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新闻> 列表
 
“易”来新生活 巴东易迁工作获国务院调研组好评
发布时间:2017-10-22 08:54:19
 

现场听取易迁工作汇报

  本网讯(记者 付瑞勇 通讯员 崔先海 刘锋 谭艳)10月2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副教授万君牵头组成的国务院扶贫办易地扶贫搬迁调研组来到巴东县,对巴东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动态调整、后续扶持、旧房拆除复垦、增减挂钩土地指标交易等情况进行调研,搜集和归纳一线扶贫信息资料,探讨和研究易迁工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省扶贫办开发指导处副调研员朱文跃,州扶贫办主任梁公章,县委副书记、县长郭玲,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潘世奎以及县扶贫、财政、人社、民政等县直部门和城投公司、农发行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

  在水布垭镇水坡村集中安置点,调研组现场参观了安置点的户型和房间布局,走进易迁户谭祖政家中,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搬迁意愿、产业配套、收入来源、拆旧复垦等工作进行了访谈和记录,查看了安置点配套的葡萄园。同时,调研组还来到野三关镇石桥坪安置点小吃一条街,针对“易迁+旅游”模式的效应,与易迁户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详细了解。



入户问卷调查

  据了解,巴东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7888户183219人,全县整体脱贫摘帽时间为2019年。经易迁对象动态调整后,全县易地搬迁总规模为12874户42112人。2016年,全县搬迁入住3461户11422人,完成省定年度任务数的106%和103%,今年,全县已启动2017年搬迁对象4901户15723人的房屋建设,140个集中安置点已全面开工。目前,已搬迁入住927户3069人。

  自易迁工作启动以来,巴东健全领导组织,精准识别和锁定对象,严格质量监管和资金管理,实施“交钥匙”工程;按“产业小区”“森林小区”要求,谋划集中安置点建设和发展;坚持产业发展先行,探索股份合作模式、基地辐射模式、返乡回馈模式、电商带动模式、旅游服务模式,激发内生动力,保障脱贫增收;探索“易迁+老年公寓”模式,创新“政府+企业+院民”开放式管理模式,破解弱势群体安置难问题;规范管理,培育了安置小区新风,成效十分明显。9月1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巴东易迁工作亮点进行了报道。

  会上,县民政、财政、国土、人社等部门负责人分别从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扶贫资金配套统筹、拆旧复垦实施标准和规划、创业就业培训、支持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产业脱贫等作了详细汇报,客观分析和提出了当前易迁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



座谈会现场
 
  调研组认为,巴东探索实行的股份合作、基地辐射、返乡回馈等“安置点+”的五大模式思路新、效果好;创新方式培育安置小区新风,引导居民移风易俗,小区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强、影响深;巴东易迁模式和经验的示范辐射效应已充分彰显,为其它地区易迁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对于下一阶段易迁工作,调研组要求,要做好安置点的产业配套和管理,让安置点建设和产业谋划布局同步部署、安排和实施;严格政策、严守标准、严肃纪律,让易迁工作实现安全、质量和效益的三个有机统一;按增减挂钩土地指标交易利益的原则,有效开展旧房拆除和复垦工作。

  郭玲说,易地扶贫搬迁对巴东有着现实而迫切的意义,且对老百姓最有归宿感和成就感,要把易迁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抓好抓实。

  如何让易迁政策落地生根,促进易迁工作再上新台阶?郭玲发表了意见和看法,她认为,精准扶贫是一个海量工程,要加强政策统筹和会商,统一政策口径,自上而下形成一根线;积极探索易迁安置以奖代补形式,提高老百姓的参与度;易迁政策制定要具有刚性和柔性,要坚持政策的一贯性、差异性和前瞻性。
 
镇情简介
  更多>>
水布垭风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