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的声音,你听过吗?

玉的声音,你听过吗?

大部分人都不常听到玉的声音,因为玉做的乐器罕见,不过根据玉的质地可以猜测玉的声音应该是流亮清越、清脆悠远、不疾不徐......

佩玉将将[qiāng],清雅

在古代,玉的声音常在谦谦君子、和蔼美人身上的佩玉发出,叮叮当当......好礼乐的周人极爱这种低调的美乐。周人说,佩玉用来节步,“使玉声与行步相中适”,端正人的仪态。

西周 玉牌联珠串饰 山西博物院藏

有趣的是,声音的节律与大小,都与身份地位相呼应,越是位高者,玉佩越是复杂且长,代表对仪态的约束越强烈。周朝的天子、诸侯,以及祭祀的人,走起路来从不敢迈大步,每一步都要落在前一步留下的足印的二分之一处。

古时的佩玉由许多部分组成,有璜、珩、环、冲牙等等。

玉环,是整组玉佩中最能体现主人身份、地位和品德的部分,于是它要柔美可爱、高贵典雅。

冲牙,是清越之声的主要制造者,它的体格小巧,彼此冲撞便有乐音流出。

清 翡翠玛瑙雕人物花鸟兽纹银链组佩 长沙博物馆藏 图/动脉影 组佩长50厘米,由银链条连接各种形状的玉、玛瑙等饰品而成。

各朝各代的佩玉样式多变,但等级赋予它的意义万变不离其宗,提醒位高权重者,要自持、自省、自律,每迈出一步都要谨慎仔细,多多考量。

玉磬声声,悠远

玉制作的乐器,因为玉的珍贵和工艺的复杂,更为难得。玉被制成乐器,也多作礼乐之用。

▪ 玉磬

玉磬,如编钟一样成组出现,按照音阶排列,发出不同的音调,只是玉磬扁平片状,声音相对清脆,似是轻巧的叮当之声。

西周 墨玉磬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 碧玉描金玉龙纹特磬 故宫博物院藏

但我们要知道,玉磬并不是都由玉石制作,更多是采用可以发出乐音的石头制作。清朝戴震《乐器考》中记载:“鸣球、玉磬,同谓石磬,古人于石之美者,多以玉名”。古人以玉为尊,但凡美好的石头都愿意以玉比附,于是玉磬之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象征,而不是特指,就像金钟有金字,却大多以铜铸成,并非都用贵重的金属。

碧玉描金编磬 制作年款“乾隆二十九年制”故宫博物院藏

▪ 玉笛、玉箫、玉笙

与玉制乐器相关的,最有名的神话故事就是“吹箫引凤”了。春秋时期秦穆公的女儿弄玉从小善于吹笙,秦穆公剖玉为笙送给她。她用玉笙吹奏出的美妙乐音与萧史吹奏出的玉箫的声音相和,两人便彼此倾心。他们在凤楼日日合奏,引来一龙一凤,百鸟鸣转飞翔。

碧玉吹箫引凤摆件 神玉艺术馆藏

白玉吹箫引凤摆件 神玉艺术馆藏

▪ 玉琴、玉箜篌

玉琴、玉箜篌之类的弹拨乐器,并没有留下实物,只有记载。《南村辍耕录》里记载着:元朝宫廷里“玉瓮一,玉编磬一,巨笙一,玉笙玉箜篌咸备于前”。

青白玉伯牙抚琴摆件 神玉艺术馆藏

▪ 玉律、玉尺

玉律,黄帝所作,玉制的长管,上面有十二个音孔,是古老的校音器。

玉律中的十二音正好是十二个月,每个律调五个音级,十二个音是六十个音级,这六十个音级重复六次便是三百六十个音级,对应的正好是一年三百六十天,最后与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相配合,便奏出了各种旋律。隋文帝由此认可玉律的重要,便命人仿制。

后来,玉律在南齐废主东昏侯的一时兴起下被裁短,变成了笛子,造成大量古玉律的流失,而后代虽又重新制造律管,也数量极少,南北朝时不过才有一具而已。

春秋战国 玉云纹管 天津博物馆藏

玉尺,玉制的律尺,生来就为了陪伴律管。律管的长短决定音阶,长短的尺度则由玉尺掌管。

玉律、玉尺,说到底还是一样的用处,用来规范音准,同样用来规范品行。

玉呈现出的人格之美,恰好就在于拿捏好长短、急缓之间的尺度,多一分则悲,少一分则沉。更要善于利用,在尺度间游走,创造出喜怒哀乐之声,纷繁却和谐。人生的乐趣,也就在这里了。

← 上一篇: 蛴螬干品晒制过程?
下一篇: App Store预览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