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 
   首  页   综合概况   领导班子   机构职能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政策信息
  对口支援   物价监管   产业规划   综合调研   五年规划   发改图库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五年规划> 正文
 
关于制定巴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发布时间:2015-08-27 19:46:00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巴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的说明,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关于《纲要》的形成过程

  《纲要》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筹备启动阶段。县人民政府从2009年9月开始部署“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制订了《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组建了工作专班,召开了启动会,明确了30个调研课题和38个专项规划编制任务。二是课题调研和专项规划编制阶段。2010年1月,全县正式启动了课题调研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5月底,30个课题调研报告全部完成。9月底,38个专项规划全部通过评审。11月初,完成了《纲要》初稿。三是修改完善阶段。11月中旬,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听取了《纲要》编制情况汇报,对“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纲要》进一步修改后,广泛征求了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听取和吸纳了县人大、政协提出的修改意见。12月22日,县政府常务会议对《纲要》进行了讨论和修订。12月24日,县委常委会对《纲要》进行了审定。县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后,根据会议精神对《纲要》再次进行了修改完善。《纲要》的形成历时一年多,数易其稿,其形成过程,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是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广泛共识的过程。

  《纲要》的形成把握了以下五个原则:一是坚持贯彻中央、省、州精神与巴东实际相结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和州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在《纲要》中得到了坚决贯彻和充分体现。同时,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认识,认真把握发展现状和趋势,使《纲要》提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举措符合巴东实际,凸显巴东特色。二是坚持工作的连续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十一五”时期,我县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这些思路和做法,必须继续坚持下去,《纲要》对此作了重申和强调。同时,根据“十二五”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站在全国发展的大背景下,站在省、州的大战略下进行了新的思考和谋划。三是坚持突出思想性、方向性与指导性相结合。突出了“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思想统一到“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奋斗目标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十二五”发展的各项任务上来。四是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一方面,从近期着手,把握“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确了发展目标,提出了具体措施。另一方面,从长远着眼,突出了把我县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富裕和谐、开放包容”的三峡库区生态明珠县的发展目标。五是坚持依靠自身努力与借助“外脑”支持相结合。聘请了著名战略策划机构王志纲工作室策划巴东区域发展战略,在《纲要》中充分借鉴和体现了专业策划机构的智力成果。

  《纲要》经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后,将成为全县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作为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二、关于“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情况

  “十一五”时期,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产业兴县、科学发展、和谐惠民,全力打造实力巴东、活力巴东、魅力巴东”的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  

  一是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2010年,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49亿元,年均增长19.4%。财政总收入达到5.33亿元,年均增长27.2%,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79亿元,年均增长2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68亿元,年均增长1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4.6亿元,年均增长35.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3亿元,年均增长21.6%,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7.5亿元,年均增长21.4%。

  二是产业发展步入新阶段。清洁能源、农副产品加工、新型矿业、现代制造业等支柱工业加快发展。2010年,预计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8.78亿元,规模工业企业达到73家。建立了经济开发区,入园企业达到30家,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8家,实现产值3.8亿元。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柑桔、烟叶、中药材、蔬菜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州级龙头企业达到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16家。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59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达5.9亿元。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完成了三峡库区和水布垭库区移民搬迁初设任务。沪渝高速和宜万铁路建成通车,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376公里,行政村通达率达到100%。水电装机近200万千瓦。通讯信号覆盖率达到95%。大力实施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危房改造、生态家园、扶贫开发等项目,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四是城镇建设布局实现新优化。县城江北神农溪新区建设稳步推进,江南完成了寇公广场、纤夫广场、旅游码头、民族文化公园等一系列市政设施建设。同时,加快乡集镇建设步伐,基本形成了“一城两翼”的城镇发展新格局。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0%。

  五是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高考连续十一年名列全州前茅,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县人民医院完成整体搬迁。“撒叶尔嗬”组合荣获央视青歌赛金奖,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达到9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2%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六是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在全州率先成立了县级行政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基本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北京对口支援和省“616”工程力度不断加大,与吉林洮南和浙江镇海、象山等友好县市的合作不断深入。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累计到位资金27.4亿元,利用外资1011万美元,出口创汇6145万美元。

  七是生态环境建设迈出新步伐。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4个,垃圾处理场6个,每年新增垃圾处理能力7万吨、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能力638万吨。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189.88平方公里。人工造林5.7万亩,封山育林21.4万亩。节能目标超额实现,减排任务顺利完成。  

  八是人民生活提升到新水平。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70元,年均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50元,年均增长8.1%。“十一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1.9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7万人,解决了6万人的绝对贫困和8万人的低收入问题。

   “十一五”期间,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风险挑战的严峻性历史罕见,县内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考验也十分艰险复杂。我们不仅在应对挑战中取得了预期的发展成就,而且积累了在复杂环境中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经验,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巴东特色的发展路子,为我县进一步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纲要》深入分析了我县“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有利形势和难得机遇:一是从国家层面看,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三峡工程后续建设规划启动、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规划实施、新一轮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等政策的叠加效应将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二是从省级层面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湖北长江经济带的建设、省委省政府支持恩施州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的决定、“616”工程的深入实施等政策将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从产业发展趋势看,东中部地区向西部地区产业梯次转移的步伐呈加快趋势,有利于我县发挥资源优势,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四是从发展环境看,宜万铁路、沪渝高速、宜巴高速等重大交通工程的建成,将使制约我县发展的外部交通“瓶颈”得到逐步缓解,巴野公路的建设将极大畅通我县的内部交通。五是从重大项目建设机遇看,黄土坡整体避险搬迁的加快推进和经济开发区的加快建设,将使我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铁矿、煤矸石资源开发项目的建设,将促进我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纲要》认真分析了我县“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是从国家主体功能分区看,我县属于国家限制开发主体功能区,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面临政策性变化和不确定性。同时,国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倒逼县域经济由投资拉动型向引资消费型转变。二是从州域经济发展布局看,州确立了在“十二五”期间以州城恩施为中心,北以利川、南以来凤为副中心的发展格局,巴东县域经济争先进位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三是从自身发展看,产业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社会事业发展尚不平衡,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四是从发展环境看,我县属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地灾防治压力大。同时由于企业改制、移民搬迁、征地拆迁等各种矛盾交织,安全维稳压力大。

  综上所述,“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只要全县人民增强信心,抢抓机遇,创新机制,就一定能克难奋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关于“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战略、发展定位和发展布局

  (一)关于发展战略

  《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战略是:“生态统领、产业兴县、科学发展、和谐包容”。之所以提出这一战略,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注重对已有发展战略的继承,保持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县委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的“产业兴县、科学发展、和谐惠民,全力打造实力巴东、活力巴东、魅力巴东”发展战略,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结合得非常紧密的,也是符合巴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的。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巴东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实践证明,这一发展战略是科学的、正确的。“十二五”发展战略首先考虑了对原有发展战略的继承和延续。

  二是注重把中央、省、州的发展要求与巴东发展实际有机结合,体现发展的创新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县属于国家限制开发主体功能区,最大的后发优势就是生态环境较好,所以要按照生态环保的要求,发展壮大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因此,《纲要》将“生态统领”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要求我们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最大限度地利用生态,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发展速度与质量相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之路。

  三是注重进一步提升民生改善的层次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胡锦涛同志在今年9月16日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概念。所谓包容性增长,即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这是对改善民生理念的又一次深化,强调除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外,更要为每个个体提供公平平等的发展机会,温家宝总理提出的“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也是与此一脉相承的。本着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要求,建议将原战略中的“和谐惠民”进一步升华为“和谐包容”,要求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把有效保障和全面改善民生作为推进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强化保障机制,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关于发展定位

  《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定位是:“转方式、优结构,强基础、提质量,上速度、壮实力”。《纲要》提出的这个定位是实事求是、客观准确的,是在充分把握县情、深入分析我县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后提出的。当前,我县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发展方式不新、经济结构不优、发展基础不牢、产业水平不高、发展速度不快、经济总量不大。“十二五”期间,要抢抓国家发展机遇,采取超常规措施,在巩固发展基础、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壮大经济实力等方面狠下功夫,才能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关于发展布局

  《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县域空间发展布局是:“一城两翼、南北互动、城乡统筹”。即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带动官渡口、东瀼口、茶店子等乡镇,以野三关、水布垭为南翼,辐射带动绿葱坡、大支坪、清太坪、金果坪等乡镇,以溪丘湾、沿渡河为北翼,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立足资源区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新型矿业、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中心引领,两翼并进,南北互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一城两翼”的提出,充分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县城拥有长江黄金水道,产业基础较好,市政基础配套较为完善,政治文化旅游中心的地位业已形成。二是随着沪渝高速、宜万铁路和宜巴高速的相继开通,野三关、水布垭、溪丘湾、沿渡河具有较为突出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具备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在区域内具有较强的带动力和辐射力。三是野三关、水布垭处于江南的中心地带,溪丘湾、沿渡河处于江北的中心地带。“一城两翼”的发展布局,将有效促进全县的城乡统筹和南北协调发展,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四、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结合我县实际,《纲要》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生态统领、产业兴县、科学发展、和谐包容”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一城两翼、南北互动、城乡统筹”发展布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为先导,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为重点,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发展条件为保障,以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努力建设“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富裕和谐、开放包容”的三峡库区生态明珠县。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纲要》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和谐社会建设明显加快等六个方面的发展目标。这六个目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为主,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其中,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和州定目标保持一致,经济发展速度略高于省、州的发展速度。这既体现了我们自我加压、“跳起来摘桃子”的主观要求,又充分考虑了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下面,就《纲要》提出的到“十二五”末达到的四个重要发展目标予以说明。

  一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现价)达到1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纲要》提出的这个目标高于州定增速3个百分点。一方面,发展的差距要求我们速度要快一点,才能迎头赶上,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必须要求较快的发展速度作保证;另一方面,从经济增长因素来分析,“十二五”时期达到这个目标也是可行的。农业产业中,畜牧、蔬菜、药材等特色产业可推动实现产值(现价)26亿元以上;二产业中,清洁能源、农产品加工、矿产、建材等规模以上工业可实现产值(现价)80亿元左右;三产业中,旅游、通信、消费市场可实现产值(现价)60亿元以上。因此,《纲要》提出的这一目标,既体现了进取性,又体现了可行性,是完全有把握实现的。

  二是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纲要》提出的这个目标也高于州定增速3个百分点。从一方面来看,“十二五”期间,随着一批重点工程的竣工,我县机遇性财政收入将有一定萎缩。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只要我们认真组织实施好小流域水电开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矿产开发和房地产开发等一批项目,确保这些项目开工生产并发挥效益,这个目标也是可以实现的。

  三是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6:47:37。《纲要》提出的这个目标,适当调减了第一产业,重点提升了第二和第三产业。其中一产业下降10个百分点,二产业增加8个百分点,三产业增加2个百分点。这个比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县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决心,体现了坚持工业优先和把生态文化旅游业培植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部署。当然,一产业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不重视农业,而是更加坚定的表明了要用工业的理念来谋划农业的决心,通过工业化来促进农业产业化,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四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75元,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823元,年均增长15%。《纲要》提出的这个目标高于州定增速5个百分点。提出这个目标,充分体现了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理念,是“和谐包容”的具体化。同时,“十二五”期间,全县特色农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将加速发展,可带动人民群众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加上国家惠农、惠民力度进一步加大,通过努力上述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五、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纲要》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这里主要从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对口支援和三峡库区后续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六大方面加以说明。

  (一)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纲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谋划:一是推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型矿业、特色农产品加工和先进制造业四大产业集群;要按照“一区多园、多业并举,生态统领、规划先导,园镇共荣、建管并重”的思路,加快巴东经济开发区建设;要支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强化质量管理,争创精品名牌。到2015年,全县实现全口径工业产值100亿元,年均增长21.3%。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150家,实现产值81亿元;培植年产值过亿元企业15家以上、上市企业1—2家。二是加快特色农业发展。《纲要》提出,要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通过加强农村规划、产业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要大力实施“万亩乡镇千亩村”工程,做大板块基地规模;要培植农业品牌和龙头,加强推进农业产业化。到201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6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三是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纲要》提出,围绕创建“中国旅游强县”的目标,要科学编制旅游规划,强化规划管理;要加快“三区一带”精品景区建设;要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服务功能;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完善保障体系建设。到2015年,年游客接待总量达到6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25亿元以上,旅游收入占GDP比重达20%以上,提供直接就业2.5万人,带动间接就业12.5万人。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纲要》提出,要加快商贸物流产业发展,建设县城水陆仓储物流中心、江北地区仓储物流中心、江南地区商贸仓储物流中心等3个物流中心;要积极发展文化、金融保险、中介等服务业,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水平。

  (二)优化县域空间布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纲要》提出,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从四个方面加以安排:一是统筹编制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中心村镇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二是彰显功能,构筑“一城两翼、南北互动、城乡统筹”的城镇空间发展布局。三是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把县城建设成为省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把野三关镇建设成镇级市,把溪丘湾、沿渡河、水布垭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中心镇,把其他乡镇建设成为各具优势的特色镇。四是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镇管理,提升居民文明素质。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纲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部署:一是构建高效快捷交通网。“十二五”期间,力争新建和改建公路3817公里,农村公路通畅率达到95%以上。重点建设宜巴高速、巴野公路、209国道县城绕城线、神农溪至神农架旅游公路、三峡翻坝高速公路延长线秭归至巴东县城段等工程。积极做好巴东长江二桥、郑渝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港口码头建设,改善通航条件。二是加强供排水、气、电网建设,完成城镇功能配套。三是加强城乡信息化建设。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扩大信息覆盖面。四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进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灌区改造,实施低丘岗地和中低产田改造,基本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善和维护农村电网建设,户通电率达到99%以上。

  (四)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抓好三峡库区后续发展。《纲要》从三个方面明确了措施:一是巩固扩大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省“616”工程成果,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二是切实抓好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的实施,充分发挥规划实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加快建设一批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项目,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壮大产业规模,实现库区安稳致富。

  (五)加强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包容新巴东。《纲要》从七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一是加强科普工作,增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成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是抓好文化阵地建设,打造“撒叶尔嗬”、“神农纤夫”等文化艺术精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创建“全国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示范县”。四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全民创业,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五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推进城乡统筹和应保尽保。六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争创“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县”。七是强化应急维稳与安全,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加强安全生产,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增强减灾防灾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增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  

  (六)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纲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强调:一是加强资源节约与管理,推进资源合理有序利用。二是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鼓励产业循环式组合,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三是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长江防护林体系和生态公益林建设,着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四是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强化执法监督,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六、关于“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深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开发。《纲要》指出,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发展举措和工作方法,切实把区位、资源、政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重点深化投资、金融、科技、医药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创新公共服务模式。坚持依法行政,推行政务公开,提升服务效率。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扩大外贸出口,加强与周边县市、长江沿线、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二)实施项目带动,强化投资效益。《纲要》要求,一是要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项目培育机制,扩大和优化项目储备,确保项目库动态规模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二是要进一步强化项目管理和服务,全面落实项目“五制”管理,形成项目动态管理体系。三是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综合协调,对重点项目特事特办,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三)优化政策配套,提供要素支持。《纲要》提出,一是加快建设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为主体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健全人才资源开发、培养、引进和使用的体制机制。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投资向规划实施的关键领域聚集。三是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建立可持续的用地机制,优化土地利用布局,盘活利用存量土地,培育发展土地市场。

  (四)优化工作机制,保障规划实施。《纲要》强调,树立依据规划行政的行为观念,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推进机制,推动规划落实。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全县上下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抢抓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实现“十二五”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主办:巴东县发展和改革局 
联系地址:湖北省巴东县信陵镇西壤坡北京大道156号  邮编:444300 电话: 0718-4331735
承办:巴东县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