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建设快讯 信息公开 党建之窗 城镇建设 城市供水 平安建设   文明创建   行业管理   专项支出公开  
相关链接
您的位置: 首页 > 建设快讯> 正文
为了“寒士”的安居梦——巴东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素描
发布时间:2017-12-21 11:49:06
记者 付瑞勇



危房改造政策下的山村新变化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诗词意象到现实社会,每一个人心中都装有一个“安居梦”。

  住房保障是社会民生的基本需求,为困难群众“筑巢”“筑梦”,如今“安居梦”已不再是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过上好日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作为国家深度贫困县之一的巴东,无房、危房让山区老百姓戴上了穷帽子,在“住者有其居”的新时代下,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成为一对孪生政策,圆了几代人的“房梦”。

   完成危房改造2010户,这是州住建部门为巴东描画的一条指标硬杠杠。在这根指挥棒下,县住建部门锁定贫困户、五保户、受灾户这批特殊群体,踩住精准认定、鉴别、改造、监督和资金补助“五部曲”,超指标完成1321户,成绩名列全州第二。破房换了新颜、无房有了新房,为了“寒士”的安居梦,请跟记者走进三个人物的生活片段,体验危房“改”出来的“今非昔比”。
 
  贫困户谭学武的悲与喜:伤心石板屋变身洋气抛物顶屋
       
  “沙、沙、沙……”12月6日,记者从巴东县茶店子集镇驱车32公里,历经1个小时颠簸来到天保山村14组,一栋青瓦白墙的抛屋顶屋前院子里,贫困户谭学武拿着扫帚打扫卫生。房前花草树木相间、良田阡陌纵横,宛如诗画中的山水田园。

  住上洋气、清新的房子,谭学武至今恍若做梦一般。以前,谭学武一家老小住在180平米的石板屋里,屋顶如书页一样的石板虽遮阳挡雨,每到夏季暴晒淋雨、冬季冷冻降霜,石板就会发生急剧的膨胀收缩物理变化,裂缝破损、松动滑落等让雨和风轻松“遛”进屋内。
     
  遇到暴雨季节,房子变成了水帘洞,锅碗瓢盆都来盛漏雨,也是杯水车薪。8年前,在谭学武脑海中烙印了这样一段辛酸记忆:一个寒冬的深夜,一阵阵狂风掠过石板屋顶,由于椽木受潮腐朽不堪重负,一块掉落的石板径直砸死了一头年猪。“太寒心了,看着满身是血的肥猪,有万般的伤心,却只能默默低头。”面对惨淡的现实,谭学武有些茫然。


谭学武打扫卫生
       
  转折就在2016年2月,身为贫困户的谭学武又被精准识别为危房改造户。在自筹1万、危房改造政策补贴8000元的资金支持下,谭学武把屋顶石板换成了琉璃瓦、土墙刷了白、屋内吊了顶,一栋丑小鸭式破房变成了白天鹅式新房。“这是真的吗?简直就是脱胎换骨呀!”当谭学武把修葺一新的房屋拍照传给远嫁秭归茅坪的女儿谭洁时,她立即被老家一新一旧的鲜明对比惊呆了。
       
  透不进寒风、钻不进冷雨,新房里的2016年春节,谭学武笑称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团圆年。“今年种了9亩烟叶,5万真金白银进了腰包,这日子过得带劲。”好事也跟凑热闹一样,对谭学武而言,可以说是家里家外双丰收。
        
  海拔1200米的天保山村,在危房改造政策春风的吹拂下,69栋危房转“危”为安,一栋栋绿白双色打底的新房镶嵌在山村田野上,勾勒出一幅有温度的安居图。“在危改政策下,我们村基本上消除了危房。”据村支书张和平介绍,在天保山村,2000亩银杏、350亩核桃的绿色产业版图铺开卷轴,危房改造69户、搬迁安置24户,谱写了一曲“安居乐业”的动情歌谣。
        
        五保户刘方俊的“老来福”:寄人屋檐下到乔迁新房
        
  两室一厅的户型,新房吊了顶、大门安了防盗门、小院坝铺了混凝土,在绿葱坡镇香家垭五组五保户刘方俊的新房里,他兴高采烈地带记者里里外外参观了个遍。“终于有了安乐窝了,再也不用过‘寄人屋檐下’的日子了。”今年63岁的刘方俊把这比成是“老来福”。

  9年前,刘方俊住在老祖宗留下的“老古董”里,一栋不知住了多少辈的古老木屋,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垮塌,村支书薛成柳第一时间赶来拍照和解难,安排与其弟弟刘方东同住一栋房子,弟弟住楼下、哥哥睡楼上,靠着一副手扶木梯,刘方俊在9载风雨中爬上爬下。
             
  种了两三亩地糊饱肚子,按月领取五保金不愁零花钱,虽住房寒酸了些,但刘方俊也不觉得苦。面对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他把指标让给了邻居们,因为离不开故园每一寸土地。2017年10月9日,一个“天上馅饼”砸到了刘方俊头上,他被纳入了危房改造户,不到三个月时间,一栋新房很快映入眼帘。


刘方俊整理新房
           
  12月5日,是刘方俊乔迁新居的日子,没有鞭炮和祝福,他一个人围着房子转了一圈又一圈,始终觉得看不够。买了一张新床,上面铺上了软绵的崭新毛毯,客厅放了一张方桌、几把木椅,擦洗得锃亮锃亮,“一夜激动得都睡不着觉呢,想着有了自己的家,这高兴劲儿就往上窜。”刘方俊指着新房笑出了声,捂住嘴巴略显几分羞涩。
           
  “明年我计划养一头猪,每天找点事打发时间,自己吃肉也方便些。”新房前院坝是水泥柱子支撑的吊板层,下面的空间可围成一个猪圈,刘方俊琢磨把这个小空间变成微型养猪场。
           
  空闲时分,刘方俊打开了电视,很快搜到新闻频道看起了新闻播报。“党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目标,鼓舞了我们的信心,从现在到2020年决胜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刘方俊还是一个“政治迷”,阔谈新时代新政策,他信手拈来。对于未来,他说:“只有饿死的懒人,没有撑死的勤快人。”
           
  受灾户代学刚:福祸相倚的一场意外雨灾
           
   “轰隆……”2017年7月26日晚凌晨一点,豆大的雨点砸在屋顶,忽然一声巨响打破了嘈杂的雨声,房子都跟着颤了一颤。家住绿葱坡镇杨家坪村三组的村民代学刚一股烟儿从床上爬起,在母亲杜光春的陪伴下,跑步到房屋后方一探究竟。
           
  眼前的一幕顿时惊煞了这对母子,三米高的垮塌土石方堵住了后墙,上方仍有泥石不间断滚落,后墙随时有被推倒的可能。撑着雨伞,代学刚和母亲的衣服纵然湿透,仍站在暴风雨中监视灾情动态一直到天明。

  在这栋房子里,代学刚和母亲相依为命,母子两生活十分艰辛。代学刚11岁时做农活不幸双手受伤,虽乡村医生及时诊治,依旧成了一个病痨,一到阴雨天气,疼痛难忍,无法做繁重的体力活。母亲成年抱着“药罐子”度日,虽列为了低保户,但还是支付不起医药费用。


代学刚整修房屋改善条件
           
  “这可咋办哟,房子要是没了,我和老母亲真是无路了。”眼前的一片狼藉,代学刚皱起了眉头。镇政府第一时间赶赴代学刚家中现场查看和及时上报了灾情,经县民政部门审核和批准,全县32户受灾户列为危房改造对象,代学刚也成了其中之一。
           
  一个星期时间,代学刚找了32个小工,清除了上百余方的塌方。在危房改造政策支持下,对屋顶进行了抛屋顶设计和铺设了琉璃瓦,把墙面刷上了白石灰,房屋在意外灾难中因祸得福,代学刚认为自己是个幸运儿,而危房改造政策就是“救星”。
           
  靠着一双手,代学刚把房屋重新捣鼓了一番,有了一种小洋楼的味道。“房子修好了,明年我再种上10亩辣椒,把收入再翻上一番。”今年,代学刚种了2亩辣椒,收入4000余元,圆了安居梦,对于小康梦,代学刚仍追梦不止。
 
主办单位:巴东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联系地址:巴东县信陵镇楚天路21号 邮政编码:444300 联系电话:0718-4333648
承办单位:巴东县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