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总工会工商联
团县委职 高统 计
文体新广村镇银行
野三关 金果坪 溪丘湾 沿渡河
官渡口 清太坪 水布垭 大支坪
东瀼口 绿葱坡 茶店子 信陵镇
   新闻中心县委办巴东党建巴东廉政巴东宣传文明巴东巴东长安巴东统战经济开发区楚峡文艺精彩专题论坛留言板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产美食> 正文
 
土家坨坨肉
 

发布时间:2013-05-29 17:27:00    【点击:

杨萍 马辉

在土家族的传统酒席上,“土家坨坨肉”这道菜往往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掌厨师称之为“大菜”,是鄂西少数民族地区著名的“农家十大碗”菜肴之首。

常见的坨坨肉呈正方体形状,约有1.5寸见方,鄂西方言称其呈“坨”状,故被叫做坨坨肉,其特点是色浅黄、味咸鲜、香味浓郁、软糯不腻,它基本保持了鲜肉本身的天然绿色成分,是一道营养保健丰富的美食佳肴。坨坨肉虽然看起来块头大,但由于其色鲜味美,长期以来深受百姓喜爱。过去在普通的乡村人家里,这种坨坨肉大菜只有在过年的时候一家老小才能吃得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富裕了,如今在鄂西少数民族地区,这道大菜不仅红白喜事必不可少,而且在日常的酒宴上也经常出现。

坨坨肉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但对如何选准材料和把握分寸却很有讲究。“坨坨肉对材料的要求比较高,要精选上好的五花肉,肥瘦搭配最合适的。肉质在猪身上的部位都有严格的要求,太肥了太瘦了都不行,一头两三百斤的猪身上,能达到制作坨坨肉要求的五花肉只有十几斤。”湖北省咸丰县一家民族宾馆的厨师说。

制作坨坨肉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将五花肉煮成型。将选好的五花肉放入已烧开的水中,煮至两三成熟,然后从锅中取出,用刀切成小坨。切的时候要注意大小均匀,以便起锅时摆放美观。

第二步是去油。将切好的小坨肉放入锅中炒,炒的时候火不能太大,中火将小坨肉炒出油,直至肉中间的油去掉八九成即可,否则做出来的坨坨肉就很油腻。

第三步是配料。将事先准备好的白糖、生姜、大蒜、食盐、味精、干辣椒等放入锅中,再加入少量清水,用武火炖15分钟,当香气慢慢弥漫整个厨房,就可以将坨坨肉起锅装盘,这道土家大菜也就做好了。

坨坨肉的烹饪过程中,其火候是最难掌握的技术关,因煮时不能烂炖,“火候”尤为关键,“火候”一到即熟,“火候”不到则肉生,“火候”稍过则肉硬,“火候”适度则其味鲜嫩可口。

坨坨肉要尽量趁热食用,凉了就无法体现其味道鲜美。坨坨肉上桌后,再端出土家族人自己酿制的纯包谷酒,“大坨大坨吃肉,大碗大碗喝酒”的土家豪爽壮观的情景顿时呈现在大家眼前。

在过去的年代,土家人以坨坨肉招待贵客时,坨坨肉越大块就表示主人家越好客,在食用坨坨肉时土家人都是用手抓,左手抓一大块肉,右手端一大碗酒,土家人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感情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

这道土家菜肴块头较大的特色一直延续至今,而现代人的吃法却变得越来越斯文优雅,因此,如今在食用的时候,一般人都戴上手套,用双手托着这些大肉块,小口小口地一边咀嚼一边品味。“滑滑的、糯糯的,味道好极了!”吃着土家坨坨肉,农家乐的客人们都发出由衷的赞叹。

土家人常说:“三日不吃酸和辣,心里就像猫爪抓,走路脚软眼也花。”鄂西地区的土家菜肴味道都以酸、麻、辣为主,经过不断地传承,并与现代饮食实现完美结合,既秉承了源远流长的土家族饮食文化,又融入现代餐饮的特色,其独特的风味让世人青睐,可谓“出得土家伙房,进得现代厅堂”。

土家的水,甜津津;土家的人,憨墩墩;土家的菜,香喷喷。

 
分享到:0
【365体育比分直播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365体育比分直播,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在本网论坛和留言板上发表的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weixin cehua
  本月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 版 权 为 365体育比分直播 所 有,未 经 许 可 任 何 单 位 或 个 人 不 得 镜 像 或 复 制
    主 管:中共巴东县委、县人民政府  主 办:中共巴东县委宣传部  承 办:巴东县新闻中心
    主任办公室:0718-4333055 总编室:0718-4334814  编辑部、记者部、技术部:0718-4334335 办公室:0718-4332748  新闻热线:4001001918
    本站地址:湖北省巴东县宣传文化中心  邮政编码:444300  投稿信箱:cjbdtougao@163.com
    鄂ICP备13017499号-1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鄂新网备08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