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佐会
闲居恩施东大门——野三关镇已近一年,耳闻目睹一拨又一拨人,去距此二十多分钟车程的地方踏勘一处沟渠,归来莫不啧啧称赞,也时有留影与观感游记散见于电视或微信,近日更有地方官媒,言之凿凿地报道州文化体育局派来了文物文化专员,录影、拍照与考证,拟将此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那个叫做“红旗渠”的存在,是怎样一处风景?是怎样一座佳构?又有什么样的渊薮与传奇?日盛一日的好奇心,终于使我“偷”得浮生半日闲,邀约了两位伙伴一起去一探究竟。
是日,艳阳高照,蓝天如洗,初夏的阳光在杜鹃不舍晚春的声声啼叫中,由清晨的温暖,到近午时分,逐渐露出一丝狰狞。经过简单的咨询攻略,我们请朋友开车将我们一行三人送到了这个渠道的源头-位于水布垭镇的水流坪水库,开始了我们对这道水渠的脚步丈量。
据称,水渠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费时十一年,全长28公里。水渠随山就势,沿着一座大山的西面向前延伸,水渠宽约2米,深有1米有余,如果不是渠水的潺潺流淌,我们还以为我们跋涉的外堤一直在一个水平面呢。堤面小径宽约30-50公分,掩映在一丛丛荆棘绿草之中,渐行渐远,堤坝外面的峡谷也愈来愈深,但在树丛的遮盖与阻隔下,我们并没有感到宣扬的那份惊险与刺激,水渠上方时不时的塌方,提示着这座山的陡峭。日未当头,绿荫处处,左侧曲水缓流,右侧远山深壑,村舍隐隐,似有鸡鸣炊烟。一会儿落款水布垭镇,一会儿落款清太坪镇的安全警示牌,让我们有云山雾罩之感,这条水渠无疑穿行在两镇犬牙交错的插花地带。
虽已汗流夹背,但仍觉心旷神怡。行约六公里,时针已指向午后一点,饥肠辘辘中,一道新修的石阶适时的出现在眼前,我们遂沿着一块农家乐的指示牌,下到一个村庄-清太坪镇桥河村,也将是我们攻略设计中的终点,在这里吃过午饭后,我们将呼叫朋友接我们回住所。
循着那个“祖顺农家乐”游绝壁天河、品锦鸡神水、赏千年银杏、看佘婆婆古墓的招牌,我们来到了石阶下的第一家农舍。 农舍宽阔的院坝晒场上,正有一位貌似约五十多岁的汉子在翻晒陈年玉米,在他的热情招呼声中,农舍的女主人将我们邀进了院落。背崖而建的房屋,窗明几净,屋里陈设朴素而整洁,一条大黄狗懒懒的躺在院坝边的竹篱中。很快,一杯热茶在手,我们望着对面星星点点的白墙黑瓦,清风徐徐中,接受了女主人推荐的农家菜式。
见我们已怡然落座,男主人放下手中的活计,来为我们敬烟续水,并将此地的传说掌故娓娓道来。不几分钟,他那些神鹰搭救、锦鸡施水的故事,就将我们迷得五迷三道,当他指着目力能及的千年古银杏之时,我们迫不及待的趁着女主人还在择菜炖煮的间隙,就要去实地查看一番。似乎早在他的预料之中,他轻车熟路的把我们首先带到院落右下方100多米远的一座古墓群,用他的乡音,兴高采烈的讲述佘婆婆和谭公公亦古亦神的传说,感恩着先祖的护癗,原来,他是墓中谭氏始祖的第二十一代传人。
看过古墓,左行数百米,绕过两座农家小院,就是挂着“三千年树龄”铭牌的一簇古银杏,树的下方就是被这个男主人敬赞有加的神水-锦鸡泉,用神水净过手,以双掌为碗,虔诚地掬喝了三口,一股清洌甘甜直入心脾。
回到小院,已是饭熟菜香,在铺碗布碟的间隙,我忍不住问男主人,这个农家乐命名中,那个透着亲切的“祖顺”是您的孩子吧?他哈哈一笑,“祖顺是我的名字,我就是谭祖顺”!接着,他又道出,他已是七十有三的年纪,这个农家的名字,还是原县委书记甲哥所取呢。望着他童颜犹在,露出一口编贝般白牙的笑脸,听着他宏亮而清晰的嗓音,我恍然觉得,他就是他亦人亦仙的先祖的再世。
菜是山珍野味,竹笋、干瓜、腊蹄、白菜,莫不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清香,虽减肥的决定犹言在耳,我忍不住还是狠狠的“逮”了三大碗豆子蒸饭。
饭醉之后,我们遵从祖顺老先生的建议,决定再去探究被他描述为全渠精髓的下一段七公里,电话通知了准备来接我们的朋友,告诉了他新的会合地点。
重新上到水渠,向前不远,左侧高崖如削,右侧深渊莫测,渠道小径越来越窄,最窄处,似乎只能刚刚放下一只脚,右侧的树丛软草,已不能再遮掩住外侧的垂直深壑,水流湍急,阵风劲吹,烈日当空,坚硬地诠释着“绝壁天河”的含义。行到几处最窄处,我坚强的假装不去想,也不去瞄外侧的绝壁深渊,可我还是不由自主的猫下了身子,脚步打闪,迈着细碎的步子,力求快速通过,途中数次生出趴下,爬过去的念头。
全程七公里的这段水渠,依次叫做什么刀背岩、尖刀岩之类形象的称号,更有一处,水渠凿岩而过,回望那座百丈陡崖,六个当年开凿时的倒渣口,像六个小小的句号镶嵌在垂直的绝壁中,庆幸自己没有在洞中循着那丝亮光去探头探脑,一失足既是粉身碎骨的后怕,令我们都倒吸一口冷气!水渠其险其绝,自有专业驴友笔友描绘,我就不再作画虎类犬的记述了。
游完这段水渠,来到一座山脊,施宜古道和古驿站的遗迹尚存,放松之后,“我叫不紧张”的那种紧张顿时显现出来,筋疲力竭的虚弱,顾不上欣赏前方就是高峡平湖——水布垭电站建成后的碧水清江,也顾不上探访右方不远处,那个巴人先祖遗迹“三里城”。抱歉,旅者也有暴殄天物的疏漏与遗憾,对不起,三里城古迹,下次再约!
休整中,接我们下山的朋友开着车灰土飞扬地来了。自诩从小生在大山,长在大山的朋友,以一种本地人见惯不惊的不屑,“采访”我们的游感,我们零零碎碎的回答,可总结如下。
对红旗渠的推荐指数为五颗星,因为,如果你是正在“两学一做”的党员,红旗渠就是一面挂在绝壁上的党旗,坚苦创业、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等等内涵已经凝固在绝壁上;如果你是小有所成的企业家,红旗渠的建设过程,就是科学管理、合理协调的活教材;甚至,每一个人,每一个群体,都能从红旗渠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归依。
对红旗渠的不推荐指数为五颗星+,因为,美景实可期,生命价更高!朋友们,我不得不在此慎重的提示,这里目前还没有任何安全防范措施。
如果,你看过本文后,仍然执意要来,我会暗赞你的决定,不过,请为了家人,给自己买一份大额意外保险吧……
如果,你问我还会不会再来,会的!可能不为再游水渠,我只是想再到桥河村,在绝壁婆婆洞下,依长渠面远山,在古银杏树旁,春观百花,夏沐飞瀑,秋嬉彩叶,冬舞飘雪,餐清风饮神水,像孟夫子那样“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