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 文章
2014年巴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5-08-26 11:24:42

2014年巴东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4月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实施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发等不利影响,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

    经济总量攀升。2014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81451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6250万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340766万元,增长10.1%,其中工业增加值298890万元,增长8.9%,建筑业增加值41876万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307495万元,增长11.1%。

     人均指标逐年提高。按常住人口计算,2014年全县人均GDP达到19192元,同比增加1727元,增长9.9%;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78元、人均储蓄存款13243元,同比增长4%、12.4%。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构成由2013年的22.7∶40.6∶36.7调整为2014年的20.4∶41.8∶37.8,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持续提高。
    物价总体平稳。各月CPI环比涨跌幅均在1.0%以内,全年CPI累计上涨2.6%,八大类消费品延续了之前“七涨一跌”的走势。八大类消费品中,衣着类、居住类和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指数分别以7.4%、5.4%和3.6%的累计涨幅成为涨幅位居三甲;食品类价格则一改往年涨幅偏高的走势,全年仅累计上涨1.3%;交通与通信类扮演唯一下跌大类的角色,累计跌幅为0.4%;其余大类价格指数相对平稳。此外,受国际经济缓慢复苏,国内经济稳中求进,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等因素影响,PPI出厂价格、原材料购进价格均小幅回落。
   
    市场主体进一步扩大。2014年全县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8756户,各类主体总数达到20312户。年度新增企业591户,新增个体工商户7976户,注册资金5.11亿元。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88家,培育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7家,创建县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0家。全年新增州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注册绿色食品标志8个。

    二、农业
    年末常用耕地面积54.4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25万亩,旱涝保收面积29.58万亩。全年农村用电量4411万千瓦时,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41157吨,农业机械总动力36.28万千瓦。年末全县自来水受益村209个,占总村数的69.4%;通汽车的村299个,占总村数的99.3%;村通电话率达100%。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517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6250万元,较上年增长5.2%。其中:农业增加值87186万元,增长2.2%;林业增加值6700万元,增长3.2%;牧业增加值70779万元,增长9.1%;渔业增加值685万元,增长3.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900万元,增长3.4%。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2.52万亩,比去年增加600亩,粮食产量22.59万吨,比上年增长1.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7.68万亩,比去年减少1.55万亩,其中油料播种面积25.64万亩、产量2.09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0.1%和1.5%;烟叶种植面积4.4万亩,总产量6166吨;茶园面积5.6万亩,比上年增长17.1%,其中本年采摘面积3.47万亩,增长9.8%,全年茶叶产量1372吨,增长16.8%。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9885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0%,与去年持平。
    全年造林面积4.8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4万亩。当年苗木产量1710万株,天然生漆8000公斤。全年林业产值1209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2%。
    全年生猪出栏76.78万头,比去年略增;年末生猪存栏70.66万头,下降7.9%。全年畜禽肉产量7.33万吨,增长0.9%,其中猪肉产量6.58万吨。全年畜牧业产值7077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1%。
    全县发放政策监督卡12万份,落实各项惠农资金12731.26万元。其中:农资综合补贴65.84元/亩,发放补贴资金4024.9万元;粮食直补10.59元/亩,发放补贴资金647.4万元。截止年末,全县乡村劳动力资源26.7万人,乡村从业人员25.1万人,外出务工人员8.46万人。
    全力推进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新启动11个重点贫困村和4个重点老区村整村推进工作,完成异地扶贫搬迁500户、1425人,减少贫困人口25000人。着力改善农村水电路基础设施,实施饮水安全项目113个,惠及5.42万人;完成54个村的农网改造升级;实施通畅工程549公里、安保工程565公里,规范化管养农村公路2495公里;农村安全饮水人口27.01万人,安全普及率达到59%;大力实施“长治”工程、石漠化治理、生态屏障区水保治理项目,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综合治理工程创建活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家,较上年净增7家,累计完成总产值465441万元,同比增长7.9%,实现增加值175000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0%。在总产值中,轻、重工业分别完成产值201219万元和250078万元,分别较上年下降1.5%和增长10.8%。完成规模工业销售产值456451万元,同比增长9.4%;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5%,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0.2个百分点。
   
    全县规模工业涉及到16个中类行业,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77276万元,增长3.2%;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79940万元,增长26.5%;医药制造业17003万元,增长19.3%;水力发电业115585万元,增长24.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多降少(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1)。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46981万元,比上年增长9%;利税总额76885万元,增长27.4%,其中,利润总额40914万元,增长52.4%。
    全县具有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9家,建筑企业年末从业人员1469人。全年建筑业总产值731306万元,比上年增长21%,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1876万元,增长18.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3.17万平方米,下降18.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5.43万平方米,增长4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全年施工项目254个,比上年增加20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89个,比上年增加48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5212万元(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22%,其中:500万元以上城镇建设项目投资618982万元,增长15.8%;500万元以上农村建设项目投资52614万元,增长982.6%;房地产开发投资73616万元,增长3.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6554万元,下降37.2%;第二产业投资200461万元,增长26.6%;第三产业投资488197万元,增长34.7%。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96.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9%;竣工面积34.94万平方米,增长191%;销售面积23.84万平方米,增长194.1%;空置面积25.02万平方米,增长467.2%。全年商品房销售额54043万元,增长140.7%,其中:住宅销售额43453万元,增长151.9%。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9660万元,比上年增长13.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0160万元,增长1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9500万元,增长20.8%。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48740万元,增长13.8%;零售业零售额186582万元,增长14.4%;住宿零售额12918万元,增长7%;餐饮业零售额21721万元,增长9.2%。分限额看,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13899万元,限额以下企业实现零售额156062万元,分别增长10.2%、16%。
   
    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14900万元,同比增长24.2%;实际利用外资365万美元,同比增长14.1%;实现外贸出口额6819万美元,同比增长17.9%。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县通车总里程达到4726公里,改扩建公路75公里,农村通公路行政村达100%。其中等级公路3680.5公里,高速公路70.3公里。全县公路密度按国土面积计算为140.9公里/百平方公里,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为111.4公里/万人。全县规模的物流企业27家,以华润、兴达、金子山、安达、大众、长江港口等为代表的7家注册物流企业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其中县金子山、华润2家物流企业获得AAA级物流企业称号。县城锦瑞、东顺伟业两家出租车公司开通运营,聚宝盆客运站正式投入使用,宜巴高速公路全线贯通。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23899万元,同比增长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144万元,电信业务总量20755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0.1%和5.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0.37万部,固话及移动电话普及率为90.6部/百人。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发展到2.64万户,较去年增长5.6%。
2014年全县抓住全国141家旅行商组团考察巴东旅游线路产品之机,强化宣传促销,旅游客源市场半径扩大,景区品质加快提升,品牌吸引能力和经济效益增强。全年接待游客484.2万人次,增长8.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3800万元,增长25.1%。全县3A级以上景区达到6个,其中:神农溪5A级景区,链子溪、巴人河4A级景区,无源洞、野三关邓玉麟将军故里和民族文化公园3A级景区。全县星级饭店14家,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7个。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77165万元,比上年增长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239万元,增长4.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40479万元,下降3.1%。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99573万元,比上年增长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9232万元,增长6.4%;教育支出51859万元,增长59.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528万元,增长5.5%;医疗卫生支出27528万元,增长8.4%。

   
     2014年,全县金融业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继续贯彻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和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努力做好“抓发展、推改革、保稳定”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民生金融服务。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014997万元,比年初增加120160万元,增长13.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62052万元,比年初增加62758万元,增长12.6%。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411688万元,比年初增加50233万元,增长13.9%。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3243元,比上年增加1459元,增长12.4%(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见表2)。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拥有各类学校79所,其中:普通中学23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小学(完小)54所。拥有专任教师3114人,在校学生49581人。幼儿园61所,在园幼儿10397人。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学率、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75.5%、100%、99.9%、80.3%。小学五年巩固率、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100%、97.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分别达到98.9%和100%。6岁及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8.4年。
    高考成绩再创佳绩。2014年全县高考参考总人数2840人,上本科线1958人,上线率达到68.94%,较去年上升5个百分点,居全州第一。其中:一本上线人数518人,二本上线人数656人。周燚、涂画等15人被北大、清华高等学府录取。
    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攻关取得新成果。全年有R&D活动的企业达到了11个,其中有5个企业设立了科技机构。R&D活动人员达到了100人。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数2件,拥有注册商标9件,发表科技论文32篇,开发新产品项目9个,创造新产品价值22276万元,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3%。
    专业技术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全县共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457人。按专业技术职务分,高级职务622人、中级职务2656人、初级职务2179人。按专业类别分,工程技术类423人、农业技术类136人、卫生技术类1054人、教学类3372人、会计类236人、其它类236人。

    九、文化体育、广电和卫生事业
    文化事业稳步向前。年末全县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量达4万余册。组织开展了全县第三批县级非遗传承人的认定和命名工作,联合当地新闻媒体完成了省级非遗传承人“民间寻访”活动和《巴东堂戏》传统剧目的录制工作,共收集整理25部传统堂戏剧目,《土家族撒叶儿嗬》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扩展项目”。全年先后组织开展了庆元旦“绘我家乡”全县大型画展暨少儿现场绘画比赛、“爱之声•琴之韵”钢琴文艺汇演,“我爱我家”幼儿涂色大赛、闹元宵文艺晚会、社会艺术考级、书法摄影展、非遗展演、广场演奏会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30多场次,县文化馆开展了公益性文艺辅导培训7场(次),举办美术、书法、器乐、声乐、舞蹈等文艺辅导培训230多场次。赴溪丘湾石碾村、绿葱坡雷达连、县消防大队开展送戏下乡和慰问演出活动,组队参加“全省旅游推介会”、第五届“湖北音乐金编钟奖”颁奖晚会和湖北电视台“龚上牛人”评选活动,在“文化力量•民间精彩”全省首届群众广场舞展演中获得优秀奖。全县“两馆一站”免费开放累计接待群众16万人次。
    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按照州体育局的工作部署,完成了154个农民健身工程和2个自建任务,共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97名。先后组织开展了信陵镇镇趣味运动会、野三关镇篮球联赛、信陵镇社区步道走活动全镇全民健身活动1 5次。指导县老体协、乒乓球协会、篮球协会、羽毛球协会钓鱼协会共举办比赛16次。投资200多万元新建了4个乡镇全民健身广场,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35个,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
    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发展。进一步规范办台行为,对自办节目改版,巴东电视台全年制作电视节目638小时,广播节目362小时。征集巴东电视台新台标,重新定位包装节目,《巴东新闻》《一周播报》继续发挥品牌效。网络电视台公众微信用户达3000户。全年中央电视台发稿25条,省级媒体用稿132篇。中央电视台和焦点访谈套播《农民办事不出村》,正面宣传巴东创历史最佳。广播剧《请你相信爱》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广播电视网络改造、覆盖取得新进展,全县调频转播发射台2座,且为国家级发射转播台。加强依法行政,依法取缔地面卫星设施2871套,完成“村村响”试点工程,完成89980户“户户通”工程调查摸底,完成农村公益性放映5700场次,电影观众达23万人次。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4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16%。有线广播电视用户4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18.8%。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1家,其中县级医院3家,乡(镇)卫生院12家,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机构各1个。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613人,其中执业 (含助理)医师727人,注册护士640人,卫生防疫人员150人。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卫生机构床位数2108张,床位使用率76%,每千人口床位数达到4.97张,比上年增长8.3%,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3.26人,比上年增长18.5%。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0%,孕产妇死亡率0,新生婴儿死亡率3.52‰。新农合保障水平持续提高。新农合参保人数42.07万人,参合率达到99.86%,当年基金支出16766.5万元,补偿受益75.97万人次。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49.86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5.98万人,占总人口的52.1%;女性人口23.88万人,占总人口的47.9%。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2.4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12万人,城镇化率33.27%。全县人口密度(常住人口计算)为148.66人/平方公里。
   全县全年出生人口5644人,人口出生率为10.4‰;全年死亡人口3509人,人口死亡率为6.3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2.9。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09元,比上年增加1104元,增长11.7%。其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40元,比上年增加823元,增长1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23元,比上年增加1822元,增长10.5%。
   就业创业成效明显。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653人,全年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4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33人。大力推进创业带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63万元,发放稳岗补贴122.7万元,扶持新增创业6294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8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
   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年末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2253人;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参保人数230038人,其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8374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282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4928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58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041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3083人。全年实际征收各项社会保险基金2.7亿元。
   城乡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全县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3个,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36个,床位数1232张,收养救助人员1063人,其中女性259人,儿童5人。农村集中供养五保户对象1013人,分散供养五保对象2623人。年末社区服务机构总数75个,其中社区服务指导中心12个、社区服务中心21个、社区服务站21个、便民利民网点数21个。农村生活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9970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657人。

    十一、住房保障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
    全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7290套(户),基本建成3775套(户),竣工分配入住2415套(户),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350户,改造农村危房2588户,改造特色民居1000户,重点镇、特色镇和宜居村庄建设不断推进。
    城市建设管理进一步强化,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2014年是巴东确定的“城镇建设推进年”,全年共实施157个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年末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55.5公顷,园林绿地面积56.7公顷,公共绿地面积8.8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全县公园(含广场)6个,公园面积16.48公顷。城市供水管道(主网)长度140公里,供水人口7万人,年供水总量539万吨,其中居民家庭用水485万吨。年煤气供气量1802.5万立方米,其中家庭用量1780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量5355.3吨。城市道路长度82.2公里,道路面积86.72万平方米。各类公共厕所52座,垃圾处理站7个,污水处理厂5个。城市排水管道长度23.3公里,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埋率8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埋率93%。
    2014年全县单位GDP能耗较上年下降2.93%,比2013年低0.07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完成省下达目标。单位GDP地耗下降率7.47%,比2013年低2.6个百分点。
    湖北巴东金丝猴自然保护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年造林育林4.82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195万亩、公益林补偿160万亩。年末森林覆盖率32.82%,比2013年提高0.81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到29.6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23%。
    全年共发生刑事案件805件,破案173起。交通事故死亡12人,没有发生火灾事故。全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11起,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17人,直接经济损失2095万元。全县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07人/亿元,比上年下降6%。




承办单位:巴东县新闻中心
联系地址::湖北省巴东县信陵镇巫峡路1号 邮编:444300 电话:0718-4334003 E-mail:chaohui_061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