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凡
在我的家乡,著名的长江巫峡岸边的鄂西土家山区,每到盛夏季节,地里的苞谷长出人把高的时候,便可听到从绿油油的庄稼地里,传来的锣鼓声,这便是独特的土家薅草锣鼓。
土家薅草锣鼓,是劳动者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在薅草地里,一般三五十人排成一条线,前面大约三四米远的地方,站着两个锣鼓师傅。用一根弓形木棍支撑起铜锣,打锣人一手扶住木棍,一手握锣槌敲打,打鼓人用背带将牛皮鼓挂在身上,双手持两根鼓槌,有节奏的敲打,锣鼓师傅根据地形和阵式边打边退,进行指挥。锣鼓师傅要经过专门的训练,不仅要会打各种套数的锣鼓,更重要的是要嗓音好,会喊山歌。
打薅草锣鼓锄草可以提高工效一倍至几倍。一面铜锣直径将近五百毫米,用响铜制作,敲响的声音能传出十里开外。大鼓用专门的木料,制成一个圆盆样的形状,然后在两面紧绷质地较好的黄牛皮,再用竹钉密密麻麻地钉在盆沿周围,将牛皮固定,这种鼓敲起来声音清脆,激动人心。在田头敲响锣鼓,由于锣鼓的震动频率远大于人的讲话声,劳动者无法交谈,这就迫使除草人只埋头干活。同时,打锣鼓创造了一种你追我赶的气氛,男劳力和女劳力夹杂其间,互相照顾,人人尽力干活,不甘落后。
打锣鼓最主要的一项是喊山歌。喊山歌由前面的锣鼓师傅掌握,紧敲一阵锣鼓之后,便停下来,由锣鼓师傅起个头,然后由锄草队里会唱山歌的人应合。一般锄草队里也要有五至八个会唱山歌的人。本村喊山歌的人少时,就向别村的借。喊山歌时,锣鼓合着山歌的节拍敲打,类似于现在的音乐伴奏。锣鼓山歌有许多固定的歌词和曲调,有《阳歌》、《十劝》、《十想》、《十二时》、《十二月》、《十杯酒》和流行的情歌,也有即兴填词,自编自唱的。
山歌中有介绍地理知识的,如:“三尺白布锈兜兜,兜兜上头绣九州,绣的哪九州,江苏有徐州,四川有泸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云南贵州,苏杭二州,巴东两交界,交界是归州。”有介绍气象知识的,如:“竹鸡子一身麻,飞进竹园耙,叫了三声水呱呱,天上打雷下大雨,河里涨一河水,我也过不得河,叫那至亲的二姐,打船来接我。”是说竹鸡子一叫,便有大雨下。也有介绍生活知识的,如:“汗蜂子儿屁股尖,一飞飞到姐面前,郎说用手打,姐说用手拈,拈又没拈到,把奴螫一箭,疼啊疼啊,疼了这半天。”“一只螃蟹吗八呀只脚呀,夹也夹得紧啊,扯也扯不脱。”最多的还是情歌,“郎在坡上薅高粱,姐在河下洗衣裳,郎薅高粱望着姐,姐洗衣裳望着郎,棒棒捶在石头上。”“情姐住在溪潭坪,喂个黄狗叫沉沉,别人来哒咬得死,情哥来哒不做声,狗儿也有两样心。”也有男女对唱的,“姐儿生得白如鹅,一对奶子象秤砣,白天挎起满山跑,黑哒留给小郎摸,越摸心里越快活。”“你要摸就快来摸,摸哒给你熬汤喝,喝到嘴里嘴里烂,吞进肚里象毒药,看你快活不快活。”“不怕山高不怕岩,一心想进姐儿怀,巧把鞋子倒穿起,只见人去不见来,神仙公公也难猜。”“要来你就黑哒来,莫穿袜子莫穿鞋,阳沟后头学猪叫,唤你三声就进来,剜你的心肝当酒菜。”纯真质朴中温含着清新的野趣。当某个喊山歌的人,兴趣来时,就喊:“情妹妹落了月啊,胯里啊一胯血呢,脱哒裤子看啊,我的个咣当耶啊。”薅草的人也一阵笑声。
薅草锣鼓最后结束的那天后半响,要唱送神山歌:“请神回呀,送神回呀,把神送到哪里呀回,把神送到官渡口呀,郎吃鸡子姐喝酒呀,说也有来笑也有。”“请神回呀,送神回呀,把神送到哪里呀回,把神送到对门坡呀,公公砍柴媳妇儿拖,过路的君子莫笑我呀,丈夫年小耐不何,不靠公公靠哪个啊!”这一季薅草完工,把锣鼓家业寄放在一农户家里,明年再用。
山歌中的情歌要占百分之八十以上,而且可以几天不重复。同时山歌对劳作者有一种激励作用,劳作者随着悦耳的山歌歌声,合着有节奏的锣鼓音乐节拍,心情舒畅,无忧无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