、长阳,南接五峰、鹤峰,西临建始、巫山,北靠神农架林区。境内长江、清江分割,318国道横穿东西,209国道纵贯南北。随着巴东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港口复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宜万铁路、沪渝和沪蓉高速公路顺利推进,我县将形成集铁路、公路、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全县现代物流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到2006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461公里,已通公路村469个,通达率95.5%。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6.03万千瓦,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拥有固定电话2.82万部,通讯覆盖率达90%,用户达13.9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34.39部/百人,宽带传输网络用户7763户。县城整体搬迁基本结束,乡镇集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到14.69%。

  (四)物流产业发展初具雏形。我县已经培育了丹阳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乾坤实业有限公司、金字山水泥运输有限公司、长江港口发展有限公司、顺发客运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初具现代物流特征的本地物流企业,也吸引了苏鑫物贸有限责任公司、嘉隆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江龙水陆运输公司等一些外地物流企业进驻巴东。

  总体来看,我县地理位置、物流市场和交通运输设施,具备发展物流产业的基本条件。目前正处于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物流产业发展中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物流产业在基础性产业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不足,物流设施分布散乱、重大物流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物流企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信息化水平滞后,物流资源整合难度大,物流市场有待规范等。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物流产业发展,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市场为导向、信息技术为支撑、优质服务为宗旨,以培育物流市场为切入点,营造发展政策环境,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快物流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物流服务体系,努力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引进和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实现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率先在全州建成现代物流中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

  (二)发展原则。一是坚持立足本地与着眼周边地区并重,既满足本地物流服务需求,又向外拓展物流市场空间;二是坚持物流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统一,既适应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又为拓宽发展空间提供保障;三是坚持物流与交通运输同步发展,促进重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物流中心建设同步协调;四是坚持集中发展,积极引导有同类服务对象和相同运输方式的物流企业集中,为实现集中配送和集约化运输创造条件;五是坚持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在尊重市场选择的前提下,规范和引导物流布局。

  (三)发展目标。到2011年,基本建成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框架体系,初步形成现代物流中心和全省全州物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培育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现代物流企业群体和2至3户业务辐射本地区、收入过亿元的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8%以内;现代物流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达到10%以上,使现代物流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物流产业产值达到11.5亿元。

  三、发展布局和框架体系

  建设以“一网络(物流快速网络),二平台(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平台),三中心(巴东物流中心、巴东江南物流中心和巴东江北物流中心),多企业(若干个物流服务企业)”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框架体系。

  (一)建设物流快速网络。 
  1、打通连接县外的货运快速通道。实现公铁、水陆联运的有效对接;培育壮大巴东与武汉、宜昌等大中型城市的城际货运班车,实现公路、铁路、水运之间的有机联结与沟通。

  2、建立县内物流配送网络。以信陵镇、野三关镇、溪丘湾乡为中心,利用水陆交通设施,打造以国、省道为主通道,以放射状骨干道路为辅通道,一般道路为补充,畅通有序、方便快捷的物流配送网络,为商贸企业、消费者提供高效、及时、低成本的物流配送服务。

  (二)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平台。

  1、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一是完善物流公共信息查询系统。建立以交通货运信息、物流供需信息、网上物流在线跟踪、物流政策法规、物流投资项目查询为主要内容的巴东县物流公共信息查询系统,为社会各界提供物流信息服务。二是完善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通过整合工商、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实现网上车辆身份核查、网上年检、网上审批核准。三是完善物流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建立以网上物流订单、电子结算为主要内容的物流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推进物流企业与金融、工商等企业之间的信息整合,大力发展物流电子商务,实现网上物流签单、网上仓单交易、网上结算。

  2、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平台。一是加快货运码头建设。积极推进县城1000吨级件杂货码头、1000吨级散货码头、楠木园矿业码头及货运站的建设。二是加快铁路站场建设。推进野三关铁路货运站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三是加快公路建设。加快公路货运站场的整合,完善三个区域性综合型物流中心的配套道路的建设。进一步促进巴东与周边县市公路网的联结,推动区域公路的网络化进程。

  (三)加快建设区域性综合型物流中心。

  1、巴东物流中心。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在1000吨级件杂货码头和1000吨级散货码头的基础上,再在两码头中间地带建设承担县域配送的区域性综合型物流中心。物流中心控制规划面积100亩,为水陆运输货物提供仓储配送、中转分拨、信息服务、加工包装、展示交易等物流服务。使建成后的巴东物流中心年处理货物能力达600万吨。重点发展消费品物流、农资建材物流.引进大、中型物流企业、物流地产商、区域销售代理商建立仓储配送中心、货运站场、货代信息中心、展示交易中心。

  2、巴东江南物流中心。依托沪渝高速公路、宜万铁路,在巴东工业园(野三关)外环路范围内建设辐射周边区域,承担配送的区域性综合型物流中心。物流中心控制规划面积400亩,为周边乡镇及工业园区进驻企业的公路、铁路运输货物提供仓储配送、中转分拨、加工包装、运输货代、展示交易、信息等物流服务。物流中心年处理货物能力达500万吨。重点发展公路货运、消费品物流、农产品物流、仓储配送。引进为加工贸易企业配套的物流企业建立农产品基地仓储配送中心、货运站场、货代信息中心、展示交易中心、冷库。

3、巴东江北物流中心。依托沪蓉高速公路,在高速公路溪丘湾互通出口处建设辐射江北乡镇物流配送的区域性综合型物流中心。物流中心控制规划面积100亩,为江北乡镇及周边地区和县城的公路运输货物提供仓储配送、加工包装、运输货代、展示交易、信息等物流服务。物流中心年处理货物能力为200万吨。重点发展公路货运、物资集散、仓储配送。引进大、中型物流企业、物流地产商、商业连锁企业建立仓储配送中心、货运站场、货代信息中心、展示交易中心。

  (四)合理选择发展一批物流服务企业。
  在乡镇设立物流配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实行数量和建设规模总量控制,并防止出现重复建设。乡镇物流配送中心规划控制总面积50亩,主要承担区域货物的仓储、配送、加工、包装、运输货代、展示交易、信息等物流服务。到2011年,全县物流配送中心的数量原则控制在12个左右。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用地规模,原则上单个物流配送中心控制在1至3亩之间,投资总额不低于1百万元。

  四、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1、公路建设。以服务高速公路建设、改善国省道路段、打通区域出口路和经济断头路为重点,全面建成进出巴东的大通道。完善路网建设,基本形成乡镇通往县城的快速通道。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与改造,重点完成中心村通村油路(水泥路)建设。到2011年,全县公路预计总里程达到4335公里。

  2、港口建设。完善港口设施建设,发展机械化、专业码头,提升港口物资集散功能,加快长江航道、清江航道、神农溪航道等整治和沿线港口、码头建设,基本形成以巴东港口为枢纽,以长江、清江、沿渡河、龙王河、野三河航道为骨架的水路交通体系,实现港口年货运吞吐量超过600万吨。
3、站场建设。加快以汽车站场为重点的公路运输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铁路、高速公路沿线站场为支撑,辐射乡镇及周边县市的四通八达的货物运输网络。

  (二)培育物流市场和物流主体。 
  1、培育和规范物流市场。全力实施“产业兴县”战略,以资源为依托,培植壮大电力、煤炭、铁矿、建材、药化等资源性骨干工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白酒酿造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发展畜牧、蔬菜、魔芋、烟叶、干鲜果、茶叶、桑蚕、小杂粮等农业支柱产业。以神农溪、水布垭景区为重点,大力发展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不断培育壮大物流市场。在生产流通领域进一步推广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重视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在农业、农村的运用。结合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发展农村物流配送。以县城社区为中心,大力发展完善商业网点的物流配送。积极推行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流通的现代化。加大物流市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不正当竞争和欺诈行为,规范物流市场,维护物流市场秩序。

  2、培育和壮大物流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入物流领域,促进现有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外贸、批发、零售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引导工商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建立独立运作的物流公司;鼓励工商企业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等物流服务业务分离出来,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承担;鼓励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多式联运等企业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扩大经营规模,努力培育和壮大成长性较强的物流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企业集团作为全县培育现代物流业的重点,带动第三方物流的大力发展。

  (三)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
  1、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商务、金融、税务、检验检疫、交通运输、工商管理等政府部门的物流管理公共信息平台。

  2、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物流企业管理信息化。鼓励生产企业建立从计划、采购、生产、配送到销售管理的集成化信息系统。加强县内外物流信息的沟通与联系,鼓励物流企业与业务伙伴和客户间的信息自动交换。

  五、组织机构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巴东县物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正副组长由分管的县领导担任,成员由商务、发改、建设、财政、交通、统计、工商、国税、地税、国土、农业、公安、旅游、金融、海事、运管、邮政、电信、移动、联通、工业园区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全面负责全县物流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工作,研究解决物流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商务局办公,并由商务局抽调一名领导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

  (二)营造发展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9部委局制定的《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发改运行〔2004〕1617号)和省、州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在税收减免、土地供应、投资融资等方面研究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促进我县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和促进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宣传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理念,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引导全县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加大各种投入。物流产业发展主要依靠企业自身投入。大力发展民营物流企业,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列入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鼓励其通过银行贷款、增资扩股、企业兼并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对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县政府及各乡镇人民政府适当安排部分资金,以财政补助、资本金注入、贴息等方式予以支持。

  (四)培养各类人才。强化物流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建立人才支撑体系。重点做好物流高级管理人才、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物流职业经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积极引导物流企业搞好自身培训或委托高等院校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人才,为物流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物流产业推荐项目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承办单位    

       巴东县商务局

  二、项目主管单位

  县物流产业办公室

  三、项目建设背景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通知(鄂政办发〔2006〕28号)精神,从2006年开始,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省建立700家乡镇级“农家店”和2万家村级“农家店”,覆盖75%的乡镇和行政村,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缩小城乡消费差距,逐步在全省农村基本实现村村有“农家店”的目标,努力培育一批立足城镇和主要行政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重点连锁龙头企业。“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被省、州、县分别列为2007年的十件实事之一。

  四、建设原则及主要措施

  建设以“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企业运作、行业自律”的原则,采用以下方式:

  (一)招商引资各类大中型物流、商业流通企业直接到我县投资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物流和商业流通购销网络;
  (二)鼓励各类大中型连锁企业通过吸引小型企业加盟的方式到我县乡村建立、改造“农家店”;

  (三)支持各类中小型企业通过自愿连锁,即企业自愿结合,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建立销售网络的方式建设“农家店”;

  (四) 县商务局负责制定《关于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由县政府办 公室转发。工商、烟草、建设、财政、交通、国税、地税、国土、金融、广电、通信等部门出台配套相应支持措施。

  五、项目建设内容

  为有力促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按照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意见,为鼓励本县具有实力的商业流通企业采取直营和连锁加盟的方式,到乡村建立和改造“农家店”、“农资农家店”,运用连锁经营现代流通方式,建立新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县商务局向上级申报试点企业,力争五年建成3个县级商业物流配送中心、12个乡镇级商业物流配送站,建成覆盖全县十二个乡镇80%以上的行政村的400家标准化农家店,促进全县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项目总投资概算

  (一)争取2007年-2011年中央和省财政安排安排我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专项资金350万元 ;
  (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实施企业及加盟站自筹建设资金800万元;

  (三)各地应安排一定配套资金和必要的工作经费,县财政安排物流产业“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专项发展资金50万元。

  项目总投资概算为1200万元。

   七、社会经济效益评估

  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又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从流通环节加强消费安全管理,规范农村商品经营者经营行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有利于改造和提升农村流通网络,完善农副产品购销体系,把千家万户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连结起来,帮助农民解决“卖难”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有利于启动农村消费,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项目建成后,可为我县提供8000万元安全、放心的各类消费品,为县外市场提供8000万元工业及农副产品,增加100万元税收、扩大2000人就业,为提高我县城乡人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县域经济实力,提升我县物流企业实力和壮大我县物流产业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可有效降低我县物流成本,提高我县物流产业对GDP增长贡献,具有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八、项目进展情况

  2006年我县被核准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同时我县的丹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乾坤有限责任公司被核准为试点企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两家企业在配送中心和农家店建设上都有所突破,目前,已建成农家店28家。2007年嘉隆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加盟“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计划年内共完成80农家店建设任务。
 

主办:巴东县发展和改革局 
联系地址:湖北省巴东县信陵镇西壤坡北京大道156号  邮编:444300 电话: 0718-4331735
承办:巴东县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