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爱情》14年的时间拍了12部,这部剧为什么能长盛不衰?

《乡村爱情》14年的时间拍了12部,这部剧为什么能长盛不衰?

从一份今年的收视数据来看,目前《乡村爱情12》播放热度已超过70亿,可以说,这一数据丝毫不逊色于许多流量明星主演的IP大剧。

从2006年的《乡村爱情》到今年播出的《乡村爱情12》,播放平台从央视到卫视到网络独播,为什么这部剧长盛不衰,为什么能一拍再拍,且豆瓣评分依然不俗呢?

1:象牙山完整且真实

“象牙山”的背景设定十分重要,不管最初是不是真的在辽宁有一个象牙山村,目前,所有的观众都相信了象牙山的真实存在,它不是人人都知道的北京、上海,而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地域,有实干产业(豆腐厂,能种果树开果园,有温泉,虽不是南方的“别墅型农村”风貌,但是“进屋上炕”和村民之间的热络却是“城里人”最向往的。

《乡村爱情》是以象牙山F4为首的“村心计”,是“一部中国民间政治教科书”,丝毫不亚于《权力的游戏》《教父》《唐顿庄园》……不论这些评价是否有调侃的意味,它至少证明象牙山的世界其实也很“大”,它也可以是中国乡土社会、社会关系和权力格局的一个浓缩和反映,你往深里看,或许就有深的领悟。

2:接地气,真实,原汁原味。

很多喜剧明星都尝试过乡村题材电视剧,比如潘长江,他主演过一部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双喜盈门》,后面还有续集《欢喜盈门》,也想借鉴“乡爱”的路线,聚焦农村生活,走轻喜剧路线。

但看几集就令人不适,别扭,原因就在于它不接地气,剧中大多数演员都来自城市,没有乡村生活体验,因此演出来的人物悬浮在半空,没有说服力,编剧对农村生活也没有足够的观察,写出来的农村生活就显得空洞乏味。

但《乡村爱情》不一样,剧中大部分演员都出身农村,他们很懂农民、农村生活,对于农民心态、农村生活的演绎,自然就把握精准,也可以说,他们演的就是自己。

这是一部以东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当代农村人婚恋、事业和生活的轻喜剧。主题是男女情感纠葛,故事就是日常的家长里短。

剧情看似非常简单,就像放大了的过家家。素材是信手拈来,人物都是本色出演,从场景到语言,没有任何生搬硬套的东西。

发展线索从最初的给孩子娶媳妇嫁人,谁家有了孙子,争村主任,到现在的孩子教育。再到村里的年轻人之间的感情纠葛,王大拿二婚,谢大脚三婚,香秀离了结,结了离,离了再复婚......总之,不变得是谢广坤的作妖,作妖,再作妖。

而土味是全国几亿人的根,即使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对农村也并不陌生,正如晒娃圈流行的一句名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姥姥。

现实中,农家乐生意兴旺、土特产热销、甚至李子柒的走红,也无不是源于这种情结。

3:《乡村爱情》系列14部作品,演员延续的重要性。

张继写了11部《乡村爱情》但是也曾在采访中感叹,“如果没有赵本山的团队,就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换一拨人根本不成。”这也说明了演员延续的重要性。

在表演上看,东北人的幽默,赵家班的风格本来就有很深的群众基础。

剧中几乎人人都是段子手,感觉台词都是不用编的,张口就来。

刘能、谢广坤、赵四、王大拿、宋晓峰等人,每个人性情各异,但都非常生动,是土地里自然生长出来的。演员不是演出来的,他们与人物贴合度极高,就像是本色出演,比某些专业演员的农村戏高出太多了。

4:贴近年轻观众

过去几年内,以“象牙山三巨头”(谢广坤、刘能、赵四的扮演者唐建军、王小利、刘小光)为代表的赵家班成员,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综艺以及多样化的网生内容中,从《全员加速》到《吐槽大会》,从快手、抖音到B站鬼畜,这个年代年轻人酷爱的娱乐方式当中,似乎总能找到他们的身影。不仅如此,开直播、制造热搜、与流量明星互动等,更是被其运用得得心应手。

赵本山很少露面的这几年里,《乡村爱情》的各位主演们,成功将本山传媒的活跃舞台从春晚和刘老根大舞台上,延伸到了互联网的各个角落——而可以预料到的是,只要能保持住这种黏性,在这个全民娱乐的时代,《乡村爱情》总能有它扎根的土壤。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上一篇: 研究揭秘:为什么初恋最难忘?
下一篇: 每天花费1块钱,让你额外获得3亿经验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