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总工会工商联
团县委职 高统 计
文体新广村镇银行
野三关 金果坪 溪丘湾 沿渡河
官渡口 清太坪 水布垭 大支坪
东瀼口 绿葱坡 茶店子 信陵镇
   新闻中心县委办巴东党建巴东廉政巴东宣传文明巴东巴东长安巴东统战经济开发区楚峡文艺精彩专题论坛留言板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俗风情> 正文
 
土家“舍把日”
 

发布时间:2013-03-29 17:15:00    【点击:投稿信箱:cjbdtougao@163.com

  “舍把日”是土家语汉字记音,土家语“日”(音rì)直译汉语为“做”,“舍把日”译为汉语为“做舍把”。土家族“舍把日”是对以摆手歌舞为中心的综合性民俗文化活动的称呼。“舍把”名词的出现,始于明清土司制度完善、土家歌舞盛行时期。“舍把”原本是土司衙署中土官的官职名称,土司规定,凡舍把下到各旗巡察时,各旗头要组织土民男女表演摆手歌舞迎送,久而久之,土民就把以歌舞迎送舍把的活动称为“舍把日”了。后来,文人墨客们看到土家族舍把日活动中突出的是摆手歌舞,而千姿百态的舞姿中又突出的是摆手,故用汉语称其为“摆手”。汉语“摆手”和土家语“舍把日”为一个意思。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土家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舍把日”逐步成为土家族一年一度民俗文化活动的盛大节日——舍把节。舍把节的举办日期各地不尽相同,有农历正月、三月、六月和春社、秋社节等。舍把节是一种以祭祖先、求兴旺、庆丰收、祈吉祥为主旨,以摆手歌舞为载体,以表现土家族开天辟地、人类繁衍、民族迁徙、渔猎农耕、古代战事、神话传说、生产生活及信仰祭祀等广泛、丰富的社会生活为内容的土家族大型民俗文化活动。它既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现象,又是一幅气势磅礴的民族历史和风情浓郁的土家生活画卷。舍把日摆手歌舞有大摆手和小摆手之分,主要区别是祭祀内容。大摆手祭祀土家远祖八部大王,规模大(以数村、数乡联合举行)、时间长(一般最少三天三夜,最多七天七夜)、内容丰富。小摆手祭祀土王或本房祖先,规模小(以村寨举行)、时间短(一般一天一夜,最多三天三夜)、内容简单。现根据我们亲历亲见亲闻的实况和民间调查的资料及有关文献记载,就“舍把日”摆手歌舞之历史、形式、内容、特点等论述如下。 

      一、历史悠久 

  土家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土家族舍把日——摆手歌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世代传承。土家族摆手歌舞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作,是土家族精神的集中表现,是识别土家族文化的主要标志。土家族大摆手歌舞的起源,根据祭祀土家族远祖八部大王的祭品中多为各种野兽皮和歌舞中模仿狩猎活动来看,我们认为是在原始社会渔猎时期土家先民们从狩猎劳动中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提炼完善为文娱活动的。说起土家族先民必然联系到土家族族源问题,土家族族源的说法,至今较为普遍的主要有两说:一是巴人说,二是賨人(板楯蛮)说。笔者和湘西老一辈研究者中多数人赞同賨人(板楯蛮)说(详论见笔者著《未来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土家纵横谈》一书中《土家族族源诸说与主源之我见》一文)。我们认为,在古代,活动在巴国和楚国接壤边境(即今湘鄂渝黔边境地区)自称为“ 孳”(见 周代初记昭王时事的《宗周钟》铭文“南国孳”)的一个部族,据《世本》《史记》《华阳国志》《后汉书》《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等文献记载,其人因称赋为“賨”,故他称为“賨人”;又因其人在打仗时以木板作楯,故又他称为“板楯蛮”。故此,我们在记述土家先民中以賨人(板盾蛮)记之。 

  土家先民的歌舞活动,见于文献记载是在商、周时期。那时,土家先民的歌舞,从自我娱乐发展到军事歌舞了。据《华阳国志》载,公元前1066年,武王代纠时,賨人(板楯蛮)参加巴师,在商郊牧野(河南汲县)灭商的大战中“天性劲勇,俗喜歌舞的賨人(板楯蛮),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纠前歌后舞也。”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募賨民灭秦,为汉前锋陷阵,锐气喜舞,帝嘉之曰:此乃武王伐纠之歌也。”这种以歌舞迷惑敌人,振奋自己的军事歌舞,在土家族先民中传至明代土司前期还实行。据清嘉庆《龙山县志·卷十六·艺文下》云:“相传某土司于前明调征广西,某城守坚屡攻不下时,某军营于城南门外,令其士卒扮女妆,连臂喧喝靡靡之音。于是守城者竟集观之,并动于歌,流荡无坚志。某则以精兵潜逼他门,跃而入,遂克城。归后演为舞节,盖亦蹈咏武功之意。”

  唐末、五代至宋羁縻州时,土家歌舞成为供土酋娱乐的厅堂歌舞,据清嘉庆《龙山县志》载“相传吴着冲(注:吴着冲,为土家语握撮冲,是猎王之意,为溪州老蛮头之名)为人额头高耸,上现红光,必多杀戮。家人知其然,以妇女数人裸体戏舞于前,轮回嗔作喜......”吴常在吴着厅(今龙山县洛塔界上)以歌舞为乐。

  到明、清时代,永(顺)保(靖)土司强盛,土家文化盛行时期,土家歌舞演变为向土司祝福和迎送土官的礼乐歌舞。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土家的歌舞成为了土家民间的文化娱乐活动。湘西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土家聚居地都兴建了大、小舍把堂(摆手堂),每到舍把节,男女聚集在舍把堂跳舞唱歌,欢快同乐。清朝乾隆至光绪(1736-1908)二百多年间,是土家大、小摆手歌舞大普及、大繁荣时期,其中永顺土司衙署故城(今老司城),成为土家摆手歌舞最隆重的地方,当时有文人们的许多诗词描述。如清同治年间贡生、永顺大井人彭施铎的《竹枝词》“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盞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就是对当时老司城摆手歌舞盛况的真实写照。在广大乡村定期举行的大、小摆手歌舞,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时期,长盛不衰。 

  民国末期,因兵灾匪患社会动乱,不宜聚众活动,除部分小摆手祭祀活动外,大摆手均已停止。新中国成立后,在土家地区进行反封建的社会改革中,把舍把日中的祭祀活动视为封建迷信活动,同时把主持舍把日的掌堂师——梯玛(土老司)定为迷信职业者,舍把堂陆续被毁。因而,舍把日中的摆手歌舞,只有有关部门调查搜集的文字资料,没有了群众聚集的文娱活动。“文革”中又把摆手歌舞当作“四旧”被扫除而消声匿迹了。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平反冤假错案,清除“左”的影响后,土家族的传统文化活动逐步复苏。1983年1月,笔者发动中共龙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农车人民公社在历史上大摆手活动盛行的马蹄寨复修了一座大摆手堂,并于2月21日至23日(农历正月初九至十一日),在新建的大摆手堂中举行了400余人表演2万余人观看的大摆手歌舞活动。使湮没了30多年的土家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重放了光彩,为土家族地区恢复和普及摆手歌舞活动作出了示范。此后,龙山、永顺、保靖县相继以县为单位举行了盛大的摆手节或调年节、舍把节,并陆续推动有关乡镇,组织发动民众开展了以摆手为主的土家族传统文化活动。 

   纵观土家摆手歌舞的发展历程,自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纠“前歌后舞”传承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了。 

  二、规模宏大 

  舍把日,是全民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特别是以数村数乡联合举行的大摆手活动,规模宏大,形式壮观。笔者根据永顺县老司城、龙山县农车乡马蹄寨、里耶镇坐落湖、贾市乡恒咱和保靖县碗米坡镇首八峒的八部大王庙等历史资料记载,经去粗取精综合整理,得出其宏伟壮观的规模主要有三: 

  (一)宏伟的摆手堂(舍把堂)。大摆手堂一般建在坐北朝南地面宽阔(大坪场)的地方。北端建座飞檐翘角雄伟壮观的八部大王庙(殿),庙门匾额书“八部大王”四大金字,庙门两边柱上书:“守斯邦抚斯土斯地黎民香祀而摆手叩头;封八部佑八蛮八方瘟疫闻风而提心吊胆”的对联。庙内龛台上供着八部大王塑像或牌位。

  八部大王是土家远古祖先八兄弟,其名字依次为:熬潮河舍、西梯佬、西阿佬、里都、苏都、那鸟米、拢此也所冲、接也会也那飞列也。庙内龛台上供奉的塑像或牌位因各自反映的时代不同而异。永顺老司城八部庙内只供“八部大王牌位”;龙山里耶坐落湖八部庙内供的是赤身裸体,腰系虎皮或树叶,气力满壮打虎擒龙的八尊勇士塑像,今复制于里耶八部大王殿;保靖首八峒庙内供的是“头顶挽髻、满脸胡须、身披虎皮、手握大棍、赤脚踏地、怒目圆睁”的一尊塑像;龙山农车、马蹄寨摆手堂中供的是:“头戴王冠、身披风衣、脚穿高靴、手握齐眉棍、目视前方”的一尊塑像和列于左右的红、黑二将。

  在此,交代一下八部大王是何时人物?据今保靖县首八峒于清乾隆二年立八部大王庙的残碑文:“首八峒,历汉晋六朝唐五代宋元明,为楚南上游,八峒趾苛,故讳为八部者,盖以威镇八峒,一峒为一部落……”的记载,我们认为八部大王是汉代以前春秋战国或更早时期土家先民八个部落的首领,因而,土家人为其立庙或供在摆手堂,世代祭祀。接着说大摆手堂的规模,八部大王殿门口筑有可坐10来人的台阶,名曰“八仙台”,作为祭祀时摆放祭品的供台和歌舞时的指挥台

  坪场正中央,竖一杆十多丈高的杉木桅杆,桅杆顶端插只白纸扎的昂首望远、展翅欲飞的大白鹤,为白鹤仙人的象征。大白鹤下面桅杆上悬挂两面红黄两色的龙(黄)凤(红)大旗,以表“龙哺乳凤遮雨”养活八部大王之恩。龙、凤大旗下面桅杆中段,悬挂一个纸糊的大“走马灯笼”,灯笼内的油灯冲动着纸剪的十二生肖,自然旋转相互追逐,以示土家人一年十二个月的忙碌景象。摆手场周围用竹竿和葛藤扎成“万字格”形的围栏和进出围栏的东、西、南(正)三门,竹围栏顶端等距离的挂满小灯笼和插着小龙凤旗,围栏南门(正门)两边各植有一株高大的杉树,杉树枝上挂满红、黄、蓝、绿四色小灯笼,意为火树银花。八部大王殿右对面,建有一座比八部大王殿矮小用石头砌的“土王祠”,祠内供着头戴王冠,身穿蟒袍,气宇轩昂的彭公爵主(中)和五柳长须,面貌尊严,手捧大印的向老官人(右)及满脸胡须,瞪目裂牙,手握大刀的田好汉(左)三尊塑像。祠门两边书有:“武是表忠铁马金戈霸王气;文皆劝世礼门义路圣贤心”的对联。八部大王殿前,“八仙台”下架一个牛皮大鼓,挂一面大铜锣,左右两边共插八面红、黄、蓝、绿四色龙、凤大旗…… 

  (二)雄壮的摆手队。摆手队伍以村寨组成“排”,按地方大小,一般要组成4-8排,每排人数不等,少者30余人,多者100余人。其组成人员依次为:身披盔甲(土家织锦)的龙、凤大旗手两人;炮手二人(各拿一只三眼炮);锣鼓二人(一人打鼓一个敲锣);身着土家盛装,头插绿叶花枝,手拿花帕(女)小旗(男)的摆手者若干人。每支队伍均在各自村寨整装待发,当摆手堂中三声三眼炮响后,各队炮火齐鸣、锣鼓喧天,浩浩荡荡地向摆手堂进发。在行进途中若有叉路口时,谁队先到路口,均要等候别队到来,两队见面后要进行“闯驾”表演,即两队大旗手,面对面挥舞龙凤大旗相互绞裹比赛,绞住对方大旗者为胜,两队合成一队,胜者走在前面,继续向摆手堂前进,其余各队亦如此以“绞旗”胜负依次先后跟随。各队汇集成一支雄壮的大队伍,走到摆手堂东门前时以“东进西出”的形式,从围栏的东门进堂,闯过八部大王殿前到对面的西门出去,在围栏外从左转绕至正门前,调整队伍顺序候令正式进堂。 

  (三)盛大的祭祀礼。摆手队闯驾进堂后都停在围栏南门(正门)外,与事先组织好的队伍汇合调整好祭祀队伍。祭祀队伍共八队:一是大旗队,各队的大龙凤旗手合为一队在前;二是梯玛队,五个身穿红法衣、手握铜铃、司刀的梯玛随后,其中一人为领队掌堂师;三是祭品队,男女若干分别用茶盘端着猪头、糍粑、团馓、豆腐和野猪、野鸡、野兔、锦鸡、寒鸡等野兽野禽的头、皮、毛及五谷杂粮等祭品;四是朝简队,男女8人,每人在胸前手捧一支竹(木)制作的朝简;五是神棍队,男士8人,人人如武士身披盔甲(织锦)、手握一根红色“齐眉棍”;六是小旗队,男女若干,人人头插花枝绿叶,分别手举红、黄、蓝、绿四色三角形小龙凤旗;七是奏乐队,8个乐手,其中一人吹牛角号、一人吹野喇叭、二人打摆手锣鼓、四人打溜子;八是摆手队,身着土家节日盛装,戴花插绿花枝招展的男女若干人。还有呜炮队,呜放三眼炮和爆竹数人,在场外安全地待令。三声炮响,祭祀开始,在呜炮、奏乐中大摆手队伍在掌堂师率领下从南门(正门)依次进堂,行到八部大王殿前八仙台下时,大旗队将龙凤大旗插在八部大王殿前左右两边,祭品队将所有祭品依次放在八仙台上,其他队伍按原定顺序面向八部大王站立。梯玛掌堂师在八仙台前面向八部大王殿,用古代土家语高唱祭祀歌(注:前面的歌词为土家语汉字记音,括号内为汉语译意。):“嚜毕兹涅(土家祖先),叶夫此巴(八部大王),多古也他(八把椅子)、挫通坡那(摆在堂中)。日汪拍蒙拍(牛车马车接),泽洛那他(水沟边过来),炸没起列(进朝门来),天九那卡(走过院坝),怕且谷鲁(上阶沿了)。我业炸写(踩过银处),可业阿谢(跨过金处),铺多古主(坐上龙椅)!全堂齐声高呼:哦——喂!(请来啊!)”唱毕,全体队伍向八部大王下跪行三叩首礼后,顿时,锣鼓齐呜,炮火连天,小旗挥舞,牛角号、野喇叭、打溜子齐奏,一片欢腾!祭祀完毕。 

  三、内容丰富 

  舍把日,是以摆手歌舞为中心全面展示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大演绎,是歌、舞、乐、剧融为一体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内容十分丰富。龙山县农车、马蹄寨的大摆手歌舞活动内容有:“闯驾进堂、纪念八部、兄妹成亲、迁徙定居、农事活动、将帅拔普、送驾扫堂”等七大场四十三节(详见,笔者著《土家纵横谈》一书中《土家族大摆手歌舞简介》一文),其歌,有叙事、劳作、军事等,歌词长达万余行,均用土家语演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歌声粗犷豪放;其舞,有祭祀、迁徙、狩猎、农事、军事等舞蹈,有单摆、双摆、回旋摆基本动作和随着歌意而舞的象形动作,舞姿千姿百态形象逼真;其乐,主要是气势磅礴、悦耳动听“冬冬扁冬”的摆手锣鼓,它既是摆手歌舞的伴奏,又是转换歌舞形意的指令;其剧,贯穿于各场节的歌舞内涵之中。表演时歌舞同步,以歌为主,舞随歌意,音乐伴奏,剧寓其中。在歌舞息歇之际,场内还要穿插毛古斯、梯玛歌、打溜子和咚咚喹等表演。场内外,有自由进行的各种娱乐活动,如摔抱腰、抛公鸡、踩高脚、扭扁担和唱山歌、下山棋、讲故事、猜谜语等民间体育娱乐活动和打三棒鼓、九子鞭等地方文化项目表演唱。还有临时开设的茶馆、面馆、餐馆及各种食品物品小卖点,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舍把日寓教于乐,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具有教育意义。从龙山县农车马蹄寨大摆手歌舞的形式与内容看,每场次都有故事情节,都反映了土家人的一种思想精神: 

  第一场,闯驾进堂。反映了土家人朴实耿直、英勇刚强、奋发争先的性格;进堂后的祭祀活动,表示了土家人崇拜祖先、敬奉祖先的虔诚之心。 

  第二场,纪念八部。叙述经白鹤仙人的指点,八部兄弟出生,在龙哺乳、凤遮雨下,八部兄弟长大成为力大无穷的勇士,后应国王召唤,卫国抗敌立功,不要封官授禄,回家务农的故事,反映了土家先人爱国爱家、不图官禄、勤劳自强的精神。 

  第三场,兄妹成亲。演示《创世纪》中的神话故事。说八兄一妹非常孝敬母亲,为了病重的母亲吃到能治病的雷公肉,想方设法捉住了雷公并将其关在铁柜里,后被不懂事而受骗的小弟和小妹放走了。雷公逃出后,上诉玉帝惩罚人类,玉帝令涨齐天大水灭绝人类,雷公因念兄妹二人放其之恩,故世上仅存兄妹二人。为了繁衍人类,经各路神仙劝说补所(土家语小兄)和冗(土家语小妹)成了亲,延续了人类,人类再生繁荣时,玉帝又放出12个太阳想晒死人类,土家英雄裸羿用箭射落了10个太阳,留下了两个为人类服务,一个要它白天走(日),一个要它夜间行(月)。从此人类又出现了繁荣世界。这故事反映了土家人孝敬高堂、不畏权贵和造福人类的美德。 

  第四场,迁徙定居。叙述土家的来源和定居湘西繁衍生息的故事。众摆手队摆着回旋舞,掌堂师领唱道:“毕兹卡克列嗯直(土家人从那里来的)?十必洞列住低昔(有小野兽的地方出来的),十牌路列阿低昔(野兽走的路上过来的)。”众合:“嗬嗬也,也嗬嗬!”《迁徙歌》中还唱到:过了凤滩,到了会溪,到了王村后分两路,一走旱路,过了列夕,到了勺哈,到了大农车;二走水路,过了龙马嘴,过了水八洞,到了里耶坐落湖。歌词说明,土家族先民从十必洞十牌路上来以后,在湘西山区逐个选好地方定居下来了。它反映了土家先民披荆斩棘、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五场,农事活动。歌舞中表演了土家人在农业生产中砍畲、挖土 、开田、种苞谷、洒谷种、栽秧、除草、赶乌兽、秋收等情形。在庆丰收一节中众人按歌意比划着摆回旋舞,掌堂师唱道:“苞谷阿拍日汪克则(苞谷球球像水牛角),力布阿拍翁巴则(稻谷穗子像高梁穗),五所阿拍物缆得则(小米穗像牛缆索),七布阿皮及卡则(黄豆夹像牛打脚)——哩!”众合:“嗬嗬也,也嗬嗬!”展示了土家人庆农业大丰收的喜悦情趣。 

  第六场,将帅拔普。主要叙述土家先民以将帅拔普(公公)为首,抗拒外患,保境安民的故事。反映了土家人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英勇善战的精神。 

  第七场,送驾扫堂。这是大摆手歌舞活动的最后一场。扫堂歌词的主要内容是给人们传授“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的为人之道。首先送驾,众人摆着回旋舞,掌堂师领唱道:“力细力及了(唱的唱完了),日细日及了(跳的跳完了),龙拜舍把日闹热了(今年摆手热闹了);舍把拔普没岔了(舍把公公欢喜了),舍把阿妈折捏了(舍把婆婆欢笑了),叶夫此巴没岔了(八部大王欢喜了)!”众合:“嗬嗬也,也嗬嗬!”掌堂师又领唱:“拔普阿妈松可胡(公公婆婆回去了),叶夫比巴松可胡(八部大王回殿了),白卡左尼松可胡(苗家亲戚回家了),帕卡母尼松可胡(客家朋友回家了),黑糯哈薄四那夫(敲锣打鼓欢送了),爆竹坡波四那夫(放着鞭炮送行了)!”众合:“嗬嗬也,也嗬嗬!”送驾之后扫堂,众人围成圆圈拿着扫帚摆着扫堂舞,掌堂师领唱扫堂歌(注:为使各民族观众听懂歌意,现在一般译为汉语演唱,故以下歌词只用汉语表述)。向内扫时,掌堂师领唱道:“风调雨顺扫进来,五谷丰登扫进来,六畜兴旺扫进来;水牛角大的苞谷球扫进来,牛缆索长的小米穗扫进来,鸡蛋大的黄豆籽扫进来;三百多斤的大肥猪扫进来,草树大的大母鸡扫进来,老虎一样狠的大水牛扫进来;好的乖的扫进来,扫到里面收起来,毕兹卡发富齐天哩!”众合:“嗬嗬也,也嗬嗬!”向外扫时,掌堂师领唱道:“天旱水冲的扫出去,病虫灾害扫出去,牛瘟猪瘟扫出去,统统扫到千潭万水去!”众合:“嗬嗬也,也嗬嗬!”向左扫时,掌堂师领唱道:“勤刨苦做的留下来,忠厚老实的留下来,讲仁讲义的留下来,尊老爱幼的留下来,知法讲礼的留下来,好的乖的统统扫到这里留下来!”众合:“嗬嗬也,也嗬嗬!”向右扫时,掌堂师领唱道:“好吃懒做的扫出去,偷鸡摸狗的扫出去,起心害人的扫出去,忘恩负义的扫出去,男盗女娼的扫出去,忤逆不孝的扫出去,一切丑的坏的恶的统统扫到千潭万水去!”众合:“嗬嗬也,也嗬嗬!” 

  最后,众人围圆圈大团摆,舍把公公从幕后向大众高声嘱咐道:“我的子孙们呀,我要和祖先们去了呀,你们要竖起耳朵听话咧!一路眼睛鼓鼓不得咧,一路嘴巴翘翘不得咧,大家要和和气气商商量量过日子哩!”众合:“嗬嗬也,也嗬嗬!”舍巴公公又唱:“枕头边的话莫乱听哩,耳朵边的话莫乱信哩,当家人要有自己的主经哩!”众合:“嗬嗬也,也嗬嗬!”舍把公公再唱道:“走路莫走顶边,上树莫上顶颠,邪路切莫走上;婆娘不要打扮,儿女不要娇惯,父母定要敬养哩!”众合:“嗬嗬也,也嗬嗬!”舍把公公最后唱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为人处事要忠心,讲话做事凭良心,交朋结友要诚心哩!”众合:“嗬嗬也,也嗬嗬!”这时,掌堂师上到八仙台,面向众人唱道:“唱够了,跳够了,莫唱了,莫跳了,一年阳春要做了!”众合:“嗬嗬也,也嗬嗬!”在锣鼓齐鸣,炮火连天中收堂,舍把节结束。 

  四、独具特点 

  舍把日,除了上述历史久,规模大,时间长,内容多,歌舞同步,寓教于乐外,最突出的是在歌舞时要“唱土话歌、跳同边舞”这两大特点,现将两大特点分别论之。 

   (一)土话歌。土家语,据语言学专家们定论,是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土家语支。舍把日时不论唱歌或对话,都要用土家族语言。特别是用土家语唱摆手歌在清代就已盛行了。如清咸丰年间贡生永顺人彭勇行的《竹枝词》“摆手堂前艳会多,姑娘联袂缓行歌,咚咚鼓杂喃喃语,煞尾一声嗬也嗬”作了描述。土家语言是识别土家族的主要标志,上世纪五十年代,确定土家为单一民族时,最主要的依据是土家语言。在当时,土家若没有在湘西还保存着土家语言,就不可能被认定为单一的少数民族。然而,土家语言,又是土家族口头文学的载体,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土家族人,世世代代用土家语言传承着各种传统文化知识,口头相传的实事证明,土家语言已经消失了的土家族地区,原汁原味的土家族传统文化亦随之消亡。所以,还保存着土家族语言的土家族地区,以歌舞为主的舍把日活动,都要用土家族语言唱歌、对话。尤其是摆手歌舞和毛古斯表演,不唱土话歌、不讲土家话,就不成为土家族的摆手歌舞和毛古斯了。 

  (二)同边舞。同边舞,即在舞蹈时,左手左脚或右手右脚分别同时出动,俗称“同边手”。土家族摆手歌舞的舞姿中都突出“同边舞”的特点,是由于土家族是居住在湘鄂川渝黔边境武陵山区的山区民族,世世代代在山区狩猎或农事劳动生产中,攀崖上坎时同边的手脚要同时出动而形成的习惯在摆手舞中再现,并成为摆手舞的突出特点,否则,就不是土家族的摆手舞了。 

  综上所述,土家族舍把日中的摆手歌舞,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是规模宏大,植根民间,全民参与的群众文化;是内容丰富,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是山区风格,独具特点,全国无二的民族文化。土家族舍把日,充分彰显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民族文化的特色,它对促进我州“民族文化核心保护区”建设,打造民族特色和民族品牌,提升“神秘湘西”旅游品牌核心竞争力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是不可替代的民族文化资源。 

  而今,舍把日中的摆手舞、毛古斯、打溜子、咚咚喹虽已分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但从目前舍把日的三种现状来看,舍把日面临着加速消亡的危险。一是已经消失。大部分土家族地区,由于土家语言和风俗习惯的消失,群众性的舍把日活动亦随之消失了;二是已经变异。土家语言已经消失的部分地区和城镇机关、学校在组织表演土家族摆手舞时,由于不会唱摆手歌和不会跳同边舞或没有理解同边舞的内涵,已变异为只舞不歌的“哑人舞”和随意甩手的“甩手舞”了。三是难以传承。现在还保存着土家语言、土家风俗和原汁原味摆手歌舞等传统文化的土家族地区(如龙山靛房镇等)因是特贫地区,绝大多数中青年男女离乡外出打工,摆手歌舞后继乏人,再者缺乏经费,群众性的摆手歌舞活动难以开展,舍把日举步维艰难以传承。 

  面对舍把日加速消亡的严峻形势,我们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加大保护措施,不能让土家族传统文化瑰宝在我们这一代人中任其消亡,我们不能愧对人民,愧对历史。我们要加强保护、传承、弘扬和利用民族传统文化,积极推进我州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用传统民族文化服务现实惠及后世。

 
分享到:0
【365体育比分直播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原创作品,版权均属于365体育比分直播,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4、在本网论坛和留言板上发表的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weixin cehua
  本月热点新闻
  图片新闻
  • 版 权 为 365体育比分直播 所 有,未 经 许 可 任 何 单 位 或 个 人 不 得 镜 像 或 复 制
    主 管:中共巴东县委、县人民政府  主 办:中共巴东县委宣传部  承 办:巴东县新闻中心
    主任办公室:0718-4333055 总编室:0718-4334814  编辑部、记者部、技术部:0718-4334335 办公室:0718-4332748  新闻热线:4001001918
    本站地址:湖北省巴东县宣传文化中心  邮政编码:444300  投稿信箱:cjbdtougao@163.com
    鄂ICP备13017499号-1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鄂新网备0805号