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平
上个月,终于有时间,去完成了一则关于“农村电商”的采访报道。虽未完全达到心中预期的目标和深度,但以此为例,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巴东农村电商当前的现状。
对我来说,这篇报道酝酿已久。近两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基础设施的改善等因素叠加,巴东电商异军突起,呈井喷式发展,在全州、全县相关经济数据统计中,占据了重要的席位。
此外,在日常采访农村创业者、合作社、企业的过程中,乃至朋友圈更新的信息里,我也明显感受到:电商,正在深刻影响并改变着越来越多巴东人的思想、生产生活和经营方式。
作为一名记录者,很有欲望和冲动,去为此挖掘一些背后的故事。
前不久,朋友圈里一名野三关镇的电商朋友发的小视频,再次触动了我:视频里,一栋破旧的老房子前,一名老人拿着几百块钱,对上门前来收购红薯的电商感激不尽,连连道谢,说话几度凝噎。视频虽只有几秒钟,但老人真挚的情感,让人分外动容。
我当即联系了那名电商朋友,约好时间,赶赴野三关镇与他见面。见面时,他还带着一名20多岁的小伙子。据他介绍,这是他的合伙人,曾经参过军、外出打工,还当过设计师,10多岁就出来摸爬滚打。如今回乡,一门心思搞农村电商。为此,他还专门去北京参加过半年的网络营销、设计、摄影等培训。
“巴东农村的土特产口感佳、原生态、有特色,还富硒,东西非常好,也非常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广阔。通过电商,我们一定可以让这些土特产全部飞出大山,变成真金白银,让农民也因此受益。”交谈中,得知他们从事电商已有3年,事业越做越顺,现在几乎每天都有近千元收入。
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多,我跟随他们,坐着面包车,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钻树林荒坡,马不停蹄,搜寻着农户家中最好的农产品。途中,只要看到有村民在田间劳作,他们总会停下车查看询问,生怕遗漏一点“好货”;只要路过一家农户,他们也总会上门探寻一番,并了解周边农户信息。那股近乎“执拗”的认真劲儿,让人打心底里为之点赞。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下来,他们收获颇丰,村民也收获不少。有村民一口气卖光家中准备当饲料的几百斤土豆,收入近500元,高兴地合不拢嘴;有村民田里挖出20多斤天麻,500多元现金立马到手…所到之处,农户们无一不夸赞电商带来的实惠:“方便,是条好路子,以前没人要的农产品都能卖成钱!”
他们的目标,是今后要确保土豆收购价达到每斤3元。“这个价不高,据我们了解,同样的土豆,巴东有人卖出去40多元一斤。按这样算,一亩土豆种的稍微好点,就能达到3000多斤,收入近万元。”目前,他们已经和部分村民签订了天麻种植协议,基地近百亩。
收购结束后,电商朋友没有选择回野三关,而是将农产品运回了村里。据他们介绍,现在村里已经通了100M的光纤,水泥路通了,物流也上了门。所以,为发货方便,他们在村里找了间房子,建起了办公室和分销点,就近包装打码,物流第二天便可上门发货。“现在环境好了,基础完善了,村民的思想也解放了,我们坚信农村电商这条路大有可为,下一个三年,我们会加倍努力!”
一次实地的亲身体验,一个小小的电商故事,让人对巴东农村电商的现状、带来的实惠,以及未来的发展充满惊奇的期盼。这其中,带来的不仅是丰富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和更高的销售价格,带来的不仅是商机,更是发展思路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我们有理由相信,坚守下的巴东电商,一定会守得花开见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