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付瑞勇 特约记者 陈祥楚
活动现场
“听说村里要成立小山村种植专业合作社,我要去瞧瞧,说不定我种的洋芋不愁销路了。”4月2日,家住巴东县金果坪乡十字路村的谭国清老人特意起了个早,和其他村民一起赶到该村乐群小学,想一睹“小山村”真面目。
十字路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共393户、1452人,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175户、710人。高山、偏远、闭塞……十字路村似乎顺理成章地被戴上了穷帽,村民心中卯足了劲儿想发展,但苦于无路、无力。
精准脱贫,不落一人。如何让产业扶贫动起来?要媒人,更需要脱贫好帮手、贤内助。
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金果坪乡按照“五个一批”脱贫路线,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脱贫模式,在“产业+扶贫”上加出新动力。“我是农民的儿子,一心想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小山村’专业合作社将依托‘互联网+”为百姓卖土特产品找路子,让好货卖上好价钱。”在十字路村产业扶贫现场会暨小山村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仪式上,恩施小山村农业开发公司董事长向绍华坦言。
家底薄、根基浅、路子窄,“小山村”嫁到了贫困村,怎么放开手脚打理一个“穷婆家”。在十字路村,马铃薯种植已成大气候,有些村民已尝到了甜头。紧盯马铃薯种植优势产业,借助互联网销售,把地里的土豆变成村民口袋里的金豆,“小山村”精准把脉,开出了“互联网+马铃薯”的新方子。
光纤入了户,网络覆盖了山村的每个角落,上网冲浪在老百姓心中仍为一个陌生名词。教农民玩转网络,让时尚农民加入合作社掘金,“小山村”计划把网络课堂摆到村民家中,分批组织电脑技术培训、网络技术服务和咨询,在全村开展网络扫盲行动,让电脑、手机变成百姓致富的工具。
参观展位
在恩施小山村产品展位前,包装成型的干薯片、淀粉等品种琳琅的马铃薯深加工产品让村民亮了眼。“洋芋就一个土疙瘩,还能做出这多产品。”“咱家那么多干洋芋果,没想到能变钱呢。”“原来我们卖的洋芋都是成本钱,亏大了啊”……在一片唏嘘声中,村民们开始对马铃薯“刮目相看”。
怎么种、怎么管、怎么卖?一连串疑惑在村民心中竞相抛出。“小山村”当即给村民吃了颗“定心丸”:为社员免费提供马铃薯种和肥料,无缝隙田间种植和管理技术指导服务,并以保护价回收,并帮助社员网上销售干薯片、洋芋果,让洋芋果摇身一变成金果。
“合作社明码标价帮我们销售,还有啥愁的,只要一个劲儿地往前奔啊。”十组陈祥琼原为烟叶种植大户,劳力投入大、效益差,但种粮食作物又没销路,他左右为难。如今,有了“小山村”合作社,作为小组长的陈祥琼信心满满,还思考着动员大家都来种马铃薯。
“小山村”来了,穷怕了的村民再也坐不住了。“点击网络链接,在百度里输入你想要搜索的东西,轻轻点下后边像放大镜的符号,就可以看到具体内容了。”“时髦女郎”覃艳梅在村子上网、玩微信、刷微博样样不在话下,热心的她给邻居们传授起了“网技”。目前,全村一股网络学习热正悄然兴起。
“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产业发展、项目实施、社会管理上做好文章,‘小山村’将成十字路村飞出的金凤凰,给全村脱贫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金果坪乡乡长卢宗旺说。
活动当天,共有50多名贫困户签订了社员入社登记表。在十字路村,小山村正站在“十字路”开辟一条坦荡的扶贫康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