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芬
谢永兰是巴东县官渡口镇的普通农家女,一个好母亲,一个商界女强人,一个热心公益的人,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她完美而艰难地演绎了一个女人的三个角色。
白手起家缔造商界传奇
时光回溯到1980年,27岁的谢永兰与朱昌新结婚并生下了儿子朱孝龚。儿子的出生,给这个家带来了短暂的欢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儿子三个月大时突发高烧,烧退后,手脚依然扭转痉挛,医生诊断朱孝龚得了扭转痉挛,治愈的可能性很小 。从儿子的病得到确诊的那一刻起,谢永兰夫妇的生活就发生了彻底地改变,为给孩子治病,夫妇二人花光了积蓄,借遍了亲友,甚至连厂里发的工作服都拿出去变卖了。为了多挣点钱给儿子治病,夫妻俩辞去公职,靠借来的300元钱开了一家小杂货店。
“那时候真苦啊!一包瓜子赚五分钱,进货回来要自己分装,经常是包到半夜两三点。”回忆起创业的艰辛,谢永兰感叹到。做小商贩的日子里,夫妻俩一边带着儿子四处看病,一边寻找商机,从瓜子到花生,从豌豆到玉米,什么俏销卖什么。
几年的辛勤劳动,两人在集镇上盖了一栋平房,办起了小旅店,住一天收5块钱。为节省开支,谢永兰身兼采购员、服务员和勤杂工,床单每天拆洗,饭菜花样翻新,每天最多休息五六个小时。由于她的旅店经济实惠、干净卫生,因而生意特别好。许多顾客慕名而来,满意而去,不久又带来新的客人……
1996年,国家启动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工程,谢永兰以敏锐的眼光看到了无限的商机!由大移民带来的大搬迁工程,必然带动建筑、建材生意的火爆!她决心大干一场,做起了建材生意。盛夏酷暑,谢永兰跟着搬运工们奔走在各个建筑工地,虽然她瘦了,也黑了很多,但她的亲和、诚信、善良和负责,让她赢得了好人缘,也让她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2002年,谢永兰听说巴东三峡水泥厂要改制拍卖,她想入股水泥厂,这个决定遭到了众多亲友的反对,纷纷劝她不要投资这个亏损企业,这一夜,谢永兰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要为挣钱,我用不着操心费力办厂子。可是看着那么多工人下岗回家,谁能忍心?”凭着一股子拼劲儿,她毅然以全部的家当,开始了人生的一搏,入股水泥厂并担任董事会理事。几年下来,凭着过人的胆略、不懈的努力和拼搏,她带着水泥厂的200多名员工闯出了另一片天地。
如今的谢永兰又瞄准了新的行业——进军酒店业。她和亲友用合股,在县城北京大道投资1500万元兴建了集就餐、住宿、娱乐、养生为一体的芝楠香园大酒店。为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她几次赴北京邀请有酒店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加盟,她的诚心感动了巴东籍老乡梁志国,梁志国放弃了北京的优厚待遇,决定回乡助她一臂之力,谢永兰再一次迎接着事业上新的挑战。
“我这个人就是胆子大,认准的事一定要做,闯过去了,就成功了。”谢永兰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去走去闯,引领她走向成功的,正是常人所缺少的这种勇气和执著。
柔弱双肩担起如山母爱
事业上的拼搏并不是谢永兰人生中最难扮演的角色,30年来,为了“母亲”这一角色,她付出的辛酸与努力,非寻常人所能想像。
“来,抬起右手,一、二……”谢永兰每天都要给儿子做按摩,“这样可以防止生褥疮,减缓肌肉萎缩。”早上起床穿衣、洗脸、漱口,擦大便、解小便,晚上脱衣、洗漱,1万多个日日夜夜,谢永兰用自己逐渐衰老的身体为儿子重复地做着同样的事。
坚强,从儿子三个月患病起,谢永兰和丈夫就选择了坚强。虽然巨额的医疗费像一把钢刀架在一家人的脖子上,虽然医生断言儿子最多活不过十岁,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十多年来,他们带着孩子四处求医,一次次怀着希望而去,又一次次带着失望而归。一次,谢永兰和丈夫带儿子到武汉看病,为了节省开支,他们从车站走往医院,半路上突然下起大雨,夫妻俩把能遮雨的衣物全遮在儿子身上,自己淋得透湿,最后在一个桥洞下躲了大半夜,看着满天满地的雨和怀中的孩子,夫妻俩相拥大哭,泪水、雨水融到了一起。
“孝龚身体不好,却很懂事。”说起儿子,谢永兰没有一句抱怨,像所有的母亲一样,感到的是幸福,一件小事让谢永兰至今记忆犹新。那是儿子十多岁时,丈夫进货去了,留下谢永兰一边看店铺一边照顾儿子。这一天,小孝康总说不饿不愿吃饭,谢永兰没有多想,放下手里的碗筷又去打理生意。次数多了,谢永兰发现,只要丈夫出门进货,儿子就没有胃口吃得很少,谢永兰担心儿子的身体,反复追问下,小孝康才告诉妈妈实情:“我怕妈妈抱不动,少吃一点就不用上厕所了……”听着这些话,母亲谢永兰的心里在默默地流血:多想乞求老天做个调换,让自己代替孩子受这份罪!
由于长期不能站立,只能躺在床上,怕儿子太闷,谢永兰经常陪儿子下棋聊天,并将电视固定在儿子视线能够接触到的地方,让他通过电视了解外面的世界。“儿子除了语言表达能力差些,思维与正常孩子没什么区别,前几天他还悄悄跟我说想入党,要我不要笑他呢。”此刻,谢永兰既欣慰又心疼。
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谢永兰夫妇和儿子一起走过了30个春夏秋冬, 30年的岁月,可以装下多少苦难与心酸?无法计算……
命运似乎并没有眷顾这个苦命的女人,2010年2月4日,这一天对谢永兰来说“象是塌了天”,一直默默陪伴着妻子和儿子的朱昌新,因突发的心绞痛夺去了生命。
“没想到那天早上会是见他的最后一面,到现在我都不敢相信他走了,我总觉得他还活着……”谢永兰的眼里泛起了泪花,那是失去至爱伴侣后无法消弭的人生之悲。“这么多年,无论遇到多大的坎儿,都是他陪我迈过去的,我真想和他一块去,可我不能丢下儿子,我是一个母亲,儿子需要我。”是的,谢永兰是一个母亲,正是母亲这个角色支撑着她无怨无悔的付出,让她承受着一个母亲最痛苦的煎熬。
大爱无言诠释慈善之心
谢永兰成了当地知名的创业人士,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她面带笑容,风风火火的身影。虽然她命运多舛,体会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磨难,但她用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事业的成功;以自己的真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她连续担任巴东县政协委员四届14年,多次被省、州、县各级政府表彰为“劳动模范”、“先进个体户”、“创业明星”、“优秀政协委员”、“双文明户”。
“天道酬勤,感恩图报”是谢永兰做人的准则。在企业,谢永兰真诚关爱,员工遇到困难,她总是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感觉到大家庭的温暖。对社会,她努力回报,尽心尽力。官渡口青年卢某某,曾经是当地不务正业,惹事生非的“刺头”,因打架斗殴被公安机关拘留,20多岁的他出来后,破罐子破摔,成天在镇上瞎混。谢永兰主动上门带他下乡收购农产品,为他报名参加就业培训班听课,找项目拉业务。如今的卢某某拥有了自己的公司,生意越做越大,买了车买了房,还为几十名下岗工人提供了就业岗位。谢永兰说:“有些年青人只是一时偏离了方向,只要多加引导,给他们一个机会,一定会走上正道。”
对于需要帮助的人,谢永兰表现出了女性特有的柔情和爱心,一次次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1995年,官渡口镇四季坪村小学落成,谢永兰捐款200元;镇福利院落成,她又送来现金500元;每年春节,谢永兰都要为孤寡老人送上近千元的生活物资;资助贫困失学儿童,她从来没有吝啬;2008年汶川地震,谢永兰带头捐款3000元;第二天,她又号召水泥厂的股东们献爱心。在谢永兰的言传身教下,儿子朱孝龚也含混不清的要求:“我也要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在母亲的帮助下,他把平时节攒下来的200元零用钱捐给了灾区儿童。在灾区群众重建家园过程中,谢永兰先后捐款2万余元。
爱心就像一滴水,汇集起来就是海洋。这些年来,谢永兰在扶危济困、兴办社会公益事业、资助贫困学生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连她自己也记不请到底有多少。
谢永兰不仅热心公益事业,还爱管“闲”事,她有一个外号叫“太平洋警察”。去年的一天,两辆面的不小心擦碰了一下,几句不合,双方喊来了十多名帮手,准备争个输赢。正好路过的谢永兰挺身而出,大声喊到:“你们干嘛啊?都不许打架,要打,我就叫110。”被谢永兰突然一喊,大家都住手了,一个年青人恶狠狠地说:“少管闲事,小心连你一起打。”“我管定了,要不要我叫警察来?”谢永兰的镇定让那些人悻悻地散开。
这些年,谢永兰淡定从容地面对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她总是说,我经历过苦难,希望能为他人更多的承担一些。这些话大概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经历了如此之多的苦难后,她依然能保有一颗充满大爱的心,在人生的舞台上塑造着完美女性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