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转小雨,高山阴转小雪 低山气温5-9℃
县委人大政府政协
首 页  新闻中心  我们巴东  旅游  文化  教育  财经  扶贫  招商  专题  微信
在线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记者调查> 正文
 
茶叶,热产业背后的冷思考
 

发布时间:2017-12-29 15:09:01     投稿信箱:cjbdtougao@163.com

记者 向东平

  茶叶作为巴东传统产业,几十年以来不温不火,发展步伐较为迟缓。自从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巴东县根据气候、地理条件及产业发展实际,将茶叶当作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迈开发展步伐,年均递增面积超过万亩,迎来了茶叶产业发展的春天。
     
  历史:神农氏发现茶叶的地方  
 
  据多部文献记载,巴东是神农氏发现茶的地方。

  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巴东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厚重。据《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相传公元5000年前,中华始祖神农跋山涉水,入川、鄂节点,进入今巴东、神农架一带,采药尝百草,中七十二毒,将采集的百草煎熬时,一片树叶落入瓮中,改变了水的味道,有了解毒的功效,神农称这片神奇的树叶为茶,饮之数毒迎刃而解。

  唐代茶圣陆羽所撰《茶经》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专门谈及“施南方茶”。《大清一统志》说:“巴山,在巴东县南,一名金子山……”《名胜志》写道:“一峰分三冈,形如金子,山产茶,色微白,即所谓巴东真香茗也。”《图经本草》和《湖北通志》都记载:“巴山峡川茶树有两人合抱者,所产乃野生之茶,与它处园户种植各殊。”“巴东真香茗所产乃是茶之野生者。”

  陆羽在《茶经·七之事》里面讲道:“又巴东,别有真茗茶,煎饮,令人不眠。”在唐代,全国有15个贡茶区,而巴东当时属于归州巴东郡,也是贡茶区。

  现状:干群一心形成发展共识 

   “我3亩多新茶园今年收入7000多元,要是早几年发展,茶园丰产时一亩就有这个收入!”东瀼口镇羊乳山村8组村民冯家春初步尝到了种茶的甜头。羊乳山村2015年起开始种茶,短短三年,羊乳山村人平1.5亩、户平4.5亩茶园,昔日的贫困村民已吃上“茶叶饭”“旅游饭”。

  溪丘湾乡高家坡村,茶苗移栽热火朝天。“大家算一算,种苞谷辛辛苦苦一亩地纯收入三四百元。如果种茶,丰产时一亩纯收入最少也有三四千元。”农技人员给茶农算起经济账。

  按照“500亩村为起点,1000亩村为重点”标准,巴东县今年采取基地规模化、茶苗良种化、管理科学化的办法,在沿渡河、官渡口、溪丘湾等乡镇新建1.6万亩基地,打造长远致富的“金饭碗”。2014年起,我县茶叶基地年均递增超过万亩,四年面积实现翻番,达到8万余亩,今年底可冲刺10万亩。其中推广的鄂茶1号、鄂茶10号、黄金茶1号等无性系茶树良种覆盖率达54.2%,目前长势良好。巴东县干部群众对茶叶产业发展形成共识,县政府每年预算5000万元茶产业资金,用于茶苗、茶叶机械等补贴,12个乡镇都在建适度规模、适度连片的新茶园,基地建设已成燎原之势。

  巴东县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滋养出真香茗、金果、沙岭、神泉、金茗等一批绿茶知名品牌,茶叶企业有7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13家。加快茶叶品牌建设,提升市场影响力,巴东在“2017国际茶业大会”上,首次推出全县茶叶公用品牌——“巴东郡贡茶”。

  2017年9月17日,巴东县茶产业协会正式成立,32家市场主体抱团推动全县茶叶标准化、产业化进程,打造巴东茶叶名气、巴东味道。2017年10月,巴东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2017年12月6日至12月10日,县委书记单艳平四天跨越四省市“追商”,给意向来巴东投资的茶商定心丸,经过此次“追商”,国内四大知名茶企即将落地巴东。

  问题:卧薪尝胆直面现实问题 
 
  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巴东县明确一名县领导抓茶叶产业,并经常性开展调查研究,直面茶叶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并一步步化解,让巴东茶叶产业逐步走上正轨。

  观念更新不够。各部门在支持服务茶产业的力度不一致,各乡镇抓茶叶产业的力度不一样,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抱团发展意识不强,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有待加强,茶农和茶企的主体意识需进一步增强。建管并重,提升品质。

  基础设施不完善。巴东县是山区大县,山高坡陡,土地以坡地为主。茶园无灌溉水源,即使有水源的地方也无灌溉沟渠和管网,抵御自然灾害尤其是干旱的能力弱,靠天吃饭,成活率不高;茶园道路系统不完善,大都是泥巴路,农资农产品进出难;茶叶加工企业大都需要专用变压器,电力设施设备改造投入大,严重制约着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

  企业实力不强。现有规模以上企业仅3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州级龙头企业2家。加工机械设备陈旧,清洁化标准厂房改造难度大,仅限于初加工,茶叶加工水平和效率不高,企业融资难。营销渠道不宽。没有茶叶专业市场,特别是产地初级市场严重缺乏;销区直销店、连锁店不多;茶叶电商渠道发展较快,但尚处于起步阶段,线上销售规模不大。茶叶销售没有稳定的市场和渠道,市场体系尚待完善。

  体制机制不畅。全县茶叶产业正处于突破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很多工作是从零做起,县茶办日常工作量大面广,人员缺乏,没有精力研究和协调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乡镇虽有工作专班,但都是一兼多职,部分乡镇没有专门从事茶叶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人员严重缺乏、技术层次较低、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无法满足茶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文化氛围不浓。茶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在景观、广场、道路、建筑等方面没有融入茶元素,就巴东县城也没有几家茶馆,茶文化范围不浓,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目标:打造富硒生态茶园20万亩
        
  没有目标,哪来的劲头!巴东县茶叶产业目标明确,到2020年,实现“富硒生态茶园20万亩,产值20亿元”两个目标。2018年,巴东计划新建茶叶基地3万亩。

  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巴东县强化“从零星分散向集中连片、从荒山荒坡向良田熟土、从适宜区域向优势区域”三个转移,搞好“与美丽乡村、与保护环境、与精准扶贫、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四个结合,抓好“品种优良化、基地绿色化、生产机械化、加工清洁化、市场品牌化”五个建设,把茶叶产业链建设成为具有巴东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生态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

  突出品牌建设。围绕“巴东是神农氏发现茶叶的地方”和“巴东郡贡茶”开展深入挖掘整理,形成科研成果报告;申报注册“巴东郡贡茶”地理商标;加大“巴东郡贡茶” 县域公共品牌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突出企业培育。引导现有茶叶加工企业搞好厂房标准化改造升级,鼓励支持更新清洁化能源加工机械,新增1家规模以上企业;加强招商引资,搞好湖北金楚三春农业有限公司和湖北善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落户服务,跟踪服务恩施格润茶叶有限公司,促成与湖北金茗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加强与福建正山茶业等企业的洽谈;组织茶叶企业法人、技术员、茶艺等人员就企业管理、品牌创建、食品安全、加工技术、茶叶评鉴、茶艺展示等业务培训。

  突出标准化建设。树立“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理念,按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准,制定“巴东郡贡茶”茶叶基地建设管理技术标准,加快生态茶园和标准化茶园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出口茶叶示范区;完善“巴东郡贡茶”加工工艺,制定加工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确保公用品牌质量;规范管理“巴东郡贡茶”公用品牌,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

  突出产业融合。坚持把茶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与保护环境、与精准扶贫、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相结合,推动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建好牛乳岭茶旅融合示范园,规划建设茶文化主题公园、硒茶产业园、茶叶专业市场、茶文化墙等功能性基础设施和城市景观,积极打造一批茶旅一体化旅游线路。 
 
 
值班总编:郑盈盈 责任编辑:黄华 校对:郑宸
 
 
 
分享到:0
【365体育比分直播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365体育比分直播,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在本网论坛和留言板上发表的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  
     
       
    本 网 简 介 -团 队 风 采 - 广 告 服 务 -联 系 我 们 - 法 律 声 明
     
     

    版 权 为 365体育比分直播 所 有,未 经 许 可 任 何 单 位 或 个 人 不 得 镜 像 或 复 制
    主 管:中共巴东县委、县人民政府  主 办:中共巴东县委宣传部  承 办:巴东县新闻中心
    主任办公室:0718-4333055 办公室(传真):0718-4332748 总编室:0718-4334814 编辑部、记者部、技术部:0718-4334335 新闻热线:4001001918
    本站地址:湖北省巴东县宣传文化中心  邮政编码:444300  投稿信箱:cjbdtougao@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8-4334335
      鄂ICP备13017499号-1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鄂新网备421306号   湖北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