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云转阴天 气温21-30℃
县委人大政府政协
首 页  新闻中心  我们巴东  旅游  文化  教育  财经  扶贫  招商  专题  论坛
在线投稿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民情之声> 正文
 
推进文化巴东、富裕巴东、智慧巴东、美丽巴东、幸福巴东建设的实施意见
 

发布时间:2017-09-07 16:00:25     投稿信箱:cjbdtougao@163.com

推进文化巴东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和县“十三五”规划中有关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及中央和省、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树立文化主角意识、文化效益意识和文化特色意识,向改革要红利、向精品要魅力、向创新要动力、向产业要实力、向市场要活力,弘扬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满足群众需求,为推动巴东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
  二、工作目标
  以建设文化巴东为目标,大力实施文化地标、文化惠民、文化精品、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新“五大工程”,坚定文化自信之脉,担当文化建设之责,塑造文化事业之魂,强健文化产业之根,凝聚文化创新之力,延伸文化服务之链,全面建成“设施健全、保障有力、覆盖城乡、服务规范、产品丰富、群众满意”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与旅游、文化与商贸、文化与工业、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融合发展,努力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全省体育强县”“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县”和“全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县”。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文化地标工程,凸现城乡文化内涵
  1.建设县城文化地标工程。一是建成集“三馆”(图书馆、文化馆、非遗展示馆)“两场”(演出剧场、文化广场)“三中心”(广播电视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民族文化活动中心)“一书城”(巴东民族书城)于一体的文化服务地标工程。二是建成集“两馆”(综合体育馆、游泳馆)“一街”(体育休闲商业街)“一场”(体育场)“一中心”(全民健身中心)于一体的体育健身地标工程。三是建成集“四园”(寇准主题文化公园、民族文化公园、巴人源森林公园、儿童游乐园)“一馆”(博物馆)“一基地”(烈士陵园红色教育基地)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地标工程,保护历史印记、塑造城市形象、彰显文化底蕴。
  2.建设乡集镇文化地标工程。按照“三室”(阅览室、教育培训室、管理辅助室)“一厅”(多功能活动厅)“一场”(文体活动广场)标准建成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集镇文体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室面积500平方米以上,文体活动广场1000平方米以上,配置相应设备器材,到2020年确保所有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各乡镇依托本土文化资源优势和特色,结合各自实际新建或改建主题博物馆、纪念馆和非遗传习所、展览馆、传承基地、文化传承园等文化地标工程。
  3.建设村(社区)文化地标工程。按照“七个一”(一个文体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套文化器乐器材、一套体育健身器械、一套广播音响器材、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标准,建成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室建设面积90平方米以上,文体活动广场500平方米以上,“百姓大舞台”90平方米以上,配置相应设备器材,到2020年实现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各村(社区)依托本地文化和自然资源,促进休闲度假、户外运动、摄影写生等智慧乡村旅游业态发展。
  (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4.推进各类文化资源免费开放。加强现有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演出剧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类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县级“三馆”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剧场座位数1000座以上,完善免费开放保障机制。推进公共文化资源免费开放,由县文新广局牵头,采取平台联建、场地联用、培训联做、活动联办、品牌联创方式推进公共文化资源错时或延时开放。加大社会文化资源开放力度,由县政府办公室牵头,整合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中小学校文化资源,向群众免费或优惠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综合效益。
  5.实施文化惠民和文化扶贫工程。每年举办文艺辅导培训160场(次)、文体活动1000场(次)、培训农村文艺团队100支、文艺团体作品展览60场(次),每年开展送戏下乡200场(次)、放映电影3000场(次),为每个农家书屋新增图书2000册,“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年累计接待群众不低于20万人(次)。每年新建村(社区)文体广场20个、组建文艺团队30支、健身队伍40支,安装更新农民体育健身器材50套,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建设任务。到2020年,确保村(社区)文体广场、健身器材、文艺团队、健身队伍、广播电视全覆盖,实现“文化设施建起来、文化队伍拉起来、文化活动搞起来、人民群众乐起来”目标。
  6.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方式。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贴、直接委托等方式,支持文化机构、文体协会、文化企业、文化社团等参与送戏下乡、送书下乡、文艺演出、全民健身、全民阅读、古籍保护、公益电影放映、地方戏曲进校园、文化体育人才培训、公共文化宣传研究、优秀出版物推荐导读、优秀文化遗产展示交流传承传播等“文化惠民”工程。制定公布《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目录清单》,完善和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方式,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相符合的文化资源配置和供给机制。利用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重要节假日,策划、组织、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每年举办一届三峡纤夫文化旅游节和全县职工运动会,每两年举办一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大展演,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三)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擦亮巴东文化名片
  7.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加快县级民族文化活动中心、非遗展示馆、乡镇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和非遗传习点建设,全面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个一”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国家级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大文保单位、文化遗存、革命遗址、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建成文物库房,提高文物陈列布展水平。对红三军军部、贺龙旧居、红三军枪炮局等一批红色革命遗址进行抢救性维修,集中复原长江三峡巴东段古栈道、摩崖石刻以及寇准白云亭,推进天子山手印岩画文化遗址保护区和神农溪纤夫文化生态园建设,力争将狮子包古建筑群、金果坪红色文化遗址、绝壁天河、天子山手印岩画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8.加强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工作。一是以巴人祖先廪君、北宋名相寇准等历史名人,辛亥革命元勋邓玉麟、红色革命志士贺龙元帅、段德昌、黄大鹏等革命先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民间艺术大师和“九佬十八匠”传统手工艺艺人为重点,宣传推介巴东历史文化名人和优秀文化传承人,建设巴东名人品牌。二是以“长江峡江号子”(国家级)为重点,做好“石工号子”“薅草锣鼓”“高腔山歌”“五句子山歌”和“民间吹打乐”等民间音乐类非遗项目的挖掘申报、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工作,建设巴东名歌品牌。三是以“土家撒叶儿嗬”(国家级)为重点,举办全国土家撒叶儿嗬大比武活动,做好“花鼓子”“龙灯舞”“春节花灯”等民间舞蹈类非遗项目的挖掘申报、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工作,建设巴东名舞品牌。四是以“巴东堂戏”(省级)和“巴东皮影戏”(省级)传统戏剧为重点,搜集、整理和创作一批精品剧目,作为戏曲进校园、进景区的经典剧目进行推介,建设巴东名戏品牌。充分利用巴东的名人、名歌、名舞、名戏“四大品牌”,参与各级各类文化交流、展演、比赛和调演活动,扩大文化巴东知名度和影响力。
  9.推出更多文化艺术精品力作。搜集整理、编撰出版文化巴东系列丛书。一是结合巴文化研究和中国廪君文化之乡创建,举办廪君文化高峰论坛,整理出版巴文化研究专著,创作小说《廪君》。二是搜集整理古代和现当代有关巴东的诗词,结集出版《诗巴东》。三是搜集整理流传民间有关寇准的故事传说,录制出版发行《寇准的故事》音频光盘。四是搜集整理有关巴东文化旅游的图片影像,出版《美丽巴东》精品画册。五是以巴东文化资源和重要文化遗产为基础,整理出版《巴东地域文化概述》、《巴东文物图典》和《巴东非遗项目名录》。
(四)实施文化产业工程,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10.支持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放宽投资领域和市场准入条件,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支持文化市场主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和各项文化设施运营管理,对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民营文化企业,政府在土地使用、规费征收、税收、项目建设等方面按政策给予优惠。对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民营文化企业,在水、电、气等能源消耗上执行居民生活价格标准,并给予国有文化单位同等补贴。
  11.推进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发展印刷出版、图书零售、网络服务、歌舞娱乐、广告传媒、演艺会展、艺术培训等传统文化产业,以巴东县城盈彩水岸、民俗风情街和体育休闲商业街、黄土坡地质公园、平阳坝高铁小镇、沿渡河纤夫文化走廊、绿葱坡越野汽车主题文化公园、野三关千年老街、水布垭廪君故里风情街等项目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体育健身等文化旅游实体经济,打造具有巴东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突破发展文化传媒、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扶持新媒体、数字影院、电子商务等新型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重点突出、实力强大”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12.实现文化旅游商贸融合发展。加大各级各类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工作力度,推进文化与旅游、工业、商贸及新型城镇化建设融合发展。一是实现文旅互融。以三峡纤夫文化为背景,为长江神农溪旅游景区量身创编民族歌舞诗剧《纤夫的爱》;以“廪君东征与盐阳女神的爱情故事”为主题,为清江水布垭旅游景区创编民族歌舞诗剧《清江长歌》。通过创编原创精品剧目,推进纤夫文化、廪君文化与神农溪、链子溪、巫峡口、女人谷、无源洞、清江画廊、长江三峡、小神农架等景区景点相互渗透融合发展,增加文艺演出和旅游接待收入,使“纤夫文化”和“廪君文化”真正成为巴东文化名片。二是实现文工、文商互融。以三峡老窖酒传统酿造技艺、绿茶制作技艺、巴东五香豆干制作技艺、“九佬十八匠”传统手工艺为重点,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传统技艺类、传统美术类、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进行深度开发利用,促进酒文化与酒产业、茶文化与茶产业、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加工业相互渗透融合发展,将野三关建成“武陵酒都”。三是实现文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互融。在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各项规划中,要有文化考量和文化表现,特别是在盈彩水岸、地质公园、商业街区、文化走廊、高铁小镇、主题公园等城镇化项目建设中,要充分彰显和弘扬本土文化,建设独具文化内涵和巴东特色的山水之城、魅力之城,实现文化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互渗透融合发展。
  (五)实施文化创新工程,提升文化建设水平
  13.加强广播影视服务能力建设。更新广播电视机构采编、制作、播出、发射、传输设施设备,提高自办广播电视节目采编制作播出水平。稳步推进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和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加快广播电视台、无线发射台(站)、广播“村村响”播控体系建设,全面实施数字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农村广播电视安装维修综合服务网点,确保人民群众能免费、稳定接收到中央和省、州、县数字广播电视节目。加快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完善数字化电影发行放映网络,实现县城和乡集镇数字影院全覆盖。
  14.加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接入服务,加快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建设。创新管理与服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微博、微信等社会化综合信息平台,重点加强“云上巴东”平台建设和手机APP客户端推广应用,提高文化服务能力和舆论引导水平,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建设安全稳定、可管可控的综合文化信息服务平台。
  15.建设融媒体数字文化传播系统。整合宽带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文化传播平台,实现传统媒体、新型媒体同步发展。统筹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农家书屋、数字电影放映、数字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建设等项目,实现“三网”(宽带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四机”(收音机、电视机、计算机、智能手机)融合使用,努力构建“混合覆盖、标准统一、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功能齐全”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6.成立巴东县文化建设委员会。由县委书记任主任,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任常务副主任,县四大家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宣传、文新广、旅游、民宗、教育、财政、编办、人社、发改、国土、住建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对文化建设进行整体设计、统筹协调、督办检查。建立文化建设重大问题和急难问题特事特办的绿色通道,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每年至少召开2次专题会议,研究文化建设相关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部门按照“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原则,将文化建设纳入议事日程,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或专项行动计划,统筹推进落实。
  (二)深化体制改革
  17.理顺文化单位职能职责。组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监管审读中心,建成文化市场综合监控平台,加强公共媒介和文化市场监管。整合乡镇文体服务中心、广电服务中心资源,组建乡镇综合文化站。
  18.加快产业市场要素建设。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制定并落实吸引民营资本参与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扶持各类文化企业、社团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研发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提升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保障“两项支出”
  19.预算文化建设工作经费。按规定将文化遗产保护、图书文献资料购置、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联、“扫黄打非”等工作经费和文体协会活动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确保文化单位正常运转和各项群众文体活动有效开展。
  20.设立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整合各类公共文化体育建设资金,每年筹集安排500万元,用于重点公共文化基础建设、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购买、社会文体团体培训,以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优秀文化体育人才和优秀文艺作品的资助、扶持和激励。
  (四)建设“三支队伍”
  21.建设文化干部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好配强文化单位领导班子,加强现有文化队伍培养选拔和优秀文化人才的开发引进工作,把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理论水平高、熟悉文化工作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建设一支有文化、懂专业、会管理的文化干部队伍。
  22.建设文化专家队伍。充实更新“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两中心”(非遗保护中心、传承展演中心)、“一台”(广播电视台)和“一站”(乡镇综合文化站)专业技术人才,逐年补充人员,逐年提高待遇,确保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3名以上工作人员,每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备1名以上专职文化管理员。建实建强文联组织,加强文体协会、文艺社团队伍建设,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各文艺家协会、体育协会和社会文艺团队发展。
  23.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深入实施“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文化人才专项支持计划,壮大文化志愿者、社会体育指导员、文体协会骨干会员队伍,每年从县级文化单位、文体社团和各类文体教育培训机构选派30名文化志愿者,到乡镇、村(社区)开展业务培训指导。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培育工程,培训非遗传承人、民间艺术大师和“九佬十八匠”传统手工艺艺人,举办非遗传承人技艺与成果展,促进非遗传承传播。
  (五)强化激励考评
  24.实施人才和作品激励计划。建立民间文化传承人补贴制度,完善文化体育人才考核评估办法和激励机制。对县政府认定的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民间艺术大师适当发放传承补贴,对县政府评选的杰出文化体育人才发放一次性人才津贴,对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的文艺作品和非遗项目,由县政府按照《巴东县文学艺术精品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奖励办法》(巴政办发〔2008〕119号)给予激励,对表现出色、贡献突出的文化工作者、竞技体育人才和具有重大影响、重大突破的优秀文化成果,由县政府予以表扬。
  25.加强文化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加强对文化巴东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科学制定文化建设考评体系,严格目标责任考核,提高文化建设考评权重,并将文化巴东建设纳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考评体系,其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各乡镇、各部门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确保本《实施意见》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推进富裕巴东建设的实施意见
 
  推进富裕巴东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农业特色产业持续壮大,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明显增强;绿色富硒食品加工业、清洁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等支柱产业基本形成,冲刺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8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双八十”目标,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绿色富硒食品生产基地和全省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打赢旅游翻身仗,生态文化旅游建设成为引领巴东经济转型的支柱产业,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基本建成全国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基地;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7%以上;打赢财税突围仗,财政收支矛盾有效缓解,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8亿元;打赢交通阵地仗,建成一批重大交通项目,三峡库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初具雏形。到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3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居于全州前列,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成产业发达、财源稳固、生活殷实的富裕巴东。
  一、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着力提高农业供给质量。稳步发展粮油种植。大力实施马铃薯主粮化项目,探索建立“双低”油菜生产保护区。力争到2020年,粮食年产量达23万吨、油料年产量达3.2万吨。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610”工程,建成生态茶叶基地10万亩、优质柑橘基地10万亩、叶用银杏基地10万亩、核桃基地10万亩、绿色蔬菜基地10万亩、中药材GAP基地10万亩、商品生猪养殖100万头。(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畜牧兽医局、县林业局,各乡镇政府)
  (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坡改梯、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到2020年新增高标准农田12.88万亩。积极申报国家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强化生态保护与恢复,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实施退化耕地综合治理、污染耕地阻控修复、土壤肥力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监测建设等项目,到2020年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土壤酸化治理达25.5万亩、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减少35%。建设富硒食品加工园,到2020年,建成绿色富硒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56万亩,实现绿色富硒农产品加工业产值50亿元。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培育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推广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逐步实现茶叶、油菜、马铃薯等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快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建立检测设备和检测结果信息共享机制,建立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出机制,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畜牧兽医局、县发改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水利水产局、县水保局、县质监局、县硒资源局,各乡镇政府)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动“三权分置”有序实施,探索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着力培育一批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业加工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到2020年农村经营主体达到3000家以上,创建县级及以上示范社、示范农场300家以上。整合职业培训资源,围绕茶叶、柑橘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实施“区域公共品牌+主导产业子品牌+硒标识”的品牌战略,大力开展农业“三品”认证,保护和利用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到2020年“三品”认证标志达到100个以上,“三品”特色农产品基地达30万亩以上。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支持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发展冷库等仓储设施,利用农村淘宝、供销e家等平台开展农产品反向销售,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探索建立产地质量证明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链条。(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畜牧兽医局、县农经局、县金融办、县人社局、县质监局、县商务局、县供销社、县硒资源局,各乡镇政府)
  二、大力发展新型工业
  (一)打造四大产业集群。打造绿色富硒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努力做大酒业。大力扶持三峡酒业、水布垭酒业、茅源酒业、山哥红高粱食品公司等企业,支持酒类企业精细化开发产品,分区域开展精准营销,建立稳固的销售渠道,到2020年,原酒年产量达到3.5万吨,商品白酒年产量达到8万吨。支持茶叶企业扩大产能,引进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引进红茶、黑茶等制茶工艺,深度开发夏茶、秋茶,到2020年,茶叶年产量达到1.5万吨。支持葛汁饮料、矿泉水等饮料加工企业扩大产能,支持核桃、魔芋加工企业积极开发深精加工产品,积极引进脱水蔬菜、银杏果开发、肉类制品深精加工、柑橘深加工等企业。到2020年,绿色富硒食品加工集群年产值达到42亿元。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集群。积极争取清江抽水蓄能发电项目,有序推进支井河、万福河、庙坪河等流域水电开发,新增水电装机5.6万KW。积极推进“国网阳光扶贫行动”,规划建设村级光伏扶贫发电站,解决村级集体经济空壳问题。加强风能发电、光伏发电、页岩气勘探企业招商引资,促进风能、太阳能、页岩气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到2020年,清洁能源装机总量达到247万千瓦,年产值达到20亿元。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电子产业园建设,积极引进电子信息类企业入驻。加强与武汉、襄阳等地的大型汽车制造企业的合作,重点支持博宇工贸等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低速电动车等汽车制造业,支持荣盛服装等企业发展纺织服装制造业。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集群年产值达到13亿元。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支持时珍堂药业发展玄参、独活等中药材基地,扩大优势中药材产品种植加工规模,发展中药饮片、中成药制剂。支持天豪生物科技建设银杏叶提取物研发及加工项目,努力推进10万亩GAP中药材生产基地及加工建设项目。抢抓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转移契机,与北京市生物医药重点企业两地共建基地及制药厂,打造生物医药产业转移承接园。到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年产值达到5亿元。(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农业局、县商务局、县水利水产局、县发改局、县食药监局、县供电公司,各乡镇政府)
  (二)壮大产业集聚平台。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溪丘湾生态经济园、县城沿江经济园为支点,不断促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引领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提升开发区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开发区道路、电力、燃气、供水、通信、消防、治污等设施,科学规划功能布局,突出生产功能,统筹生活区、商务区、办公区等城市功能建设,配套完善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强化开发区经济管理权限,完善开发区财政预算管理和独立核算机制,法律规定明确由县级政府部门实施的经济社会管理职权,按程序委托给开发区实施。完善开发区运营机制,支持开发区以国有企业为依托,通过股权融资、长期贷款、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融资,积极开展土地收储、厂房建设。积极利用北京对口支援、杭州对口支援等机遇,与对口支援单位合作共建开发区,引进企业、品牌、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住建局、县卫计局、县教育局、县文新广局、县编办、县国土资源局、县发改局、县商务局,相关乡镇政府)
  (三)培育名企名品名牌。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制定品牌培育规划,开展驰名商标、湖北名牌、著名商标、地理标志、名优特色产品创建活动,扩大品牌总量,提升品牌质量,巩固经济开发区省级富硒农产品深加工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成果,支持创建国家级示范区。大力实施质量强县战略,加大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力度,鼓励引导企业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创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品牌企业。大力实施企业家成长工程,定期开展企业家及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组织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打造一支勇于开拓、善于经营、创新务实的企业家队伍。(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质监局、县农业局、县工商局、县住建局、县工商联、县人社局,各乡镇政府)
  (四)支持工业企业发展。实施市场主体增量行动,积极推进“个转企”“小(新)进规”。支持企业技改扩能,出台财政奖补政策,对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购置机器设备等予以适当补助。深入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支持企业创建各级政府科技企业孵化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引导高校院所在我县转化科技成果。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对经认定的总部企业按规定实施税收返还等政策。大力引进创新团队与高层次实用型人才,形成县级高端创新人才集聚地。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每年引导2000名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商务局、县工商联、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科技局,各乡镇政府)
  三、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
  (一)全力建设核心景区。强化双核四区总体布局,加强核心景区建设。打造双神探奇片区,加快推进神农溪景区的提档升级和延伸开发,建成神农温泉景区,加强景区间的衔接联动,整合打造集峡江观光摄影、古水运文化体验、豌豆角木船漂流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游船游客上岸游和自驾游游客上船游,年接待游客达到400万人次。打造悠游峡江片区,加快巫峡口景区建设,力争2019年正式接待游客并创建国家4A级景区。加快推进巴人河景区深度开发,打造景区标志性引爆点产品,年接待游客达到100万人次。规划建设黄土坡地质公园,加强无源洞景区招商引资,推动景区全面提档升级,年接待游客达到100万人次。打造原乡野奢片区,加快铁厂荒森林花海、冬季滑雪场等项目建设,建设野三关高山养生休闲度假旅游区,加快推进泗渡河高桥峡谷景区建设,实现2019年正式接待游客并创建国家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达到100万人次。打造巴土记忆片区,加快廪君文化公园、水布垭游客中心、绝壁天河景区建设,开发清江画廊、寻秘巴土、谭氏寻宗等项目,招商开发祖师观、花天河等景区,年接待游客达到100万人次。(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商务局、县林业局、湖北扬帆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县厚德公司,相关乡镇政府)
  (二)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强化县城、野三关旅游服务功能,加快发展餐饮住宿、文化娱乐、旅游接待等旅游服务业,打造分别以盈彩水岸、武陵酒都为核心的休闲旅游城镇。高标准建设绿色生态旅游公路,在南北大通道规划建设南家垭、二淌垭、野三河、善家河、中村、茶店子朱砂土等六个旅游综合服务区和信陵镇、野三关镇、水布垭镇等三个自驾游营地,加强沿线集镇及中心村风貌改造,形成一线串珠的绿色生态休闲廊道。大力发展新型旅游业态,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愁牛洞坪、印象野花谷、野趣天台山、采摘西溪坝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大力发展以考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文化研讨为重点的文化旅游和以温泉度假、森林度假、生态疗养为重点的生态旅游。(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商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住建局、县文新广局、县林业局、县卫计局、湖北扬帆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县城投公司,相关乡镇政府)
  (三)提升旅游品牌价值。持续举办以神农溪纤夫文化为主题的纤夫文化旅游节和以醉美乡愁为主题的牛洞坪油菜花节等活动,策划举办以巴人之源为主题的巴土儿女寻根祭祖活动,力争打造一批区域性重要旅游节庆活动。推动长江三峡游线路、大清江游线路、神张游线路等区域协作,精心策划营销旅游线路和产品,科学确立宣传促销目标城市,以产品推介会、洽谈会、路演等形式开展精准促销。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对旅游直通车、团队游、自驾游、旅游专列等给予激励。(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文新广局、湖北扬帆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相关乡镇政府)
  (四)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强化旅游公路建设,建成县城至大面山、水布垭至三里城、羊乳山至甘家坪、谭家村至泗渡河等旅游公路,积极争取长江自驾游滚装船码头立项建设。加强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完善旅游景区服务设施。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育撒叶儿荷、巴东堂戏等演艺队伍。加强星级酒店建设,提升酒店服务水平。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开发一批特色旅游产品。推动智慧旅游发展,加强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实现所有景区WIFI信号全覆盖;建立健全景区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信息发布、虚拟漫游、路线规划与预览、线上支付等功能,建设景区电子票务系统、智能讲解系统等,打造智慧景区。(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文新广局、县商务局、县经信局、湖北扬帆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电信巴东分公司、移动巴东分公司、联通巴东分公司、楚天视讯巴东支公司、恩施铁塔公司巴东办事处,相关乡镇政府)
  (五)强化旅游发展保障。完善旅游投入机制,以湖北扬帆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全县旅游景区开发平台,通过股权融资、长期贷款、基金定投等融资方式不断壮大湖北扬帆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实力;强力推进旅游招商,加强湖北扬帆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有实力的旅游企业集团合作,通过联合开发、并购等方式推动核心景区开发。建立旅游综合执法体系,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和旅游工商分局,完善旅游综合协调、旅游案件联合查办、旅游投诉统一受理等综合监管机制。加强对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的安全监管,完善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应急救援工作队伍。强化旅游景区及主要通道的规划管控,加强生态保护,严厉打击破坏山体、河道等行为,提升景区及周边村垃圾、污水处理能力。(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商务局、县编办、县规划局、县环保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水利水产局、县住建局、湖北扬帆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相关乡镇政府)
  四、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
  (一)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依托长江巴东港建设县城水陆联运物流园,依托巴东火车站建设野三关公铁联运物流园,加快推进江北物流园建设,完善集仓储配送、加工包装、运输货代、大宗商品转运等铁公水联运服务功能。加强物流园区与开发区对接,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对接联动。支持发展冷链物流,完善肉类、蔬菜、鲜果等生鲜产品配送体系。加强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支持农村淘宝、京东商城等电商企业拓展布局。支持供销社在中心村建立物流网点,推进本地农产品反向销售。(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物流局、县供销社,各乡镇政府)
  (二)做大做强商贸服务业。加强商业街区规划,支持城市综合体和商业步行街建设,在县城和野三关规划建设核心商业圈。鼓励商贸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金山商贸城、聚宝盆、农商城、云海批发城、焦家湾汽车城等商贸中心建设和发展。加快培育一批大型商贸服务企业,积极引进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在我县设立分支机构,力争到2020年限上商贸企业达到120家。持续推进“镇超工程”,积极构建农村现代商业网络。依法打击商业欺诈和违法交易行为,努力营造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规划局、县工商局,各乡镇政府)
  (三)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强房地产开发结构、建设规模和空间布局的管控,坚决打击不符合规划条件的建设行为。分类引导房地产健康发展,支持商业地产、工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养生等新型地产的发展,有计划地增加土地供应,适度控制商品住房的增量,引导品质提升。对城市和城镇郊区进行前瞻性规划,为城市和城镇的发展提供空间,有序引导农民进镇进城。大力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完善房地产交易市场,规范发展房地产中介服务,大力发展房地产金融信贷服务,不断提升物业服务和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规划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商务局,各乡镇政府)
  (四)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支持电商产业园发展,引导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入驻,形成电商发展集聚效应。依托“农民办事不出村”平台,打造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依托农村淘宝、淘实惠、供销e家等平台,构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培训,确保每个村至少有3名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供销社,各乡镇政府)
  五、强化发展保障
  (一)夯实交通底盘。大力推进郑万铁路建设,加快推进长江综合码头建设,积极争取神农溪通用机场,建成巴野路、长江大桥至平阳坝快速通道,积极推进巴张高速前期工作,力争先行实施沪蓉、沪渝高速连接段,积极开展郑贵高铁、沪汉蓉高铁等项目立项工作,打造集公、铁、水、空为一体的三峡库区立体交通枢纽。建成清江大桥及联络线,启动建设青花路、绿葱坡国防公路,实施巴鹤公路野三关绕镇段、清江大桥至泗淌段、泗淌至金果坪段、长阳盐池河至长岭、麻石坪至五峰牛庄等国省干线升级改造,弥补对内对外交通短板。建设“四好农村路”569公里,加强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畅通县域交通毛细血管。(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发改局,各乡镇政府)
  (二)强化财政收支管理。加强税收征管,加大房地产行业、非煤矿山、重点企业等重点行业税收稽查力度,做到应收尽收。优化办税服务,实施国地税互相进驻、联合办税、一站式受理、一站式办理的征管方式。强化预算约束,严格预算执行,严控支出预算追加。加强项目投资评审和决算审计,严控项目支出预算和超预算支出。围绕精准扶贫、重点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统筹使用财政资金,发挥资金整合效益。(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
  (三)做大投融资平台。依法向国有投资公司注入国有林场、土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和市政场馆等相关资源、资产。围绕重点项目建设编制土地收储计划,将县土地储备中心已经收储的土地依法出让给国有投资公司。大力支持国有投资公司积极争取国家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中长期贷款以及基金投入,拓宽多种融资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责任单位:县国资局、县国土资源局、县金融办、县城投公司、县神投公司、县厚德公司、湖北扬帆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四)强化招商引资。完善招商项目库建设,围绕“四大产业链条”等产业,谋划储备一批重点项目。以承接长三角、京津地区、珠三角等产业转移为重点,派出招商小分队精准对接有意向的企业,强力突破大项目招引。强化以商引商,积极鼓励已落地的投资商增资扩能,引导和带动相关行业的客商投资。强化招商项目落地服务,树立“富商、亲商、安商”理念,积极主动做好跟踪服务。(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各乡镇政府)
  (五)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精简投资审批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建立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和规范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责任追溯制度、经营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切实降低民间投资要素成本,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县编办、县发改局,各乡镇政府)
  (六)加强金融支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加大政府增信力度,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政银集合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小微企业助保贷等业务,切实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特别是抵押不足类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企业过桥资金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化金融信用环境,联合法院、公安等部门,认真开展风险企业帮扶和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专项行动,全力化解不良贷款,积极争创“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加大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力度,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帮助企业解决挂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股改、挂牌和上市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切实加大对已挂牌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责任单位:县金融办、县财政局、人行巴东县支行、县银监办、县公安局、县人民法院、县城投公司,各乡镇政府)
 
   
 
推进智慧巴东建设的实施意见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智慧湖北建设的意见》(鄂政发〔2015〕52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智慧湖北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发〔2015〕55号)及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的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现就建设智慧巴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智慧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市场需求和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全面推进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应用体系建设,突出为民、便民、惠民,不断提高全县各行业各领域智慧化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感知度、满意度、幸福度。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建成较为完善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实现100M无线宽带、有线宽带网络全覆盖,全县农村宽带普及率达50%以上。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各领域智慧化广泛应用,较2016年新增省级“两化融合”企业5家,信息产业年收入达到6.4亿元,年增长率在8%左右,实现信息技术向工业企业全面渗透,“两化融合”水平明显增强;城市感知能力、网络传输环境及信息处理能力全面提升;运用智慧化手段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基本形成以信息设备制造业、现代信息服务业为龙头带动的涵盖各行各业的一大批智慧产业,将巴东打造成武陵山区信息化建设先进县和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
  三、主要任务
  以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建设基础支撑体系、智慧应用体系、智慧产业体系、综合保障体系为重点,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持续推进”的策略,逐步建设智慧巴东。
  (一)实施“两大基础工程”
  1.信息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建设高速宽带网、泛在无线网、感知物联网三个基础网络,建成“天上无线、地下有线”2张100M宽带网,促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抢抓国家推进“宽带中国”建设机遇,大力实施“宽带乡村”惠民工程,实现全县322个行政村全部通宽带。打造WIFI城乡,实现全县所有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和宾馆、码头、停车场、饭店、景区无线网络不再设密码,免费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光网城市”,加快现有骨干网络的改造升级,新建小区光纤入户、老旧小区光纤入户改造均达到100%。加快4G网络建设,增加基站数量,实现4G网络在12个乡镇和322个行政村全覆盖,提升铁塔等配套基础设施资源共建共享。大力引进和发展物联网技术,提升城市感知能力。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全社会积极支持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各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破坏信息基础设施行为的打击力度。(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公安局、电信巴东分公司、移动巴东分公司、联通巴东分公司、楚天视讯巴东支公司、恩施铁塔公司巴东办事处,各乡镇政府)
  2.推进大数据云服务和建立安全体系工程。大力发展大数据技术应用,适时组建巴东县大数据应用管理局,完善基础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汇聚交换和开发共享,逐步打破部门行业信息孤岛,实现各类公共数据资源融合共用共享。鼓励和支持恩施云计算中心入驻巴东,实现由基础设施服务向平台服务、软件服务拓展,由单纯电子政务云向电子商务云、城市综合云发展,形成区域云计算服务能力,打造城市智慧新引擎,发挥集聚辐射功能。建立统一的信息安全组织保障体系,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责任,确保信息存储、使用安全;构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灾难恢复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以云中心公共平台数据、资源库以及整个应用系统构建的安全屏障,防止外来攻击和入侵,构成信息的合法访问机制。从物理、网络、主机、应用、终端和数据几个层面建立起强健的信息安全技术保障;构建定期的信息安全风险测评、评估机制,对信息系统存在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并配备有相应的有效措施。(责任单位:县直各单位,电信巴东分公司、移动巴东分公司、联通巴东分公司、楚天视讯巴东支公司)
  (二)加快发展“三大智慧产业”
  1.加快发展智慧农业产业。顺应“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整合农业、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等行政主管部门信息系统现有数据资源,建设巴东县现代农业大数据平台。依托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大力推广卫星遥感监测等先进技术,加快传统农业智能改造,逐渐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市场营销智能化。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农业生产资料投放针对性、时效性、精准性,逐步实现农业生长环境智能控制。改造提升农产品溯源系统,有效监控农产品质量,严格落实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为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富硒食品生产基地提供技术支撑。(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农经局、县畜牧兽医局、县供销社,各乡镇政府)
  2.加快发展智慧物流产业。建设完善、高效、可靠的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实现物流运作的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引导企业自建物流信息系统和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接入,鼓励中小型物流企业利用县级平台快速搭建自有服务,建成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以创建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为载体,建设信用、认证、支付、标准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引导企业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应用。(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商务局、县供销社,各乡镇政府)
  3.加快发展智慧制造产业。以食品、医药、新能源产业为重点,推动“两化融合”,加快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营销、服务等各环节的全面深入应用。以行业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快产业链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双轮驱动”,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智能化发展,建设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智慧园区。(责任单位:巴东经济开发区、巴东生态经济园、县经信局,各乡镇政府)
  (三)建设“五大基础平台”
  1.建设智慧政务平台。充分整合利用全县电子政务网络设施,推动政务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向云计算模式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迁移。对全县三级行政审批服务平台、政务协同办公平台以及接入平台的各业务部门的业务系统进行重构和升级,并接入县大数据中心和“云上巴东”客户端,满足数据存储、交换和共享开放需求,促进数据流动和价值挖掘。推行移动政务,加强基层移动办事终端、自助终端等辅助设备的配备和运用。持续推进“长江云·云上恩施·云上巴东”应用平台建设。
  升级整合农民办事不出村信息化服务平台。依托全县322个农民办事不出村网点,在农村搭建322个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依托该平台逐步建设县、乡、村三级视频会议系统,打造信息化新农村服务系统,强化农村信息化应用的填充、升级和应用,进一步规范和整合网上审批事项,优化网上办事流程,全面公开服务信息,推广与民生密切联系的公共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对接恩施州智能化政务服务统一电子平台和全省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编办、县经信局、县政务服务中心、县广播电视台、县新闻中心及其他县直有关单位,各乡镇政府)
  2.建设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和公共安全管理云平台。加快建设县城、乡集镇和中心村的视频监控云,构建社会治安实时监控预警体系,提升平安巴东建设智能化水平。以平安县城视频监控云存中心为载体,整合各类视频和监控资源,逐步构建城市综合视频监控网,并将其广泛运用到治安交通、城市管理、维稳处突等方面。依托公共安全管理云平台,通过视频监控、报警卡口、电子警察、人脸识别等信息采集,实现功能联动和业务协同,编织一张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于打防管控各项工作的“天网”。(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城管局,各乡镇政府)
  3.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平台。推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供销e家、淘实惠等农村电商平台的推动作用,切实解决农民买难和卖难的问题。围绕创建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目标, 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建设巴东电商产业园,建实乡镇、村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站),加快园区、乡(镇)、村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电商发展环境。(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供销社,各乡镇政府)
  4.建设信用信息汇集系统综合平台。建成信用巴东网站,建设涵盖政府信用信息、企业信用信息、个人信用信息的全县公共信用信息综合查询系统,实现跨部门、跨区域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提高信用信息应用水平,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发展环境明显改善。(责任单位: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政府)
  5.建设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搭建以大数据为基础,建设涵盖“扶贫政策、作战指挥、五个一批、大数据分析、工作动态”的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与省、州精准扶贫平台有效对接,使各类扶贫信息资源一张网运行。(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各乡镇政府)
   (四)推进“十大智慧工程”
  1.智慧旅游工程。探索建立云计算、互联网和大数据环境下的巴东县全域旅游云平台建设。推动建成以旅游集散地、车站、景区景点、宾馆饭店等重点涉旅场所为主要信息采集点,以游客数量、归属地、活动轨迹、驻留时长、消费行为等基础旅游数据为采集重点的旅游信息采集体系。实现3A级以上景区4G网络全覆盖;有序推动智慧旅游体验中心及智能停车引导系统建设;出台巴东一日游、二日游等产品实施方案,实施全域旅游一卡通工程。加快改造核心景区门禁道闸系统,利用二维码、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设计开发全域旅游一卡通虚拟卡,实现手机移动终端购买、支付、验证、入园、景区导览、线路规划及社交分享等功能。整合汇聚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周边服务资源,建成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推动全域旅游公共服务、旅游行业管理、旅游互动营销能力综合提升,将巴东县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责任单位:县旅游局、湖北扬帆旅游发展公司、电信巴东分公司、移动巴东分公司、联通巴东分公司、楚天视讯巴东支公司、恩施铁塔公司巴东办事处,景区内相关企业,有关乡镇政府)
  2.智慧交通工程。建设“一主两副”(全县交通应急指挥平台,道路运输信息及公路实时状况信息平台、港航信息管理平台)的智能交通应急指挥、出租车与公交车智能服务管理、电子收费、车内导航、铁水公站点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网站、微信、微博、移动应用等多种渠道,为公众提供道路通行状况、公交车辆、周边停车诱导等动态交通信息服务。力争用五年时间建成五大体系,即以通信视频监控和智能诱导系统、交通信息发布系统为主体的智慧路网体系,以智能化车辆、船舶、仓库为主体的智能装备体系,以客运售票平台、出租车电召服务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服务平台、公众出行服务平台为主体的智慧出行体系,以智慧物流节点、智慧物流市场、物流信息平台为主体的智慧服务体系,以数字公路、数字运输、数字港航、交通综合指挥平台为主体的智慧管理体系。(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公安局,各乡镇政府)
  3.智慧城管工程。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覆盖考核督查、市容市貌、查违控违、城市绿化、城市道路、静态交通、街景广告、内部管理、执法定位等全领域,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自动化、精细化,打造智慧城管。(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县住建局、县公安局,各乡镇政府)
  4.智慧住建工程。创新城市管道、沟渠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建筑智能化工程,建立准确完整、动态更新的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和地下管网数据库,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的智能化、可视化和协同化,建设智慧住建。(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规划局,各乡镇政府)
  5.智慧环保工程。建设环境感知系统和信息处理平台,实时采集分析污染源、水、空气、噪声、辐射等环境信息,实现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综合管理,建设智慧环保。(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各乡镇政府)
  6.智慧国土工程。以网络互联互通的国土资源“一张图”、电子政务平台、综合监管平台和共享服务平台为基础,构建覆盖全县的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智慧国土,实现对成果数据、项目流程等集中统一管理和对国土项目的智慧申报、审批、查询、监管。(责任单位:县国土资源局,各乡镇政府)
  7.智慧社保工程。完善人社专网建设,逐步建成县级人社网络中心,向上对接省州人社专网,向下延伸到各乡镇、村(社区)。以社会保障卡为依托,以人社部“一卡多用,全国通用”为总目标,实现社会保障卡可跨地区、跨业务直接办理个人的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开放向公共服务领域的集成应用,实现全国社会保障一卡通。(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各乡镇政府)
  8.智慧食药监工程。建设覆盖全县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电子监管系统,推行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公示,将食品药品经营不良记录和受处罚情况纳入全县诚信网络建设,构建技术支撑、全程覆盖、可溯可查的食品药品电子监管体系,建成智慧食药监。(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各乡镇政府)
  9.智慧教育工程。以“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为抓手,实现学校互联网带宽倍增和中小学校“班班通”普及率100%的目标,逐步普及“人人通”。接入湖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恩施州教育云平台,推动教育基础数据有序开放和共享,推动网络环境下教育模式创新,建成智慧课堂。(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各乡镇政府)
  10.智慧医疗工程。构建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库,建设覆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计划生育和综合管理业务的医疗健康管理和服务大数据应用体系。探索预约挂号、分级诊疗、远程医疗、检查检验结果共享、防治结合、医养结合、健康咨询等服务,优化形成规范、共享、互信的诊疗流程。(责任单位:县卫计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成立智慧巴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智慧巴东建设的统筹、设计和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经信局。将智慧巴东建设纳入全县目标责任书综合考评内容。
  (二)创新体制机制。适时组建巴东县大数据应用管理局后,所有智慧应用平台必须符合智慧巴东建设的整体设计,各应用的方案审查、工程立项投资、验收等均由大数据应用管理局集中统筹,未经审查或审批的,一律不得建设。探索智慧应用系统开发和智慧产业建设的有效模式,加强标准化建设和成功商业模式推广应用,最大程度提高效益。
  (三)强化政策支持。以基础设施和智能应用为重点,谋划一批有带动能力的重点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州相关政策支持。根据国家和省、州有关政策,研究出台财政扶持、税收减免、信贷服务、土地使用等方面的地方性政策,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智慧巴东建设。
  (四)集聚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一批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网络设施与商业应用经营管理人才。建立智慧巴东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提升科学决策水平。依托学校、园区、企业,建立各类信息专业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五)加大投入力度。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机制。探索设立智慧巴东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投入。建立财政资金引导投入机制,对承担智慧巴东建设项目的企业按政策给予一定支持。
  (六)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宣传力度,让市民充分感受智慧巴东建设带来的便利与实惠,提高市民对智慧巴东建设的认同感和参与度,真正形成“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推进美丽巴东建设的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力推进县“十三五”规划和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以美丽巴东建设为载体,着力于协调解决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着力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于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绿色发展。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原则,在保护中积极争取和开发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撬动点,在大保护前提下,实现巴东经济社会大发展。
  (二)坚持规划引领。树立“站位高、落点实、有特色、可实施”规划理念,强化执行和管理,注重城乡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的充分融合与衔接,引领和规范经济社会发展。
  (三)坚持凸显特色。紧密围绕“三基地一枢纽”(全国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基地、全国重要的绿色富硒食品生产基地、全省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三峡库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三张名片”(巴东教育、巴东文化、巴东城市)和“秘境巴东”等发展定位,凸显“三山两江”(武陵山、巫山、大巴山,长江、清江)、“壁挂县城”“神秘北纬30°”和资源优势等自然特色,凸显土家廪君文化、峡江纤夫文化和老区红色文化等人文特色。
  (四)坚持融合发展。与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六城”同创、特色农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和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全域旅游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资源整合,共促美丽巴东建设。
  (五)坚持齐抓共建。围绕建设目标,完善协作机制,促进各级各部门狠抓落实。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美丽巴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
  (六)坚持逐步推进。认真分析县情,合理确定建设目标和任务,分步实施、分类指导,注重沿路、沿江河湖畔及区域性连片建设和整治,以点带面,串点成线,点、线、面统筹衔接,推进全域建设。
  三、主要目标
  “绿色、生态”优势全面彰显,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低碳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城镇功能日趋完善,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六城”同创目标全面实现,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成山川秀美、生态良好、舒适宜居的美丽巴东。
  (一)山川秀美。深入开展“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土更净、城乡更美”五大专项行动,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千里银杏走廊、绿满荆楚、美丽乡村等重点项目,彰显武陵山、巫山、大巴山三山盘踞之雄伟,长江、清江两江分割之瑰丽,神农溪、女人谷等自然奇观点缀之隽秀,使秀美山川成为美丽巴东最显著的特征。到2020年,山地、河流、城市、乡村“四位一体”的绿色保护体系基本形成,全县362万亩林地得到全面保护,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大于40%,土壤侵蚀量减少30%,“三区两线”(北部长江三峡库区、中部煤炭开采塌陷区、南部清江水布垭库区,北部沪蓉高速线、南部沪渝高速线)周边范围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基本得到整治,自然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完美融合。
  (二)生态良好。着力构建“两江十三河三山八区”(“两江”即长江、清江,“十三河”即沿渡河、东瀼河、鳊鱼溪、万福河、小溪河、庙坪河、野三河、支井河、苦桃溪、桥河、泗渡河、支锁河、老沟;“三山”即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八区”即已有的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古银杏群落保护小区,待建的红腹锦鸡种源保护区、格子河石林地质公园、木莲种源保护区、平阳坝湿地公园、金果坪湿地公园、三峡平湖湿地公园)为主的生态保护格局,基本建成绿色全面覆盖、水土流失有效防治的库区生态屏障,森林、湿地和河流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全面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大气、土壤和水环境显著改善,绿色、低碳的生态经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森林覆盖率大于6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10天以上,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实现12个乡镇集镇全覆盖,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均大于90%,河流水质达标率大于80%,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大于55。
  (三)舒适宜居。推动产业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合一”,绿色市政、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空间和绿色廊道建设统筹推进,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镇,山清水秀和城景交融的城镇形象进一步彰显,精致大气和配套完善的城镇品质进一步形成,“六城”同创目标全面实现,县城围绕“三江六岸”(长江及两条支流神农溪、紫阳沟,长江、神农溪、紫阳沟两侧形成的绿色景观岸),建设山水园林城、民俗风情城、体育运动城、梯道博览城和文化旅游城,12个乡镇集镇建设成为宜居宜旅、各具优势的特色镇,322个村(社区)建设成为路畅、水清、村净、景美和民富的美丽乡村,“一城两翼—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体系不断完善。
  四、建设内容
  (一)改善生态环境,体现山川之美
  1.构建大美生态格局。维护和强化自然山水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保持作为生态网络骨架的自然地貌、河湖水系。依托山体、河流等自然载体,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重点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森林公园和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植被恢复工程,加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结合长江三峡、神农溪、小神农架、清江的保护与开发,构建区域景观生态网络格局,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编制主要河流河岸保护规划和防护林建设规划,受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大于45%。完善防洪体系,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强化河道生态功能保护,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改善片区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强化规划环评刚性约束,确保规划环评执行率100%。完成县域耕地红线划定工作并严格执行,开展耕地综合治理,减少水土流失,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林业局、县水利水产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农业局、县水保局,各乡镇政府)
  2.推进“绿满巴东”行动。推进绿色全覆盖工程,推进“四绿”(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工程建设,实现全县宜林地、无立木林地、通道绿化和村庄绿化应绿尽绿。实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欧投行贷款湖北省珍稀森林可持续经营和长江防护林工程等项目。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15万亩、人工造林5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中幼林抚育2万亩,按照“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突出重点、先易后难、注重实效”原则恢复地灾治理植被,完成67家矿山复绿工作,使林木绿化率达到78%,森林蓄积增加到1000万立方米。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和国有林管护措施,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完善防灾体系,坚守林地红线。保持“高压式”管理,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城管局,各乡镇政府)
  3.开展“清水治污”建设。加强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质达标率达到100%,积极开辟备用水源。实施主要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全面推行“河长制”,开展面源污染治理,提升水体质量,加强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实施巴东集镇污水处理全覆盖工程,并延伸到部分中心村,配套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收集管网,确保城镇污水处理率大于90%。推进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加强坡耕地水土流失和三峡库区屏障区治理。加强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持续开展重要水源地、河流“清网”行动,退河(库)进塘,建设好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坚决查处偷排、偷倒行为,坚决关停高排放、高污染企业,禁止在饮用水源地等受保护地区安全防护距离内入驻污染企业。(责任单位:县水利水产局、县住建局、县环保局、县水保局,各乡镇政府)
  4.实施“蓝天工程”。持续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建立区域联动机制,综合治理大气污染,推动全县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常态开展SO2、NO2、PM2.5、PM10、CO和O3六项指标监测,无严重污染情况出现。全面淘汰燃煤锅炉,划定并逐步扩大禁止燃煤区域,启动禁止燃煤区域内经营性餐馆和居民燃煤。强化对非煤矿山企业开采及加工环节污染治理,对大气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实施限期整改和关停措施。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减少机动车污染物排放。严格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准入门槛。严管严控道路运输、建设施工扬尘,强制实行城市垃圾、渣土密闭运输。加强餐饮油烟、露天焚烧和燃放烟花爆竹等污染治理。实施气象保障工程,加强气候变化监测评估和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公安局、县住建局、县质监局、县城管局、县气象局)
  5.狠抓“土肥地净”工作。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严格实行土壤环境监测,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制定和完善相关技术规范,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推广高效、低毒和低残留农药循环农业技术。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80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大于90%,推广绿肥种植。实施土壤酸化治理,推广面积12万亩。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和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率。开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利用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推进沼气、沼液和沼渣“三沼”综合利用工程。(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农业局、县食药监局、县畜牧兽医局,各乡镇政府)
  (二)提高发展质量,体现转型之美
  6.全力推进绿色工业。坚定不移去掉黑色经济、灰色经济,走绿色发展之路。认真做好低碳工业发展规划,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培育壮大新型工业,做大做强绿色富硒食品加工业、清洁能源、先进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四大产业集群,构建生态环保工业体系。强力推进风能开发,加强分布式光伏能源、生物质能的综合利用,努力建成全省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对上级部门发布的应进行清洁生产改造的重点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改造。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发展,确保单位GDP能耗控制在0.7吨标准煤/万元。积极推进工业废水回收利用工程,实施工业企业节水改造,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小于70 m3/万元。(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环保局、县经信局、巴东经济开发区,各乡镇政府)
  7.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坚持走有机、富硒农业发展道路,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绿色富硒食品生产基地。做好“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及富硒产品认证申报工作,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确保我县农产品质量和知名度双提升,打响“硒+农产品”品牌,确保全县主要农产品中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种植面积比重大于50%。发展银杏、核桃、茶叶、木本药材、柑橘和小水果等林业产业,鼓励适度发展花木景观林。规范水产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畜牧业、种植业,落实畜禽禁养区、限养区政策,推进适养区污染治理,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发展种养结合、绿色防控等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实施以灌区节水改造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确保全县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大于0.53。(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环保局、县经信局、县水利水产局、县质监局、县畜牧兽医局,各乡镇政府)
  8.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依托奇特的自然资源,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加快推进神农溪、泗渡河、铁厂荒、女人谷、巫峡口和绝壁天河等生态观光游核心景区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支持野三关镇、沿渡河镇、水布垭镇、信陵镇等创建湖北旅游名镇,持续推进牛洞坪、朱砂土、野花坪、穿心岩、石桥坪和铁厂荒等乡村旅游点开发,加快观光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启动凸显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民宿改造工程。办好牛洞坪油菜花节、纤夫文化节和廪君文化论坛,打响纤夫文化品牌、巴人始祖文化品牌、原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品牌和三峡旅游品牌,建成全国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基地。(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文新广局、县林业局、县农业局、湖北扬帆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各乡镇政府)
  9.着力建设生态服务业。发展绿色物流,以建设大型物流园区为载体,以电子商务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利用先进物流技术,有效整合区位交通优势,推行安全、无污染和节约资源的生态物流服务方式。提倡生态体验式购物理念,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细化功能分区,促进商贸业分门别类组团式发展,支持建设滨江商圈、农商城、汽车产业园、野三关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和云海批发城等大型商贸交易中心。大力支持电子商务发展,支持农村淘宝、供销e家、淘实惠等全面升级。运用节能环保技术,积极开发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的绿色房地产项目,推动房地产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依托良好的山、水和气候资源,加快养老、健身、休闲、保健和中医药养生等健康产业体系建设,打造巴东养生品牌。(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环保局、县住建局、县供销社、县卫计局、县交通运输局、巴东经济开发区,各乡镇政府)
  (三)统筹城乡发展,体现协调之美
  10.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完善中心城区规划,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及巴东高铁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加快《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乡(镇)区域规划》《村庄规划》《全县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县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等规划的编制。树立“产城融合”理念,做好城乡建设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和生态规划衔接工作,合理划定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以“生态红线应保尽保、景观格局有控有保和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为原则,形成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城乡空间格局。完善规划管理体系,认真做好规划执行监管,禁止在县城控制性规划区内新建单家独院式住宅,严格控制乡(镇)规划区无序建房,加强对农村建房管理等工作。推行绿线管制和“绿色图章”制度,使城镇绿线成为规划、建设的“高压线”,强化各类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审批和实施管理。(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规划局、县城管局,各乡镇政府)
  11.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建设。实施神农溪、巴一中西侧和巫峡广场西侧等县城梯道美化优化工程,高品质建设神农溪小区、长江盈彩水岸。大力实施县城进出口、庭院、公园和立体绿化等重点区域绿化。实施夜景升级、桥梁美化、星级公厕新建、垃圾中转站建设和路灯智能化控制改造等工程,开展城市噪声污染治理。实行“市场化、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坚持“直收直运”和“撤箱进院”等措施,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打造“长江边上最干净的县城”,推进“最干净乡镇”“最干净村庄”建设。结构合理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具备撤县建市的基本条件,县城成为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三峡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三峡风景名胜区和神农架风景名胜区的主要链接点、重要通道,野三关镇形成“三园三都”(新能源电子工业园、绿色食品加工园、创新创业园,酒都、凉都、药都) 雏形,沿渡河镇成为旅游集散中心城镇,茶店子镇成为县城“后花园”,其他乡镇形成以健康疗养、高山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红色文化和巴人文化为显著特征的特色城镇,50%乡集镇规划建设休闲公园。因地制宜建设以高铁小镇、谭家坪度假小镇为代表的民俗风情浓郁、服务功能配套、环境整洁优美、产业支撑有力和内外交通畅达的特色小镇10个。(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环保局、县城管局、县旅游局、县气象局、“六城”同创办,各乡镇政府)
  12.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以点带面,以景区周边、公路沿线和沿江沿岸为重点,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打造一批依托青山秀水、彰显传统民宿和萦绕乡愁记忆的特色村庄,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50个。加强对牛洞坪、朱砂土、郑家园和石桥坪等传统民宿村落的保护管理,加大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开发力度,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个。着力实施民居改造、易地搬迁、安全饮水和农村电网升级等惠民工程,建立完善“大型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行政村集中居住点—其他居民点”三级乡村居住体系。实施“清洁家园”工程,采取农村生活垃圾“户袋、村收、乡处理”运行模式,实现卫生保洁常态化,开展“三边”(山边、路边、河边)和“五清五改”(清垃圾、清粪便、清水沟、清材堆、清路障,改房、改水、改路、改厕、改圈)整治工作,推进种养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推进清洁能源入户和乡村清洁工程,农村清洁能源入户率达85%。深化宽带乡村、农民办事不出村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自然村宽带全覆盖。(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旅游局、县经信局、县农业局、县民宗局、县发改局、县文新广局、县政务服务中心,各乡镇政府)
  (四)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现生活之美
  13.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倡导“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理念,大力开展全民植绿、护绿活动。县城以城区绿地系统为主干,以近郊森林公园等大片林地为绿源,以河流、绿道为联络,以居住区绿地、城区湖泊水域为斑块,以立体绿化、地面停车场绿地、室内绿化为补充,形成完整的中心城区绿化体系,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使山、水、城、绿有机融合,体现“背山面水映城”的山城风貌。在12个乡镇大力建设小型公园和游憩绿廊,加强生产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沟渠绿化建设,充分利用乡土树种绿化道路、河岸、宅旁、庭院和公园等区域,形成“一街一景、处处有绿”的镇区绿化格局。构建镇区绿色生态网络,建设花园式、景点式单位和住宅区,全面提高镇区绿化质量。重点打造江河两岸、沪蓉及沪渝高速沿线“绿色示范村(社区)”50个,构建“房前有景,房后有林”的美丽画卷。(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县住建局、县城管局,各乡镇政府)
  14.坚持“以治促优”。以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城乡居民文明整体素质。严格执行规划,依法控违拆违,坚持“控拆并举、以控为主、以拆促控”原则,构筑预防违建“防火墙”,确保违章建筑零增长,对重要区域内乱搭乱建行为开展集中清理,依法拆除各类违章建(构)筑物。以整治乱搭乱建、乱摆乱设、乱停乱靠、乱贴乱画和乱堆乱倒等违规行为为重点,集中治理城市乱象,全力消除城镇管理顽疾。加强市政管理,完善市政设施,清除城区主次干道、人行道边上私设的水泥斜坡道。整治建筑工地不规范围挡,遏制随意堆放建筑材料行为。加强桥梁监测,保障桥梁安全运行,定期整修维护冲沟,保持排洪通道畅通。规范广告发布,加强户外广告管理,统一广告发布标准,集中拆除设置不规范、陈旧破损和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招牌和横幅,全面清理城市“牛皮癣”。推进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双修”工作。(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县住建局、“六城”同创办,各乡镇政府)
  15.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以生态村、生态乡镇、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美丽巴东“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开展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气象日、中国水周、全国土地日和中国植树节等重要纪念活动。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政府绿色采购比例大于80%。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实施节能、节水和节材行动,节能、节水器具普及率大于70%。引导市民选择公交出行方式,开展“无车日”活动,公众绿色出行率大于50%。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理念,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比例达到100%,环境信息公开率、公众对生态文明知识知晓度和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均大于80%。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生态文化载体建设,逐步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环保局、县水利水产局、县林业局、县水保局及其他县直单位,各乡镇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面做好美丽巴东建设统筹协调工作,确保美丽巴东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思路,运用行政、市场等手段,建立和推行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机制,引进多种投资主体,探索PPP等模式投资建设集镇污水处理、工业固废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县财政要逐年增加环保专项资金,用于重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乡镇生态创建及环境宣传教育、环境执法、环境应急处理和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
  (三)健全考评机制。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将县域生态功能区环境质量纳入县政府对各乡镇、各部门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将全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项目及责任分解到相关部门及乡镇,落实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结合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对目标达不到、任务完不成、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实施问责。
  (四)营造良好氛围。切实发挥企业、行业协会和村(社区)在推进美丽巴东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各级媒体、新媒体、宣传手册、户外广告和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多角度、多渠道宣传建设美丽巴东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新思路、新举措、好典型,及时反映群众的积极评价和热烈反响,形成推进美丽巴东建设的良好氛围。
  
   
推进幸福巴东建设的实施意见
 
  推进幸福巴东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县贫困户如期脱贫,农村居民收入明显提升,城镇居民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双创”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5000元以上,全县人民享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险等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完善,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升,全县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城乡安全饮水问题基本解决,基本住房保障覆盖更多低收入居民家庭,公共出行更加便捷,自然灾害防御能力较大提升,全县人民享有更有质量的生活;平安建设深入推进,多元化解社会矛盾体系逐步形成,依法治县取得长足进步,筑牢社会安全防护网,社会总体保持稳定,全县人民更有社会安全感;全县人民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建成法治昌明、安定有序、生活美好的幸福巴东。
  一、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一)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实施“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贫困户发展烟、畜、茶、果、药、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及时兑付产业发展资金,平均每个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2.5亩,增收2500元。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784户34247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建成239个集中安置点,配套建设水、电、路、网、绿化等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发展产业,确保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户进城购房,适度推进分散安置。生态补偿脱贫一批,认真落实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等生态补偿政策,在贫困户中选聘一批护林员。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及时落实就学资助政策,大力实施“雨露计划”,确保每个在校贫困家庭学生得到资助;做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及公办幼儿园教师定向委培工作。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认真落实农村低保、五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政策,对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兜底保障。推进十大工程。推进整村推进工程,着力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发展主导产业。推进职业教育培训工程,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程,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和财政扶贫贴息制度,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信用贷款,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扶贫特色优势产业。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加快推进集中安置点建设,加强进城购房房源征集,引导开发商开发符合易地搬迁政策的房源。推进电商扶贫工程,实施农村淘宝合伙人计划,将贫困户就地转化成电商从业人员,促进“电子商务+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实现农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推进旅游扶贫工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旅游扶贫试点村建设,积极引导贫困户依托旅游从事餐饮、住宿、导游、土特产销售等实现增收脱贫。推进光伏扶贫工程,大力推进“国网阳光扶贫行动”,建成118个重点贫困村村级光伏电站,建强村级集体经济。推进特色产业扶贫工程,依托县内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确保每个村都有1个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个家庭农场、1个专业大户。推进龙头企业带动工程,深入实施“万企帮万村工程”,充分发挥企业在开拓市场、解决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推进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工程,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开展创业培训,落实就业创业服务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培养贫困村致富带头人。2017年至2020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10%以上,脱贫的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同期国家扶贫标准,力争达到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0%以上。(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县农业局、县畜牧兽医局、县林业局、县易迁办、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卫计局、县残联、县金融办、县商务局、县供电公司、县农经局、县工商联、县人社局,各乡镇政府)
  (二)切实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产城融合,吸纳更多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统筹做好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和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强化人力资源公共服务。落实就业创业服务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外出务工人员“回归工程”,建设官渡口镇红花岭京援产业园和野三关镇金象坪“双创”产业园,通过创新创业带动就业。2017年至2020年,全县城镇每年新增就业4700人以上、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7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发改局,各乡镇政府)
  二、全面优化社会公共服务
  (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快建设神农溪九年一贯制学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划片入学的招生政策,积极化解“大班额”,加大“控辍保学”工作力度,关心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改善公办高中办学条件,支持民营资本发展高中教育,加快推进明德学校建设,更加注重教育质量提升,擦亮巴东教育名片。加强城乡学前教育设施建设,有效解决“入园难”问题,发挥公办幼儿园的引领作用,建立公民办结对帮扶机制和幼儿园督导评价机制,开展幼教课题研究和教研指导,提升全县幼儿园整体办园水平。扩大职业高中校园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品牌专业创建,建设一批示范专业、精品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联合办学,大力培养高技能实用性人才。加强特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大特殊教育投入,保障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经费。深化“名师工程”和“素质提高工程”,持续实施国培、省培计划,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完善乡村教师定向培养、管理使用机制,稳定充实乡村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到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8%、97%,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以上。(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各乡镇政府)
  (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进程,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规范药品采购供应管理,全县公办医疗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零差率销售。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广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模式。加快建设人民医院内科大楼和神农溪小区门诊部,建立完善基层卫生运行机制,加大对乡镇卫生院财政保障力度,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加大疾病防控工作力度,落实计划生育基本技术、基本生育免费服务,继续开展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强化卫生计生队伍建设,改善基层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人才短缺的局面。到2020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全县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6/10万以下;每千人口床位数5.11张,执业(助理)医师数1.65人,注册护士数2.44人;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出生政策符合率保持在90%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9以内。(责任单位:县卫计局,各乡镇政府)
  (三)提供更加可靠的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统筹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积极推进门诊统筹,大力发展大病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实施失业保险金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健全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险的体制机制,到2020年,全县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5%以上。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切实加强五保、低保的动态管理,实现应保尽保,健全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实现兜底功能。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缓解贫困群众就医困难。加大临时救助力度,着力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切实做好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提高残疾人救助水平,健全残疾人社会服务体系。进一步落实孤儿保障政策,对艾滋病感染儿童实施重点保障。实施惠民殡葬政策,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试点和公益性殡葬服务试点建设,为城乡困难群众提供公益性基本殡葬服务。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各乡镇政府)
  三、努力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一)加强安全饮水保障。加快推进县城第二水源徐家咀水库前期工作,力争2019年启动实施,规划建设长江应急提水工程。全面完成车沟水库工程建设,启动野三关应急水源工程和中坝河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彻底解决野三关集镇及周边供水难问题。启动实施三水厂二期工程(溪丘湾)和高铁新区管网延伸工程,解决巴东生态经济园及高铁新区供水问题。启动田家坪水库和中村引水工程建设,解决绿葱坡、茶店子集镇及周边地区饮水问题。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对分散性供水和水质不达标工程实行升级配套改造。(责任单位:县水利水产局,各乡镇政府)
  (二)完善公共交通运输服务。优先发展公交交通,加大公交车投放力度,增加公交车线路,逐步形成“两环、三主、三辅、二连、一游”的公共交通网络格局。加强出租车管理,推动出租车网约化,提高出租车服务质量。强化城市和农村交通衔接,全面巩固“村村通客车”成果。加强道路、小区等停车位规划建设和管理,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位向公众开放,加强道路停车服务管理。(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住建局,各乡镇政府)
  (三)提高住房保障能力。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储备制度,确保年度用地需求。实施保障性住房和货币化补贴相结合,构建以公租房为主的多层次保障房体系。实施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5000套,提高城镇居民住房的保障水平。培育城镇住房租赁市场,全面实行公共租赁住房租补分离、应保尽保。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十三五”期间计划改造2.5万户,优先解决住房最危险、生活最贫困农户的住房安全问题。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推行安置住房质量责任终身制。(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各乡镇政府)
  (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深入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切实抓好两江库区等重点区域地灾防治工作。加快实施地灾治理工程,提高地灾防治能力。层层压实防汛抗旱责任,在17个易发生暴雨山洪灾害的村建设雨量自动监测站,加强山洪冲沟治理。打造高标准的城乡防灾减灾体系,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救助体系和应急机制,加强与武警、公安、消防、卫生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提高减灾效能。创建湖北省综合减灾示范县,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及救灾应急装备建设,提高救灾应急物资供应保障能力。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定期对乡镇灾害信息员进行培训,增强信息员的业务能力。扎实开展自然灾害风险点排查和数据库建设,积极参与三峡库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加强湖北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技能。(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水利水产局、县国土资源局,各乡镇政府)
  四、着力创新社会治理
  (一)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加强案件办理,全力实现命案必破、大案全破。加强治安巡逻队和交通巡逻队建设,提升街面见警率和时段见警率。开展黄、赌、毒等治理,持续打击“五闹三堵”等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城乡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全力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双人双带”机制,把好执法办案入口关,提升警务执法水平。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设视频监控系统、乡村“微卡口”、电子警察等信息化系统,建立“警务村村通”试点。深入开展平安村(社区)、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企业、平安家庭等平安创建活动,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各乡镇政府)
  (二)完善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加强对矛盾纠纷突出领域和重大矛盾隐患的排查和预警,深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积极推动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引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工作者、社会知名人士等第三方参与社会矛盾化解。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推进阳光信访平台的完善和应用,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和领导下访、书记陪访活动,加强信访积案化解工作,依法规范信访秩序,依法打击缠访、闹访行为。建立健全法律援助服务体系,提高法律援助质量和水平,推动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向乡镇延伸。(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县信访局、县司法局、县公安局,各乡镇政府)
  (三)构筑安全防护网。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化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建筑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州关于煤炭去产能相关政策。完善安全投入长效机制,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安全监管执法,持续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建设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加快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标准化建设,配齐简易快速检测、执法取证、应急处置、通信交通等执法装备。完善食用农(畜)产品准入、准出、质量检测等制度,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强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监管,构建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格局。落实药品生产经营许可准入制度,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保健食品监管。(责任单位:县安监局、县食药监局,各乡镇政府)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全面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促进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权。规范行政执法主体、范围和内容,完善执法程序,严格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执法力量,推进市场监管、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资源环境、城乡建设、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综合执法。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全面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大力实施“律师进村、法律便民”普法惠民工程,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法治素养,树立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观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单位:县司法局、县编办、县政府法制办,各乡镇政府)
  (五)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建设诚信政府,发挥政府在诚信建设中的表率作用,依法推进政务公开,严格兑现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加强公务人员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建设诚信商务,加大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骗保骗赔、非法集资等金融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虚假宣传、商业欺诈、商业贿赂等违法行为,对企业在招标投标、工程造价、质量管理和施工安全等方面违法失信行为实施黑名单管理。建设诚信社会,建立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信息化系统,将社会组织诚信建设纳入信息管理平台,健全社会组织信息公开管理办法,提高社会组织的公信力。(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金融办、人行巴东县支行、县银监办,各乡镇政府)
 
 
 
 
 
 
分享到:0
【365体育比分直播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365体育比分直播,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在本网论坛和留言板上发表的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  
     
       
    本 网 简 介 -团 队 风 采 - 广 告 服 务 -联 系 我 们 - 法 律 声 明
     
     

    版 权 为 365体育比分直播 所 有,未 经 许 可 任 何 单 位 或 个 人 不 得 镜 像 或 复 制
    主 管:中共巴东县委、县人民政府  主 办:中共巴东县委宣传部  承 办:巴东县新闻中心
    主任办公室:0718-4333055 办公室(传真):0718-4332748 总编室:0718-4334814 编辑部、记者部、技术部:0718-4334335 新闻热线:4001001918
    本站地址:湖北省巴东县宣传文化中心  邮政编码:444300  投稿信箱:cjbdtougao@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18-4334335
      鄂ICP备13017499号-1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鄂新网备421306号   湖北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