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坚文
从小就熟背王家新的那首《在山的那边》“…你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山的那边是多么令人神往,大海的样子到底有多震撼,这些思考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我的家乡在湖北省巴东县,这里武陵山、巫山、大巴山盘踞南北,长江、清江横贯东西,美丽的山水却成了阻隔发展的屏障,贫困县的帽子从未有过摘下的希望。自幼耳濡目染的教育就是逃离这片大山,在这里大家都会这样激励孩子“在这个山区,不读书没有出路。”
五年前,吹着北方的风,在大学校园里,和同学们谈天论地,对未来还没多少思考,但内心知道已经“逃”出来了,就不能再回去了,这山外的世界虽没有家乡亲热,但至少也是儿时梦想的第一步,每次回家总还有点耀武扬威,觉着自己从山外回来还有些神气。
美好的大学时光转瞬即逝,2014年末面对找工作时我义无反顾的瞄准了沿海城市的公务员考试,第一站上海,笔试在闸北区和田中学,当我走进考点时就开始迟疑了,和田中学在上海算不上豪华的学校,但我家乡的学校跟它却有天壤之别,操场的水泥地还坑坑洼洼,而这里的塑胶跑道都要更新换代了,没有取暖设备的教室孩子们在冬天瑟瑟发抖,而这里空调总是冬暖夏凉…
笔试,面试,体测,一次次去上海,却愈发不想留下来,因为家乡也许更需要我们这些年轻人。索性报考了家乡的选调生,如愿回到了自己成长的小镇—巴东县绿葱坡镇,在政府机关做一名公务员,每天上山下乡服务乡亲总算踏实了。
上班伊始,党中央的精准扶贫政策正式在家乡推动,大大小小的会议,大大小小的驻村工作队,大大小小的扶贫项目,让穷了几辈人的武陵山区迎来了脱贫致富的曙光。
一排排整齐的安置房装下了乡亲的笑脸,一座座光伏扶贫电站托起了乡亲的希望,一条条通畅公路连接着乡亲的未来,一份份助学补助温暖着学子的心窝,曾经“空心化”的村庄慢慢有了生机。我工作的绿葱坡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219户13260人,经过这两年的努力已完成脱贫1451户4900人,这组数据背后凝聚着党和政府的心血,也凝聚着家乡百姓逃离贫困的努力。
过去我想“逃离”,现在也想“逃离”,现在想的是带领乡亲一同逃离贫困,贫困的帽子戴了这么多年也该取下了,习总书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人要携手前进。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正是这份牵挂,让身处深度贫困地区的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在精准扶贫领域的努力,让我们这几年切身感受到了山乡的变化,现在家乡每天都不同。
家乡的绿水青山不再是阻碍发展的屏障,成了脱贫摘帽的“金山银山”,家乡传统的耕种方式不再是落后的象征,成了“绿色、无公害”的香饽饽,这五年,这个穷山沟披上了锦绣,我知道下一个五年我们的山乡定会更加缤纷多彩。
作者通联:巴东县绿葱坡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