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涂启亮 通讯员 朱绍明 黄渝
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前,我们来到巴东县清太坪镇史家村留守老人向儒孝的家中,两老正在地里播种油菜,屋里孙女和孙子在烤火、看书。
听说来了客人,向儒孝和老伴背着半筐杂草迅速回家,刚落座,孙女、孙子围上来要东要西,奶奶虽然特别累,还是说歇一会就给他们找。
家里的大务小事全部由老人承担(叠加照片)
向儒孝今年69岁,老伴70岁。两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给学生挣生活费,两个孙娃都寄养在爷爷家。两老还耕种8亩土地,喂猪、养鸡。
“重阳节就要到了,您想念在外务工的儿子儿媳们吗?”面对我们突如其来的问题,向儒孝老人说:“和孙娃们在一起,还蛮好,希望孩子们在外面平平安安就好!”
与我们同行的村干部告诉我们,他们村和向儒孝老人一样的留守家庭有20多户。这些“留守老人”多疾病缠身,生活孤独,精神空虚,已成为困扰各级政府的一个社会问题。
为了少耽搁时间每餐都比较简单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奔向城市,留守的空巢老人成了农村孤独的守望者。
农村,那些曾经瓜果飘香、绿水绕村、儿孙绕膝的世外桃源般的美景,现在逐渐变成了萦绕不去的梦。
在村庄中穿行,最大的感觉就是静。“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成了时下这个特殊群体生活的真实写照。
沉重的体力活压弯了老人的背
巴东是一个拥有10万打工大军的县,据县民政部门和人社部门统计,农村空巢老人大约在3万人左右。
与留守儿童、“五保户”相比,空巢老人似乎更容易被忽视。留守在村中的老人们不仅要从事农业生产,更难忍受的是精神上的孤独与寂寞,还有病魔的袭击。
老人在窗户上记下亲人的联系方式
67岁的黄明菊老人,儿子儿媳带着孩子远在浙江打工,年初在儿子一家人的再三“邀请”下,老人来到浙江和儿子一家人住了一个月,再也玩不住了。老人过去后,身体不适,看到儿子一天要花很多钱有点心疼,为了不增添儿子的负担,老人硬是“跑”回了老家,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守着这个特殊的家。
一次,老人半夜发病。“我一个人躺在床上,动也动不了,喊也喊不出来,心里想,没有一个人在身边,我就是这么死了也没人知道。”老人说时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最后,还是邻居把老人送到医院治疗,才总算保住了性命。
寂寞时,抽袋闷烟解解心中的不悦
如果留守老人身体基本健康,或许日子也并不十分难过。然而,“前三十年人找病,后三十年病找人”。农村医疗条件较差,留守老人往往难以逃脱病痛之苦。调查显示,35%以上的留守老人表示身体“不好”或“很不好”。他们最担心的也是生病。
农村的青壮年大部分都走了,土地留给了老人。有的儿女孝顺,外出打工挣钱了,会给老人寄来生活费;有的自身都过得艰难,更是无力在经济上照顾老人。老人们也不愿给孩子们添麻烦,面朝黄土背朝天了一辈子的他们,也不愿意眼睁睁看着土地撂废,只好自己拿起锄头、扁担,走到田间地头,当起了“壮”劳力。
奶奶那双带老茧的手为孙女梳头
野三关青龙桥村2组黄志新一家6口人,儿子儿媳在外务工,上有一位80多岁的老母亲,还要带孙子就近上学,家里的10亩土地怎么也舍不得落下,每天老伴5点就起床下了地,等到快吃早饭的时候还得赶紧回来做早饭。黄志新起床后得送孙子上学,下午还要按点到学校接孙子回家,为了养家糊口,老两口从来不愿给儿子儿媳找麻烦,老伴把地里的包谷、土豆背到街上卖赚点零花钱以贴补家用。
“您在养老方面最担忧的是什么?”面对这一问题,黄志新回答:“孤独!”黄志新说,他除和老伴儿相互照料外,还得照料高龄的老母亲。采访中,面对同一问题,60%以上的留守老人都给出了近乎相同的答案。
老人把家里的土特产变成零花钱
“您平日里如何打发时间?”针对这一问题,留守老人们的答案大都无外乎这样几句话:“看电视”“做家务”“打牌下棋”。
“您觉得解决孤独问题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在老人的回答中,答案最多的是“拉家常”“子女常回家看看”“和他们通电话”“吃上几袋闷烟”。
老人们的答案看似简单,但隐含着他们对精神慰藉的期盼。
思念时,给家人打个电话
调查发现,留守老人支持子女外出的比率高达90%。在家庭生计需求和亲情分离之间,老人选择的是自我牺牲,自觉地成为孤独的守望者。他们对子女的体恤和宽容也溢于言表:“自己还能劳动,不向他们要,他们也很困难”“儿子出去挣钱,就算一年挣几万,除去开支,再给孩子交完学费就差不多了”。
1996年,我国颁布了《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其中提到了“老有所养”的原则。可是,这一原则主要是通过家庭养老的方式实施,即“老年人养老主要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关爱“留守老人”除了加强制度建设,还应大力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之路。由乡镇、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当地能人投资等多渠道的办法兴办养老院、托老所等,建立一个政府照顾、社会关心、村组织帮扶、家庭关爱的农村留守老人保护体系。
新建的居家养老活动中心,老人们幸福的港湾
为有效解决这些“留守老人”疾病缠身、生活孤独、精神空虚的实际问。巴东县进行了有力有效的探索,在官渡口镇五里堆社区建成330平方米的居家养老活动中心。中心遵循“就近便利,属地管理”的原则,经本人书面申请,自愿缴纳相关费用后,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便可获得社会化的养老有偿服务,建立起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如今,每到傍晚,这里的老人们跳得有模有样;健身房里,几名老汉光着膀子在跑步机上累得满头大汗;乒乓球台前,几名阿姨正在一比高下;台球室里,两位老人正在切磋球技,其乐融融,人们把这里比喻成“幸福的港湾”,为全县推广居家养老服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