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位置: 首页 > 东顺服务 > 司机之家 > 列表
汽车驾驶员如何做好行车安全
发布时间:2016-10-11 09:34:55
  交通安全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交通事故的大量增加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就安全行车应具备的良好精神状态、心理素质以及如何提高驾驶技能,适应各种复杂环境,保证安全行车,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与大家共同交流,以求共勉。
随着社会的发展,道路交通安全越来越显现出其特有的重要性,特别是当前汽车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安全行车成为摆在驾驶员面前的重要问题。交通系统是一个人、车、路和环境构成的复杂巨系统,要保证安全行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必须协调交通系统中的各个因素,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和谐性。交通事故从根本上说是由人、车、路、环境要素失去平衡所造成的。交通事故成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是人的原因,主要是驾驶员、行人等交通参与者行为的因素;客观原因是车辆技术状况、道路状况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等。各种因素造成交通事故的比率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约占总事故的95.30%,其中因机动车驾驶员的过失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占87.5%,非机动车驾驶员占4.7%,行人、乘客占5.19%,其他人员占2.63%。可见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是提高交通安全的决定性因素。如果驾驶员具备良好的素质,就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反之如果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驾驶技能差,事故的发生概率就会大幅上升,从而危害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一、安全行车中的心理因素
  安全行车是一种集体力、脑力、技术、责任于一体的综合劳动,驾驶汽车不仅是一项技术操作过程,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里面包括接受道路信息、正确判断决定、及时反应等环节,而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驾驶员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差。在道路交通诸要素中,驾驶员的作用特别重要。因为除了行人和自行车交通以外,道路客、货运输主要由驾驶员来完成。驾驶员既要保证将旅客和货物迅速、顺利、准时送到目的地,又要保证旅客安全、舒适及货物的完好。由于受行人和自行车交通影响,绝大多数交通事故直接、间接地与驾驶员有关。因此,充分认识和掌握驾驶员的交通特性对于保证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驾驶员头脑的清醒程度直接影响到能否及时准确地收集行驶信息,正确地分析判断、处理行车情况。驾驶员的意识水平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如身体状况、道路环境、车辆状况等。
  人的行为是由大脑所支配,一个人精神状态的好差对其行为的后果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行车中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这对安全行车,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十分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都会影响驾驶员的精神状态。因此我们每个驾驶员一定要在行车前和行车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样才能正常发挥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保证行车安全。
人是交通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交通安全的关键在于人,人是交通安全的核心。国内外的交通事故统计表明,有 80%—85%的事故是由人造成的,包括驾驶员的驾驶失误、麻痹大意和违章行驶等;还包括行人和骑自行车人不遵守交通法规等,但从总体来看,关键还是在于驾驶员,因为相对于骑自行车人和行人来说,机动车驾驶员是交通强者,骑自行车和行人是交通弱者。因此,在交通安全中,人的因素主要是驾驶员的行为。根据道路交通事故的统计与资料分析,因驾驶员失误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数的约70%,因此驾驶员是道路交通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安全行车的至关重要因素。要想保证安全行车驾驶员勿必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切勿疲劳驾驶。驾驶员在行驶的过程中,由于道路、车辆、行人、环境等原因,会给驾驶员经常造成紧张的气氛,从而会引起心理或生理机能的失调及全身机能下降的现象。当然,它也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人在疲劳的情况下,驾驶车辆会感到精力不足、头昏眼花、判断力下降,力不从心,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反应迟钝、采取措施缓慢或不当,极易造成交通事故。
  (二)切忌酒后驾车。酒精主要是麻醉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功能,会使人的感知、尤其是视力、运动能力、判断能力下降。据有关资料表明:酒后开车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有很大的比例,约占交通事故的6~10%。当驾驶人员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0.3%时,驾驶员的驾驶能力就开始下降,而达到1.5%时,驾驶能力会下降30%。研究表明:血液中酒精含量达0.6%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概率为未饮酒驾驶员的两倍,而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概率为未饮酒驾驶员的6~8倍。
  (三)切忌带着不良情绪驾驶。情感对驾驶来说影响很大,在积极的方面可以调动身心的一切潜力,朝气蓬勃,心情舒畅,敢于克服困难,可以提高驾驶效率;而消极的心情会使驾驶员无精打彩,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而且不良的心情,会使自制力下降,往往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潜在不安全因素,容易带上思想包袱,不能调理心理状态,容易开冒险车、斗气车、英雄车,从而容易引发事故。看来对一位驾驶员来说,应积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好自身的心理疏导,培养多种健康的爱好和兴趣,正确处理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努力提高自身驾驶水平,养成沉着冷静、灵活应变的习惯,积极平衡自己的心理状态,努力提高自身思想修养,学会宽容、理解和谦让,才能更好地清除驾驶过程中情绪带来的负面的影响。
  (四)切勿带病驾驶。驾驶员的驾驶工作是一项脑力、体力兼有的综合性工作,对驾驶员的要求本身要有充沛的体力,旺盛的精力及快速的判断和反应能力,而如果驾驶员带病工作,不仅精力不足、手脚反应慢、大脑思维判断力差,反应迟钝,容易造成交通安全隐患。如汽车驾驶员患流感期间驾驶,反应能力比平时下降76%,驾驶员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更不能动态地去锁定环境中的目标,很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再者有些驾驶员病中服用含有抗组织胺类药物的成份,而使驾驶员感到嗜睡,视力模糊、精力分散,更易造成安全隐患而诱发事故。
  (五)要注意把握和控制自身生命节律的影响。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会始终随着时间作周期性变化是人体生理现象,我们称之为人体生命节律。一般来说,人的体力周期为23天,情绪周期为28天、智力周期为33天,并且三种变化以正弦曲线变化,有高潮期和低潮期。在高潮期人的精力充沛、情绪高涨、思维敏捷,记忆力强,反应能力好、采取措施也迅速;而在低潮期往往表现为情绪低落,反应迟钝、记忆减退、工作效率不佳,还易疲劳,且心理平衡能力差。
  另外,高潮期和低潮期的过渡阶段有临界期。由于这时人的生理,心理变化激烈、协能功能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差,这时不适合驾驶或者说应谨慎驾驶。
  二、安全行车应始终保持车况良好
  车辆技术状况不良和道路状况不良可以说是引起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据国内外交通统计资料妄明,由于车辆本身因素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在工业发达国家占 5%左右,在发展中国家占10%左右。在交通事故中;由于车辆造成的事故,主要是由车辆的机械故障造成的,包括制动失灵或不合格,转向失灵或不合格,轮胎脱出或爆裂,灯光损坏、灯光眩目、连接失效等。目前由于都实行了单车承包,歇人不歇车的现象屡见不鲜,近年来因车况不良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大幅上升,因此车也是预防预控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对象。汽车的制动、灯光和轮胎状况不良是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之   一。道路狭窄或者破损、交通拥挤以及人车混行也常常容易导致交通事故。我国高级公路占总通车里程的比重也比较小,85%以上的公路都是三级及三级以下的低等级公路。从道路设计来看,道路的线形、视距、车道宽度、转弯半径、超高、加宽等都不符合规定,而且存在路基松软、坡度过大,视线不良等状况。这些都从客观上增加了道路交通伤亡事故的发生率。据统计,由于道路不良诱发的交通事故当中,路面光滑所占比重最大,占道路因素的48.58%,其次,非法占用挖掘道路为10.28%,视距不够占8.39%,路拱不符占1.08%,其他29.78%。
  二车辆是执行驾驶员意识的工具,如果不认真爱护保养它,车辆存在故障,它就不听你的使唤,甚至与你唱反调闯大祸。因此,车况的好坏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应该做到不管时间多紧,任务多重,都要坚持车辆的保养制度、年检制度,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都要勤检查,勤保养,发现故障及时排除,哪怕是一个螺丝的松动,都要及时处理,自觉养成或做到心中无数不出车,故障不排除不出车的良好习惯。
  三、安全行车要具备良好的综合应变能力
道路交通环境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道路交通环境主要包括道路交通标志、安全设施、噪音污染、天气气候以及交通管理。许多没有设置完善交通标志及安全设施的路段容易造成驾驶员对道路安全警戒意识的松懈,从而使得实际道路安全保证低,事故更为严重。天气气候也对交通安全有重要影响,比如在雨雪天、雾天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行车安全系数会随之下降。为此,驾驶员要时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综合应变能力。
  (一)驾驶员要具备良好的洞察能力。按照心理学的原理来解释,观察是意识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不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知觉过程。在观察中,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和知识经验来指导自己的观察活动。观察不仅仅是观看,还包括观看后的判断。
  1、驾驶员要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作为汽车驾驶员在驾车行驶中的观察行为是有目的性和指向性的。他主要是观察道路上的人车动态,而不是观察道路上行人、骑车人的穿着。观察行人、骑车人的目的是为了判断这个行人、骑车人是否会横穿马路,是否影响行车的安全。当然,驾驶员在观察差距上的人与车动态时,总是通过由近而远的方法。因为,当道路上其他车辆和行人离你的车越近,就越容易发生危险,距离越近往往会措手不及。所以驾驶员在行车中的观察必须由近而远。其次,驾驶员观察的对象还应当包括动态目标和非动态目标。动态目标是指道路上汽车、拖拉机、行人、畜力车、人力车。非动态目标是指道路上的标志、标线、信号灯、桥、坡道、弯道等。
  2、驾驶员要学会借助后视镜全方位观察。驾驶员坐在车里视野有限,单凭肉眼通常只能看清前方的情况,对于左、右和后方的情况只能借助车内后视镜和2个车外后视镜了。而一些驾驶动作,如转向、倒车、并线和超车等,必须借助后视镜方能安全完成。因此,要学会通过后视镜观察路况,进而实现“眼观六路”。特别是对于一些驾驶货车的驾驶员,学会用后视镜观察路况尤为重要。在实际驾车过程中,新手往往是紧盯着前方,而忽略了左、右、后、上和下5个方位,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眼观六路”呢?
  在保证车辆在车道中央行驶且路况不甚复杂的情况下,强迫自己将紧盯着前方的目光移出一些,用眼睛的余光分别观察3个后视镜、路面及车辆前上方,保持你的中心视野能扫视到广阔的路面状况——前、后、左、右、上和下。前方观察要尽可能远;后方观察靠中、左和右3个后视镜,看到后方所有车道上跟车的距离和速度;左、右观察从路的最左到最右,包括对面来车,左、右路边的停车、行人和路口里欲转出的车辆;往上看要看到路牌和信号灯;往下看要看到路面标志线和路面障碍。
在扩大视野的过程中车速不宜过快,而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逐步扩大观察的范围。
  路上开车长时间凝视一个物体很危险。因此要锻炼自己的目光移动,不要太专注于某辆车(如前车)或其他事物,要学会走马观花。另外在并线或超车前,要经常探视反光镜,避免盲区的影响,随时掌握汽车后面的情况。
  (二)驾驶员要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天气的因素对行车安全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天气、环境都在发生相应的变化。驾驶员应根据环境、天气的变化来适应各种不同情况下的驾驶。比如夏季天气炎热,开车极易疲劳,此时我们应合理安排好出车时间,保证有足够的睡眠,行车中一旦感到疲劳或不适,应立即找个安全合适的地点适当休息,待疲劳消除后再行车。如果在冬天,天气寒冷,人的手、脚易麻僵,反应也较迟钝。此时我们应注意防寒保暖,坚持中速行驶。如遇到冰雪道路,路面较滑,附着力下降时,应当减速慢行,与前面车辆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果遇到雨、雾天气,视线不清时,更应注意行人、骑自行车者的动态,主动避让,宁停三分,不抢一秒,不开赌气车。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确保行车安全。
  随着秋季到来,大雾天气会频频光顾,发雾会使行车能见度降低,增加驾驶员疲劳,并严重影响到行车安全。驾驶员要给自已的车辆配备合格的防雾灯,它能为其他车辆“点燃一盏灯”,能够有效地让后方车辆看到你。要充分利用各种车灯提高能见度。雾天行车前,应将挡风玻璃、车头灯和尾灯擦拭干净,并检查灯光装置是否完好,决不可在雾中行车时车辆灯光装置残缺不全。在行驶中应打开雾灯、尾灯、示宽灯和前照灯(近光)。不能使用远光灯,因远光光轴偏上,射出的光线被雾气漫反射,在车前形成白茫茫一片,如同隔着磨砂玻璃一样,反而什么都看不见了。雾天行车可以靠路面的白色车道标线以及前车的红色尾灯来引导视线。当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200米时,必须开启近光灯、示宽灯和尾灯;时速不得超过80公里;与同一车道行驶的前车必须保特150米以上的行车间距。当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100米时,必须开启雾灯和近光灯、示宽灯、尾灯;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与同一车道行驶的前车必须保特100米以上的行车间距。能见度小于100米大于50米时,必须开启雾灯和近光灯、示宽灯、尾灯,时速不得超过40公里;与同一车道行驶的前车必须保特50米以上的行车间距。进入高速公路的机动车,驾驶员必须按规定开启雾灯和近光灯、示宽灯、尾灯,在保证安全的原则下,驶离雾区或就近驶入服务区休息,或就近驶入紧急停车带、路肩,尽量靠边停车,并按规定开启危险报警光灯,并在后方150米以外设置故障车警告标志牌,等待雾散后再行车。
  四、安全行车要适当控制车速,不断提高和掌握过硬的驾驶技能
  驾驶技术是无止境的,过硬的驾驶技术也可更好地避免事故的发生。熟练的技术和过硬的本领来自于平时的认真学习和经验总结,来自于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和知识的更新。俗话说“开车容易,开好车难”。比如,超车,它是驾驶工作中比较复杂和技术性很强的一套动作。首先,要掌握时机,估计被超车速度,根据自己车的速度,判断对面车辆速度以及安全距离、道路状况、行人及其动态等。如果盲目超车,就会引起交通事故。此外,过硬的技术还来自于以往驾驶经验的总结提高,善于吸取他人交通事故的教训,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与此同时,在驾驶过程中,要适当把握好车速。俗话说,“十次事故,九次快”,这是驾驶员从数万计次血的教训中总结出的名言,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道路越修越好,如何合理控制车速是我们驾驶员必须探索的一个课题。事实表明,车速越快,处理紧急情况的时间就越短。如果在行车中,一旦出现行人、自行车横穿马路等瞬息万变的道路交通状况时,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正确地感知和判断处理情况,这样一方面将会丧失避险的最佳时机,另一方面,一旦发生事故,其撞击力增大,将会加剧人员的伤亡和加重财物的损失。
  驾驶员的反应时间除与年龄、情绪、身体疲劳程度、驾驶技术熟练程度等有关外,还与汽车行驶速度有关,汽车的速度越快,驾驶员的反应时间越长。随着行驶速度的提高,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延长,进一步增加了制动反应距离的长度,对安全行车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制动距离和长短主要取决于行驶速度、道路附着系数及制动装置结构等,其中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影响最大。
  车辆行驶中,驾驶人员的视觉判断能力与车速有关。速度变化时,对于车外环境的判断能力也发生变化。知觉的判断能力在行驶中与静止时完全不同,人体静止时的视力范围最大。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即视野受视力、速度、颜色、体质等多种因素影响。随着车速增大,驾驶员的视野明显变窄,注视点随之远移,两侧景物变模糊。因此,正确把握好车速,是减少事故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驾驶员要以对社会、家庭高度负责的精神,牢固树立起“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当慢不快,能快不超”的驾车理念,合理控制车速。行车时,要不受其他乘坐人员或领导的干扰,牢记控制车速保平安的安全观,使自己有一个自由宽松的思想天地和从容不迫的驾驶余地,使乘车者有安全感。
  综上所述,安全行车不仅是我们驾驶员综合素质的检验,也是摆在我们驾驶员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只要我们全体驾驶员引起高度重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安全行车的经验教训,真正做到“汽车一发动,心中装着群众,油门一踩,安全脑中摆”,交通事故的发生将会减少,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将会降低到最低限度。这样才能为社会安定、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他山石
 
版权所有:东顺伟业出租车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巴东县新闻中心
公司地址:信陵镇北京大道193号(现位于县体育场西侧)   联系电话: 0718—4391999
最佳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浏览器IE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