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ifimax.com
“十一五”时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制定巴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年—2010年),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形势,密切联系实际,科学提出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
一、巴东步入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
(1)“十五”时期的五年是巴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的五年。“十五”时期,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实施“五三”发展战略,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移民迁建卓有成效,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项改革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完成了“十五”计划主要目标任务。全县呈现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这些成绩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巴东步入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
(2)“十一五”时期,巴东面临新的形势和良好发展机遇。一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重点贫困县、西部开发地区和三峡库区的优惠政策,以及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措施,都将为我县提供良好机遇。二是重点项目拉动。未来几年,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进入投资高峰期,沪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水布垭电站开始发电,一大批重点工程的建设,不仅可以直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就业,拉动消费,还可以极大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三是后发优势逐步显现。麻线坪、桥河、后河等电站的投产发电,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县电力供应不足的状况,有力地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特色农产品基地的不断发展壮大和龙头企业的投产,将极大地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铁路、高速公路、水运码头的建成,将从根本上解除交通瓶颈制约,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尚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经济总量小,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但总体看,机遇大于挑战,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克难奋进,实现新的美好蓝图。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巴东更快更好发展
(3)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十一五”时期,是我县“打基础、调结构、提速度、壮实力”的重要时期。制定“十一五”规划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努力落实“五个统筹”,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着力工业兴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三大任务,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共同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4)“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战略和指导原则。继续大力实施“五三”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要坚持又快又好发展的原则。发展是硬道理,必须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一切问题。要注重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既要抓住机遇努力壮大经济规模,实现量的扩张,又要坚持从推动科技进步、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科学管理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不断调整优化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质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是要坚持“打基础、管长远”的原则。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能脱离发展阶段和发展的实际,盲目攀比,定高指标。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切实解决阻碍经济发展的基础性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要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发展的力量源泉。要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扎实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大力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加强科技的开发和运用,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
四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关心弱势群体,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基础设施条件及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力争到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基本实现小康。其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达到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全地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26.7:39.3:34。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3%以上。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8%,高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70%。科技进步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化率达到3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6)强化“工业兴县”意识,将发展工业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优化环境为着力点,做大做强水电、农产品加工、矿产、建材四大工业产业,努力探索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7)突出重点,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电工业,以沿渡河、泗渡河、桥河、后河、支井河等流域开发为重点,进行合理有序开发。农产品加工工业,重点开发畜产品、蔬菜、中药饮片、干鲜果、茶叶、白酒等六大系列产品。矿产工业,要加强重要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查,规范开发秩序,实行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资源和技术开发的对外合作。调整改造小煤矿,提高现代化生产水平。加快辛家煤田、麻沙煤田和黑石板铁矿等矿产开发。建材工业,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以水泥及其制品为重点,引导水泥企业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加大技改力度。积极开发新型建筑材料,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8)推进技术创新,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技术创新机制,支持鼓励企业广泛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快信息化建设,支持企业在生产、销售、管理、研发等各个环节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品牌战略,支持鼓励企业强化质量管理,在产品认证、质量体系认证、环保认证、安全认证、注册商标等方面加大投入,创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
(9)拓宽融资渠道。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加强银企合作,加大引资力度,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10)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积极申报建设野三关工业园区,将园区建设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坚持以加工企业、外向型企业、物流企业为主的思路,通过招商引资,稳妥引进一批优势企业入园,逐渐形成产业集群。
(11)合理开发资源,切实加强生态和环境保护。强化资源管理,坚持开发节约并重,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规范开发秩序,实行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加大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力度,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制,开展重点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加大环保、水土保持执法力度。切实保护自然生态,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工程,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
四、重视“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2)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着力发展,夯实基础,强化服务,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3)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完善农村经济发展布局,面向市场,发挥地域优势,立足特色资源,构筑分工明确,特色突出,优势互补,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格局。以信陵镇为发展极的三峡库区经济带,要抢抓三峡库区产业扶持机遇,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水果、蔬菜、桑蚕等特色农业的生产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以沿渡河镇为发展极的生态观光农业经济带,要依托神农溪国际旅游景点,围绕大旅游促进大开发,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水电业、旅游业及相关配套产业。以野三关镇为发展极的农业综合开发经济带,要发挥318、209国道和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纵横交错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使之成为江南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贸易中心。以水布垭镇为发展极的清江库区经济带,要围绕水布垭高坝旅游景点的开发,大力发展旅游相关产业;立足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建筑建材业和矿业。
(14)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围绕巴东建市目标,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加强规划管理,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文明城市创建力度,进一步完善优惠政策,用市场运作的办法,创新城镇建设筹资机制,推动城镇公用设施和公益建设事业市场化。稳步实施全省“百镇千村”工程和全州“13311”工程,逐步完善以沿江(长江、清江)和沿路(铁路、高速公路、国道)为骨架的城镇网络,以县城为中心,野三关镇、沿渡河镇、水布垭镇等为重点乡镇,加快溪丘湾乡、金果坪乡老区集镇建设,积极支持其他乡镇集镇和重点中心村建设,形成城乡一体、村镇协调、功能明确、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城镇格局。
(15)强化“质量兴县”意识,推进特色农业建设。按照“市场化导向、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要求,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突破性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速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大力推进连片规模化发展,继续培育壮大烟叶、茶叶、畜牧、蔬菜、药材、干鲜果等主导产业。加快龙头企业发展,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形成技术水平比较先进、管理规则与国际基本接轨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产地环境、栽培、加工、销售及售后服务全过程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全面提高优势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和防控,科学使用肥料、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6)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继续支持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和沪蓉高速公路建设,完成国、省道与铁路、高速公路的对接互通,完成国、省道和县乡公路的升级改造,加快通村公路建设,全面打通区域出口路、经济断头路,基本形成以县城和野三关为中心的“2小时交通圈”。加快港口专业设施建设。推进县乡及村级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解决城镇和农村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加快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长江生态工程建设,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大力推广以农村沼气为主的节柴省煤灶、太阳能、小水电、秸杆气化等节能新技术及“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搞好土地整理。加强水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全面建设优质生态环境保护区。
(17)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千方百计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加速发展二、三产业,支持、吸引农民自主创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就业技能,发展劳务经济。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实施整村推进和异地搬迁扶贫,减少贫困人口。认真贯彻落实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五、以旅游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8)整合旅游优势资源,发展壮大旅游支柱产业。以自然生态为支撑,以土家文化为灵魂,以“ 两江三路”(长江、清江、沪蓉西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宜万铁路)为纽带,突出“两大精品”(三峡——双神国际旅游区和清江水布垭国家旅游区),打造“六大旅游景区”(神农溪、水布垭高坝、巴人河、巴山森林公园、链子溪、铁厂荒森林公园),加快“一城三镇”(巴东县城和沿渡河镇、水布垭镇、野三关镇)旅游集散地建设步伐。神农溪延伸开发要依托双神线,建设小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神农温泉、罗坪水上娱乐中心、龙船河土家山寨和溪丘湾生态农业观光园等旅游精品。水布垭库区旅游以水布垭世界第一高石坝为中心,辐射带动水流坪岩溶湖、三里巴人古城和盐池温泉的综合开发。实现水布垭库区旅游与神农溪精品名牌的南北对接。
(19)加大旅游投入及配套服务建设力度。拓宽融资渠道,争取扩大金融信贷投入,吸引外资、民资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和环境建设。加大景区公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发展配套服务,开发旅游商品,重点开发土特产、保健品、干鲜果、中草药等特色旅游商品。加强行业管理,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20)保护景区生态环境。严格执行《湖北省旅游条例》、《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水土保持条例》和《风景名胜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保护好生态环境,全面治理水土流失,使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并建立相应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21)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金融、保险、物流、信息、法律、文化和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六、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
(22)加强产业引导,壮大民营经济实力。按照民营经济要成为“投资的主体、税收的主体、就业的主体”的要求,强化民营经济主体意识,围绕“建发展载体、创宽松环境、筑服务平台、抓大户带动”的工作思路,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实施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培育民营经济骨干产业,支持民间资本开发优势产业,发挥优势产业的带动作用,培育企业集群和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发挥集聚效应。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坚持扶优扶强和联合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建立分工协作的产业组织体系。引导和扶持民营企业推进科技进步,提高核心竞争力,支持民营企业强化质量管理,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扩大对外合作。
(23)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和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综合性全程服务。坚决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全面激活民间资本。组建信用担保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贷款担保组织和联保联贷制度。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规范健全的法制环境。清理各种不合理的政策措施,保护发展好广大民营经济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4)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和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格局。认真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超前规划,科学引导,合理布局,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加大项目储备、申报工作力度,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强化领导,创新招商方式,加强招商项目的归口管理和跟踪服务。
七、推进移民迁建进程
(25)全面完成三峡库区和水布垭库(坝)区移民搬迁安置、生产安置和库底清理工作。加快库区集镇建设步伐,完成官渡口、沿渡河、水布垭集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县城市政建设。完成两江库区的港口、码头、公路桥梁等移民复建项目。完成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和高切坡治理工程,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继续加强对口支援工作,切实抓好《湖北省2004-2008年对口支援三峡工程移民工作规划》和《北京市对口支援巴东县“十一五”规划》项目的衔接和落实。抓好三峡库区产业化项目的争取和实施,积极争取和利用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八、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26)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积极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实用技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本地优势资源结合起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速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农村实用科学技术的普及,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稳妥优化教育布局。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综合改革。大力发展高中教育,按照“发展巴东一中,培育二中、三中,扶持县职中,鼓励民办高中”的工作思路,扩大规模,增加容量,提高质量,使高中教育入学率逐年提高。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强化成人继续教育,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加大教育投入,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远程教育和信息网络建设。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加大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人才资源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27)切实保障人民健康。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队伍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进一步完善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体系,提高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认真做好艾滋病、结核病、乙型肝炎、人畜共患疾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努力防治地方病、职业病。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健全医疗救助制度。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和药品购销秩序。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推行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维持性别比平衡。
(28)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构建文化大县。按照构建文化大县的要求,切实抓好巴文化、楚文化、三峡文化、老区文化的挖掘整理、承传和创新工作。与旅游、城建、移民和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事业,鼓励创造更多适应人民群众需求、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抵制腐朽文化侵蚀。加强文物保护,全面完成三峡库区地面文物复建工程。加快数字化网络建设,完成广播电视、固定电话“村村通”工程,努力扩大综合覆盖率。
(29)进一步扩大就业。牢固树立就业和再就业是民生之本的思想。在全社会营造创业光荣的浓厚氛围,鼓励全民创业,积极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和帮助外出务工人员维权力度,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30)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认真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积极探索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老年公寓,逐步完善城区和部分乡镇殡葬设施建设,推进殡葬改革。
(31)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着眼长远,推动“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五要素落实到位,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力度,探索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煤矿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强道路安全工作,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增强应对和处置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能力。切实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九、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2)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税费改革成果。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精简机构和人员。严格核定和控制乡镇行政和事业编制,整合乡镇事业站所。加快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贯彻中央关于新增教育投入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收费管理,严格执行“一费制”收费办法。
(33)继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宏观调控作用。
(34)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目标,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理顺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发展和完善市场中介组织。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建立重大决策调查研究制度,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推行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听证制度。
(35)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在各项工作之首。针对全县经济发展存在的比较和后发优势,进一步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坚持不懈地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
(36)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建设,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做好普法工作,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加快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加强信访工作,妥善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
(37)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坚定全县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38)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要求,以提高五大能力为目标,扎扎实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使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长效机制,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坚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引向深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成为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带领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忠实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清正廉洁、拒腐防变,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加强党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
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群众,团结依靠群众,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艰苦奋斗,锐意开拓,为实现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