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领导介绍 | 机构设置| 民政新闻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 经验交流 | 机关党建 | 政风行风|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机关建设> 正文
 
【扶贫故事】村里来了个“兵哥哥”(图)
发布时间:2017-08-17 15:03:00

记者 黄 华

  守着绿水青山受穷,是巴东县清太坪镇黄土溪村留给何德锟的第一印象。

  2017年2月,何德锟被巴东县民政局下派到黄土溪村担任“第一书记”,扎根山村,情倾于民,他用实际行动让为民情怀落地生根,夜以继日地奋战在脱贫攻坚的征途上……

“既然来了,就应该做点事情”

  好男儿志在军营。2001年,何德锟高中毕业。他毅然放弃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报名参军入伍,在湖北省军区服役两年。2003年8月,就读于武汉军械士官学校;2005年7月,毕业分配到75233部队;2013年,因部队编制改革,调至75752部队。

  在部队,何德锟度过了平凡而有意义的12年军旅生涯。期间,他多次参加部队重大演习及特殊任务,作为部队骨干,先后获得优秀士兵、优秀学员、技术能手、优秀士官、优秀党员、训练标兵等奖项。于2014年转业至巴东县民政局,从事行政审批等工作。



何德锟(右一)查看辣椒长势

   “做梦也没想到我会下派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那一刻,真的觉得肩上的担子很沉。”何德锟说。2017年初,在经过县民政局党组慎重研究后,决定下派他担任黄土溪村“第一书记”。

  接到“命令”就得执行,12年的军旅生涯成就了他这样的性格。何德锟把“难处”埋在心底:妻子在官渡口镇火峰小学教书,儿子5岁正在上幼儿园。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妻子甘愿付出,将儿子从县城带到火峰集镇一所幼儿园上学。

  2017年2月6日,春节刚过,何德锟带上几件换洗衣服,提着行李包出发,前往黄土溪村。进村后,何德锟发现村里的条件比想象的还差。黄土溪村虽拥有青山绿水,但全村产业单一,基础设施薄弱,村支两委无办公场所,是远近闻名的“空壳村”。面对现状,他没有退缩,而是俯下身子,与村支两委干部肩并肩入户走访,共谋脱贫致富之路。

  2015年,黄土溪村被纳入全县重点贫困村,由县民政局牵头帮扶。黄土溪村距离集镇18公里,全村辖8个村村民小组,187户630人,耕地面积1300亩,林地面积9800亩,建档立卡贫困户71户238人,低保57户69人,五保户6户6人。

   “既然来了,就应该为贫困乡亲做点事情,让他们的贫困现状得到改变。”何德锟满怀信心。

 “再苦再累,也要修通脱贫路”

  在一处山坳地,一座两层的楼房依山而建,主体工程早已竣工,但外粉、内设装饰,以及泞泥不堪、凹凸不平的文化广场,迟迟未动工。

  “因为没有资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的建设都停工了。”站在堆满泥沙的文化活动广场,黄土溪村村书记谭志兴详细介绍村里的基础设施现状,有5个组的通组公路未硬化,光伏发电未动工……这些现状摆在面前,如何解决?何德锟暗下决心:再苦再累,也要修通这些制约发展的瓶颈之“路”。



何德锟(左二)在养殖户家中了解情况

  进村一个月后,何德锟将这些问题如实向局党组作了详实汇报,并得到了局党组及相关帮扶部门的支持。4月初,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居家养老院的装潢、文化活动广场的建设、5个组的通组公路硬化、光伏发电站相继动工。

  “我们原本以为县里派个‘第一书记’,也就是来走走过场,没想到真的是来帮我们村办实事的。”谭志兴说,为了促使项目动工,何德锟经常开着私家车中午赶往县城,与相关部门对接,连夜赶回村里商讨方案,制定措施。

  项目“动”起来了,何德锟更忙了,来回奔波在项目建设现场,质量、安全、进度,处处不能含糊。在硬化村级文化广场时,何德锟连续三个晚上“守”在现场,一直忙到凌晨两、三点才回家休息;通组公路建设现场,何德锟和工人们一样,泥浆沾满裤腿……

  “感谢何书记啊,我们卖猪再不用抬了,车子直接开到院坝里。”当银灰色的水泥路,顺着山势延伸到八组贫困户谭志尧的家门口时,60多岁的老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握着何德锟双手,饱含热泪地说。

  青瓦、白墙、木格窗……看着焕然一新的房屋,贫困户张世应难掩心中的喜悦。一家四口人,老婆大脑先后两次做手术,女儿患有心脏病,儿子正在上大学,家庭的重担几乎他一人扛着。何德锟了解这些后,为他家争取到了三口人的低保和危房改造项目。

  “何书记是个善良人,遇到像我们这样特别困难的贫困户,他总是要想方设法帮助,不然老是觉得心中不安。”张世应深有感触地说。

  5月15日,7户贫困户17人全部入住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5月28日,光伏发电站投产,截至8月12日,发电量达3万KW;6月30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居家养老院、村级文化活动广场竣工;7月20日,5公里的通组公路硬化收尾,400多村民收益。

 “有了产业,脱贫就更有底气”

  八月的黄土溪村,艳阳高照,凉风习习。放眼望去,在山坳的平坦地,成片的辣椒随风摇曳,一团团青椒、红椒笑弯了枝头;栏圈里,一群群肥胖的猪仔嗷嗷直叫,来回奔跑……

  产业是脱贫的关键。为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何德锟和村支两委结合村民意愿,提出围绕青山绿水,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因户适宜发展养殖业。

  这些年,贫困户谭海勇一直在和“辣椒”打交道,由于缺乏劳力和技术,不仅没赚到钱,还欠了外债。“两个孩子上学,光生活费每月就要一千多块,全家经济来源就指望种几亩辣椒……”何德锟第一次走进谭海勇家时,夫妻俩如实苦诉。



何德锟(左一)走访易迁户

   “不能放弃,有了产业,脱贫才更有底气。”何德锟鼓励他们,发动周边农户,走规模发展的路子。今年3月底,谭海勇按照何德锟帮助制定产业发展思路,自家种植辣椒10亩,发动周边30多户农户种植辣椒200多亩。同时,在何德锟的帮助下,谭海勇还争取到10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将自家的院坝硬化,建起200平米的钢架棚,作为辣椒收储、中转的仓库。

  由于田间管理到位,辣椒喜获丰收,截至目前,谭海勇已带动和组织种植户销往上海、武汉、杭州辣椒30多吨。“这样的日子过起来就更有盼头。”谭海勇感慨地说。

  田静峰是村里唯一养殖大户,从事生猪养殖8年,成立了“巴东县旭日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初已出售商品猪200多头,仔猪500多头,现存栏生猪400多头。在他的带动下,周边40多户农户发展生猪养殖,其中贫困户10户。何德锟经常走进栏舍,了解生猪长势,市场行情,探讨如何将这一传统产业做得更大更强,让更多贫困户受益。

  贫困户刘业权离异多年,父女俩相依为命。5月10日,父女俩终于告别了摇摇欲坠的土瓦房,住进了安置房。去年初,刘业权借款5万元建羊舍,发展山羊60余只,由于缺乏资金周转,亏损卖了30只。何德锟鼓励他借助村里发展贝母的机遇,重新选择脱贫路子。目前,刘业权计划种植4亩贝母,重新燃起了脱贫的希望。

  针对百姓缺乏种养殖技术,导致经济效益不高,脱贫增收缓慢的问题。何德锟邀请种养殖专家上门服务,田间讲课,已培训种植、养殖等农业实用技术800人次。

  至目前,黄土溪村种植辣椒500亩,银杏800亩,贝母200亩,成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各1个,发展养殖大户2户,养羊150只,养鸡500余只,养鱼10000余尾。

  夏花绚烂,百事待兴!全村187户贫困户在何德锟的带领下正向小康道路迈进!

主办:巴东县民政局 
联系地址:湖北省巴东县信陵镇北京大道158号 邮编:444300 电话:0718-4332437
承办:巴东县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