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委员 田 单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巴东经济开发区和野三关镇实现区镇合一,是全国第三批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湖北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巴东江南的重要物资集散地,主要经济农作物齐全,现有烟叶、蔬菜、核桃、大蒜、木瓜等产业,是全州重要的硒资源保护地。一二三产业分布合理、结构优化,具有良好发展一二三产融合的基础条件和强烈的发展热情。
一、一二三产业融合有利条件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较为成熟
全镇现有农业产业化基地25个,农业专业合作社3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3家,年综合产值超过8亿元。耕地以种植富硒蔬菜、药材等为主,林地是以有杉树、松树等为主的用材林,低矮山丘是以发展以银杏、核桃、木瓜等为主的经济林,且均已形成相当规模。银杏达到3.2万余亩、蔬菜4.5万亩、药材1.2万亩、核桃1.2万亩、木瓜0.8万亩,在县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按照远景规划,未来几年主要发展以天豪生物科技为龙头的银杏精深加工业、以时珍堂药业为龙头的药业产业、以西谷核桃为龙头的核桃产业、以惠丰牧业为龙头的畜牧产业及以三峡现代农业、野之源食品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业。
(二)产业融合发展条件优越
坚持农业产业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成长;农村土地产权“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农村产权交易机制和平台日趋完善,土地流转顺畅,有效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化发展;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发展迅速,成立了巴东县硒产业发展联合会,搭建了“资本、市场、技术、信息、产品”五大服务平台。打造了“富硒、绿色、有机、健康、养生”的农业品牌,二三产业在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聚度较高,较好发挥对人口集聚和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已形成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专业特色小城镇,形成一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
二、一二三产业融合基本思路
(一)优化乡镇空间发展布局,打造新型小城镇。结合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合理规划镇域产业布局,加强规划引导和市场开发,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专业特色小镇,实现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二)探索多种产业融合形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结合本区域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多种形式,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激发产业融合活力。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在农村产业融合中更好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直销。支持农头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供销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原料基地以及营销设施,带动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四)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围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流转聘用等利益联结模式,建立农头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引导农头企业创办或入股合作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入股或兴办农头企业,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实现农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深度融合。
(五)创新产业融合投融资机制,拓宽“三农”发展资金渠道。按照“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产业融合投融资体制。综合运用奖励、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积极挖掘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的潜力,把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农村资源、资金优先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融合服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水电路、信息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
三、强力推进七大工程建设
(一)“生态农业园+”产业融合载体创建工程。加快农业发展,促进特色农业、休闲旅游、农产品加工等功能深度结合。以“生态农业园+”为载体,积极引入生态、文化、科技等要素,改造提升生态农业园,实现农业园、旅游园、加工园“三园”复合建设,提高生态农业园的产业承载力、生态产出率、综合经济力。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精品园建设为抓手,争取建设综合收入超千万元的主题黄连坪生态农业园。
(二)美丽乡村融合发展产业推进工程。努力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和精品区块,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饮用水安全提升、农村新居建设、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等环境提升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块状集结的乡村产业集群。积极培育精品石桥坪精品农家乐、柳家山乡村客栈、四渡河民宿等新型乡村旅游新业态。
(三)现代农业产业聚集区创建工程。以玉米、大蒜及珍稀名贵中药材为基础,配备设施完善的白酒销售市场、大蒜深加工加工和农产品物流中心,不断完善农业产业聚集区内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四)农旅互动融合发展重点推进工程。根据农业产业、旅游发展、城镇建设、土地利用等规划,着力打造谭家村、铁厂荒、木龙垭“田园美镇”,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休闲农业转型,做大“硒”资源概念,加快森林花海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农业旅游功能,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农旅互动,最终辐射周边及全县,促进一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重点推进劝农亭文化产业园、谭家村最美乡村风景线、黄连坪千亩休闲观光园、鼓楼山香菇文化旅游观光园、上阳坡中药材种植示范园、耳乡湾木瓜观光园、玉米潭西谷核桃农业休闲园、石桥坪窖藏白酒观光园等农旅融合项目。
(五)养生农业融合发展推进工程。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把握健康养生新兴市场发展机遇,融合富硒养生、山水养生、田园养生、茶药养生,创建特色的养生农业产业链。充分融入农业文化、民俗文化与养生文化,构建“优一接二连三”的“第六产业”,培育特色明显的田园养生产业体系,涵盖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销售以及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科普教育、农事节庆和农业互联网等内容。
(六)森林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工程。依托生态环境优越、景观资源丰富等优势,加快建设铁厂荒森林花海公园以及探索评选最美山峰、最美峡谷、最美森林古道、最美古树,打造休闲养生、森林人家品牌。大力发展核桃、银杏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林下产业经济,积极发展特色林业产业,以西谷核桃示范区和精品园建设为抓手,改善经营基础设施,优化经营布局,推广标准化生产和经济林幼林套种技术,积极发展核桃、银杏、板栗等产业。
(七)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型主体培育工程。整合农业、教育、扶贫等多方资源,成立新型主体培育专项资金,大力实施新型主体培育工程。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向产业上下游跨界发展。优先面向种养大户、农民企业家、农家乐和农产品网店等经营者开展技术培训。完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着力培养一批跨领域、会经营、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引导其在三产融合发展领域创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